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逐绿金,哪家银行“含绿量”最高?

角逐绿金,哪家银行“含绿量”最高?
2024年01月21日 10:32 科技金融说

日前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针对于此,科技金融说近期已连续做了相关内容,包括科技金融、普惠金融等,本期将围绕“绿色金融”进行阐述。

2023年9月3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副局长周亮在2023中国国际金融年度论坛上表示,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加快绿色化、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银行业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发展绿色金融,处理好发展与减排、整体与局部、当前与长远的关系,为加快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优质金融服务。

结合当前的绿色贷款数据来看,银行业作为”双碳“目标下的核心力量,其在绿色金融方面的发展增速明显。央行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我国绿色贷款余额28.58万亿元,同比增长36.8%,居全球首位;境内绿色债券市场余额1.98万亿元,居全球第二。

当然,具体到每家银行,发展情况亦是各异。

从国有大行方面来看,其仍旧发挥着“头雁”作用,在绿色金融发展中承担着更为重要的角色。早在2022年末,六大国有大行中,便已有四家大行迈入绿色信贷“万亿俱乐部”,分别是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和中国银行。

其中,工商银行绿色信贷余额最高,已接近4万亿元;建设银行绿色贷款余额为2.75万亿元,农业银行绿色信贷余额为2.70万亿元,中国银行绿色信贷余额为1.99万亿元,交通银行、邮储银行的绿色贷款余额分别为6354亿元、4965亿元。

股份制银行方面,兴业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绿色信贷余额均超过3000亿元,其中兴业银行达6370亿元;光大银行、民生银行、浙商银行、平安银行也都达到了千亿元级别。

多家城商行和农商行绿色信贷余额的总量达到百亿元。

如今历经一年,增长依旧较为明显。介于每家银行披露的数据时段不同,科技金融说只选取日期相对较新的数据来看。

工商银行副行长段红涛在在2023年明珠湾国际气候投融资大会上表示,截至2023年9月末,工商银行绿色贷款余额已超5万亿元,稳居国内金融机构首位,也是全球最大的绿色投融资机构之一。

据了解,工商银行在绿色金融方面主要围绕以下三方面进行:

一是持续加力,更好支持绿色低碳发展。持续加大对绿色低碳产业的金融支持,不断提升绿色金融覆盖率、可得性和满意度,一体服务好减污、降碳、扩绿、增长,更好发挥金融对绿色低碳发展的支撑作用。

二是守正创新,丰富绿色金融产品体系。对接绿色经济新模式,响应绿色金融新需求,加快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不断提升绿色金融服务的适应性、竞争力和普惠性。加强碳金融、气候投融资等新领域、新业态研究,积极发展生物多样性金融、转型金融等新金融模式。

三是有序推进,统筹发展与安全。做好绿色金融全流程管理,持续加强风险识别、利率定价、资本计提、压力测试等动态管理,合理把握投融资转型方向和节奏,前瞻应对高碳资产减值风险。

建设银行截至今年三季度末,绿色贷款余额超3.6万亿元,增速32.87%。

近年来,建设银行多措并举深化绿色经营的实践。除了绿色信贷外,建设银行还推出了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绿色信托、绿色租赁等,形成了全方位的绿色金融体系,支持碳达峰、碳中和,支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同时,针对我国传统的一些高碳行业,建设银行积极跟着监管要求,大力发展转型金融,通过特色金融服务,对一些高碳行业,通过技术改造来降能耗、降排放,给予相应的金融支持,推动社会高质量的发展。此外,建设银行还把气候相关的风险纳入了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加强前瞻性的管理,在同业里率先成功上线了全量对公客户ESG的评级工具系统,通过科技对所有客户,从气候方面进行评级,并纳入授信评估体系里,更以好地进行风险管理,有针对性地支持和风险定价。

农业银行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绿色信贷业务余额3.8万亿元,新增1.1万亿元,增速42%,余额、增量、增速均创历史新高。

近年来,农业银行一方面,不断提升绿色投融资服务能力。将绿色理念贯穿于各类投行业务产品和服务,努力打造绿色投行领军银行。通过不断探索绿色银团贷款、绿色并购贷款、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等创新型业务,满足客户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多样化需求。

另一方面,着重加强绿色产品创新能力。在金融同业中首批开展碳中和债、可持续发展债、“绿色+扶贫”ABN;成功落地全国首单人民币可持续发展挂钩国际银团项目,为金融力量推动地方企业实现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样本。

截至三季度末,中国银行绿色贷款余额为26200亿元,较2022年末增长36.36%。

中国银行将“绿色金融”纳入发展战略,并从绿色治理、政策体系、资金支持、跨境投融资、产品创新等多方面促进可持续金融发展。发布年度社会责任暨ESG报告,将ESG理念纳入企业责任与价值衡量尺度。其中,值得关注的是,中国银行有效融合普惠金融与绿色金融服务,推出“碳惠贷”服务方案,为绿色企业提供便捷信贷产品申请渠道,打造产品供需平台,拓展上下游业务,助力企业构建绿色产业生态圈。截至三季度末,中国银行普惠金融绿色贷款余额超150亿元,增速34%。

邮储银行截至今年9月末,绿色贷款余额5966.97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0.17%;累计为3,296户企业客户提供碳核算服务。

在推进绿色银行建设方面,邮储银行积极支持“蓝色经济”,签署联合国《可持续蓝色经济金融倡议》;印发2023年碳达峰碳中和暨绿色金融工作要点,明确年度工作目标和重点任务;不断探索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模式,推出“绿色票据+数字人民币”创新贴现产品“绿色G贴”,为绿色低碳企业提供特色化票据服务。此外,大力发展可持续金融、绿色金融和气候融资,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强化产品创新,支持转型金融,落地首笔公正转型贷款。

交通银行披露,截至9月末,该行绿色贷款余额为5966.97亿元,较去年末增长20.17%。

交通银行把发展绿色金融作为长期战略,成立交通银行绿色金融发展委员会,构建“2+N”绿色金融政策体系,建立绿色金融“四项机制”和“五项体系”,提供“四专”服务全力支持“双碳”项目,服务企业节能降碳融资需求,做好专项融资及金融服务支持。

招商银行截至今年9月末,绿色贷款余额(按照中国人民银行统计口径)为4198亿元,较2022年年末增长18.13%。绿色对公客户融资总量(FPA)、绿色零售、绿色投资全口径业务余额为8402亿元。

招商银行在绿色贷款、绿色债券、绿色租赁等方面均具有较强的服务能力。在绿色贷款方面,招商银行将企业的“绿色能力”评价融入业务全流程,把环境信息纳入风险管理的每一个环节、环境评价纳入业务定价模型,将环境表现与客户融资成本挂钩。同时,招商银行还不断丰富绿色信贷产品。

在绿色债券方面,招商银行先后推出市场首单高速公路行业碳中和债、首单碳中和熊猫次级永续债和首单绿色碳资产债券等多个“首单”。

在绿色租赁方面,招商银行提供用途更加灵活的中长期融资支持,聚焦航运、航空、新能源电力、新能源汽车行业大力投放绿色租赁资产。截至今年9月末,绿色租赁资产超1300亿元,规模较年初增长24%。

除绿色融资外,招商银行还在绿色资产运营、绿色投资、绿色零售、碳金融等场景提供多样的金融服务。

兴业银行截至2023年9月末,绿色融资余额1.86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501亿元,其中绿色贷款余额达到7724亿元,较上年末新增1353亿元,新增量占企金贷款新增量的比重超30%;“降碳”领域绿色金融融资规模1.04万亿元,占绿色融资比重较2022年末提升7个百分点至56%。

作为国内第一家“赤道银行”,兴业银行在项目融资中采纳赤道原则,来判断、评估和管理项目融资中的环境和社会风险。同时,兴业银行还提出了一项“集团全绿转型”计划,来加快向绿的步伐。

据悉,兴业银行较早与国内能源大省在节能减排、能效融资方面开展深度合作;率先发布国内首个绿色供应链金融业务指引,实现绿色电力、新能源汽车等56个绿色国标行业重点支持全覆盖。如今,兴业银行绿色金融产品服务体系和业务版图,已从绿色信贷拓展到绿色租赁、绿色信托、绿色基金、绿色投资、绿色理财、绿色消费等领域,服务对象从企业生产延伸到个人生活等领域。

中信银行截至2023年11月末,中信银行绿色信贷余额超4600亿元,较年初增长超1300亿元,绿色信贷占各项贷款余额为8.8%。

中信银行以“四绿”为主线,积极将各项政策势能转化为发展动能。

一是优选绿色行业,聚焦绿色低碳发展的关键领域,大力支持包括清洁能源、节能降碳、环境保护在内的7大领域;二是精选绿色客户,聚焦光伏、风电、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储能等领域的头部客户,结合“五策合一”研究成果,形成首批百户绿色客户名单,并将定期更新和扩充;三是丰富绿色产品,中信银行充分发挥中信协同优势,结合场景需求以及绿色产业发展特点,立足于“银行+银行子公司+集团子公司”绿色金融综合服务体系,打造包括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租赁、绿色保险、绿色基金、绿色信托、绿色实业、绿色咨询在内的“1+N+N”绿色金融产品谱系;四是开展绿色服务,依托碳技术及碳咨询打造“绿色技术+绿色金融”特色化服务。

浙商银行绿色贷款余额达1767.91亿元。近年来,浙商银行多措并举推动绿色金融发展,将绿色金融发展理念融入公司顶层设计,发布《浙商银行绿色金融实施纲要》,通过政策引导、专业经营、资源保障和产品创新等方面持续完善绿色金融体制机制;推出“浙银善标”体系,将环境保护作为“善标”评价的重要方面,在客户准入、授信审批、利率优惠方面给予绿色善标客户更大支持;出台“惠企惠民十五条举措”,进一步突出对绿色信贷领域的产品创新和支持政策。

民生银行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绿色信贷余额2499.78亿元,比上年末增长38.94%。民生银行在推动绿色低碳转型方面,积极推动绿色金融项目落地,多维度引导资金流向低碳可持续发展领域,相继推出“光伏贷”“民生碳e贷”等重点产品,组织开展面向新能源行业客群的“风光无限”系列活动,为西北七省打造“一省一策”的定制化新能源综合金融服务方案。

浦发银行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绿色信贷余额为5,005亿元,较年初增长17%。

据悉,推动“双碳”转型,服务产业转型升级,打造“绿色银行”,是浦发银行绿色金融转型发展的重要内容。

去年以来,浦发银行在全行范围内加强ESG能力建设,探索实施ESG综合金融服务方案,包括布局碳金融业务,落地了全国多区域首单碳金融业务;在同业中率先探索转型金融业务,在总行端制定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操作指引,以资金活水引导碳密集型企业平稳有序低碳转型;加深自身绿色运营实践,落地浦发银行首家国际、国内双认证“零碳”银行网点……

平安银行截至去年三季度末,绿色贷款余额1348.21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2.8%。

平安银行在绿色金融方面的主要举措包括,落实碳减排支持工具,并制定专项补贴政策,精准支持绿色贷款投放;聚焦光伏、风电、高碳转型等核心产业链,并积极布局储能、核电等绿色产业,满足企业多样化的绿色融资需求,为新能源项目建设提供资本金,降低企业融资杠杆;同时,积极创新绿色金融服务,建立绿债投资联动机制,打造投行生态场景。此外,完善碳账户体系布局,探索推进企业碳账户建设,打造多种办公及出行低碳场景,引导企业用户绿色经营,并升级个人碳账户,推出全国生态日、绿色出行、绿色文旅、绿色消费等主题活动,引导客户绿色低碳生活。

另外,据光大银行以及华夏银行相关数据统计,截至2023年上半年,光大银行绿色贷款余额261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1.0%华夏银行绿色金融业务余额已超3500亿,绿色贷款余额超过2700亿。

结语

《中国商报》的评论,“绿色金融潜力巨大、前景广阔,必将成为金融机构未来竞逐的超级赛道”。

从当前数据能够看到,俨然如此。总体来看,大行仍是其中的核心主力,整体增幅也基本都达20%以上。其中,工农中建四大行绿色贷款余额皆已迈入“万亿”俱乐部,股份行亦不甘示弱,以兴业银行规模最为突出。而站在“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的政策背景下,能够预见银行业的“含绿量”将愈发浓郁。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