大行加速下沉,中小行“失守”

大行加速下沉,中小行“失守”
2023年12月09日 08:05 科技金融说

在各种现实条件的冲击下, 中小银行面临的挑战愈发突出。

前期【科技金融说】刚聊了“兼并整改”大趋势,折射出中小银行“抱团取暖”之现状,这一期就来聊聊中小银行普惠金融情况。

01

格局生变

大行下沉,中小行“失守”

普惠金融是农商行、农信机构等中小银行的本职。

但自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发展普惠金融”确立为国家战略后的十年来,特别是2019年~2021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连续三年对六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普惠小微贷款做出具体增速不低于30%、40%和30%的要求后,普惠金融的市场格局开始发生变化。

比较直观的体现就是,大型银行的不断下沉,农商行、农信机构等中小银行的市场份额不断被挤压,盈利空间逐步收缩。

数据方面已经说明一切。先从2022年的数据来看,六大行的普惠金融贷款增速普遍呈现高于政策目标的态势。截至2022年末,从增速看,工商银行普惠贷款增速41.10%,在六大行中居于首位;从贷款余额来看,建设银行远超其他大行,较2021年末增加4776.76亿元。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虽然并未对六大行的普惠小微贷款工作做出具体要求,但是从2023年半年报数据能够看到,高速增长仍是常态。

具体来看,六大行中,截至今年上半年,农业银行普惠金融贷款规模处于领先地位,达3.32万亿;建设银行次之,为2.86万亿。从增速来看,中国银行普惠金融贷款规模增长较为迅猛,较去年末涨幅达40.35%;工商银行次之,为32.2%;建设银行与农业银行增幅均为20%以上。

股份行中,截至今年上半年,普惠金融贷款余额达5000亿元以上的有4家,分别为招商银行、中信银行、平安银行、民生银行。其中,招商银行达7631.29亿元,在股份行中遥遥领先;中信银行、平安银行、民生银行则分别为5078.92亿元、5775.73亿元、5935.32亿元。增速方面,今年上半年,招商银行、中信银行、兴业银行、光大银行的普惠金融贷款余额较去年末的增幅均为10%以上。

在大行普惠金融贷款规模的不断上涨的背景下,普惠金融市场格局出现变化。

贷款结构市场占比方面,从涉农贷款,截至2023年二季度末数据显示,6月末金融机构本外币涉农贷款余额54.64万亿元,同比增长16%。其中,六家国有大型银行涉农贷款余额合计约19.25万亿元,同比增长23.5%;2023年6月末,六家大行涉农贷款在全部涉农贷款中的占比达到35.2%,比2019年末提高4.4个百分点。

普惠小微贷款方面,央行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金融机构的普惠小微贷款余额28.74万亿元,同比增长24.1%;同期银行业普惠小微贷款余额28.40万亿元(统计口径略小),其中六家大行普小贷款余额11.31万亿元,同类市场份额39.8%,与2018年末相比提高了15.9个百分点。另外,截至9月末,农商银行和其他农信机构、村镇银行的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合计80247亿元,市场份额28.3%,与2018年末相比下降了13.6个百分点。无论是从量上对中小银行产生的“挤出效应”,还是从质上对中小银行产生的“掐尖效应”,大行发力普惠,正暗示着中小行正在“失守”。

02

条件掣肘

优势不足,路径待考

但这是不可避免的。

大型银行下沉,是中小银行需面临的新常态。

而在新常态之下,中小行之所以无从”防守“,或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体现在获客层面。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与平安普惠金融研究院联合发布《中小银行服务小微的挑战与破局之道》报告指出,小微金融服务运营成本高、费用压力大,而小微客户融资需求“短、小、急、频、散”,单一客户的服务收益低,难以实现金融服务的规模效益;大行竞争激烈,大力发展普惠金融,优质中小微客户被大行、股份制银行通过低价、供应链、场景金融、平台金融、国际业务等优势获取;中小银行本地资源优势无法充分发挥,实际业务中,中小银行普遍面临网点有限、人员不足、产品僵化等难题,无法与大行形成差异化获客,只能被迫陷入同质竞争。

风控方面,在信贷数据缺失、收入难核实、可抵押资产缺乏等多重因素限制下,风控成为中小银行开展普惠金融业务中的薄弱环节。

技术方面,中小银行受种种条件限制,无法高效地获得高价值的客户信息,即使获取了部分信息,由于受规模的限制,无法取得规模效益;同时,中小银行科技费用有限,科技人才有限,系统建设能力有限,与大行的差距也越来越大。

此外,过去的同质化竞争也在加大中小行转型发展压力。

尚福林指出,“过去,地方中小银行不同程度的存在着规模经济,在发展战略和方向上,容易偏离自身的角色定位和比较优势,对本地的市场客户的优势不是很重视,往往是与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存在着同质化竞争。如今这种发展模式已经不适应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当然,也有一些中小行即便是在较为激烈的竞争环境下,依旧保持着较好的增长。

03

路在何方

寻路差异化,发力数字化

在此背景下, 对于中小银行来说,若要守住自身的“一亩三分地”,细分市场以及客户产品服务技术方面的差异化定位至关重要。

而决定差异化的基础,则是数字化转型。以数字化技术为基础,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服务效率和客户体验,逐步向特色化,精细化迈进。但从中小银行金融科技现状来看,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除了少数的头部城农商行外,绝大多数城农商行受制于资本、规模、人才、科技等多方面的因素,数字化进程较为缓慢。

近期发布的《中小银行金融科技发展研究报告(2023)》指出,中小银行金融科技发展仍然面临一些持续性与结构性的问题,包括战略顶层规划普遍完善的同时,战略执行保障能力有待提高;科技条线布局优化的同时,创新组织机制僵化问题依然存在,科技条线与业务条线难以高效协同配合;纯科技人才规模扩大的同时,高端复合型人才和数据人才缺口较大,配套考核激励措施欠缺;投入规模进一步分化,投入产出压力加大,自主研发或外部合作模式均需攻坚克难等。

对此,尚福林建议,在有条件的地区,省联社帮助辖内的小机构,甚至于在各省联社之间统筹搭建科技平台,同时兼顾农商行的个性化需要,这样发展中小银行可能更具优势。“在这一轮的数字化转型当中,农商行如果能够将自己长期扎根当地,拥有扎实的本地客户的基础,广泛覆盖的网点的区位优势,与科技手段更好的融合,一定能够在高质量发展当中形成新的竞争力。”尚福林认为。

结语:机遇与挑战并存。普惠金融的增量发展,无论对于大行还是中小行来说都是机遇。但同时,也是压力。大行有大行的烦恼,中小行有它的挑战。单从中小行来说,若想全面“防守”,把握人缘、地缘、亲缘等优势,打造差异化竞争力,以数字化转型推动服务能力升级,实现数字普惠发展,或是其立于不败之地的优选。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