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银行业面临一系列复杂的经营挑战,盈利模式和信贷结构皆在经历重大调整。
虽然,从2024年前三季度的数据来看,银行业整体利润有所增长,但平均资本利润率和资产利润率均有所下降。为应对这一挑战,各大银行也纷纷开始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优化现有业务结构。当然,在此过程中,不容忽视的还有资产质量。
数据来源/企业预警通 科技金融说整理
01
整体资产质量稳健,
低不良高拨备意味着什么?
结合42家A股上市银行2024年三季度的不良率来看,大多数银行的整体资产质量表现比较稳健的。其中,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不良率低于1%的共有16家,国有大行中有邮储银行一家,股份行中则有招商银行一家,城农商行中则有江苏银行、宁波银行、杭州银行、沪农商行、成都银行、常熟银行等。
具体来看,成都银行不良率在A股上市银行中已连续两年保持最低,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2024年三季度末其不良率分别为0.71%、0.66%。同时,值得关注的是,成都银行的拨备覆盖率也一直处于高位,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2024年三季度末其拨备覆盖率分别为516.47%、497.4%。
与成都银行资产表现特征类似的还有招商银行、江苏银行、宁波银行、南京银行、沪农商行、苏州银行、常熟银行、厦门银行、张家港行、无锡银行、苏农银行、江阴银行、瑞丰银行,皆表现为连续不良率低于1%,且拨备覆盖率高于300%,甚至在400%、500%以上。
而若探究上述在这些表现类似的银行可以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即除了招商银行、厦门银行外,其余11家银行均来自江浙沪地区。若从银行类型来看,城农商行的资产质量表现整体优于国有大行、股份行。同时,还可以看到,这些不良率较低、拨备覆盖率较高的银行,大都是近年来在零售业务方面发力较猛的,代表如招商银行、江苏银行、宁波银行、南京银行等。
所以,在数据表面较为稳健的背后,是不是还存在另一种可能,即较低的不良率只是风险还未集中释放,而较高的拨备覆盖率则是为了以后风险集中释放而准备?
02
个贷不良抬头
稳健的背后还应多加关注
不得而知。
事实上,上半年个贷不良数据已有所体现。
近年来,在促消费市场回暖的背景下,银行个贷“价格战”愈演愈烈,与此同时,相应的问题和风险也逐步显现。
2024年半年报数据显示,和三季度数据类似,大多数银行资产质量整体稳健,但是如若细究个贷领域,则可以发现有着“不良抬头”迹象。
从国有大行来看,2024年上半年,工商银行个人不良贷款794.19亿元,增加186.62亿元,不良率为0.9%,上升0.2个百分点;农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个人卡透支、个人消费贷款、个人经营贷款不良率均出现上涨,其中个人消费贷款不良率为1.17%,较上年末的1.04%上涨0.13个百分点;建设银行个人贷款和垫款不良率为0.84%,也出现了上涨;中国银行个人贷款不良率为0.88%,较上年末的0.76%也有所走高;交通银行个人逾期贷款率2.22%,较上年末上升0.29个百分点;邮储银行个人小额贷款不良率为1.88%,上年末这一数据为1.73%。
股份行来看,截至上半年,招商银行的零售不良贷款率0.9%,较上年末上升0.01个百分点;华夏银行个人贷款不良贷款率2.18%,比上年末上升0.49个百分点;民生银行个人类不良贷款总额296.31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7.76亿元,不良贷款率1.69%,比上年末上升0.17个百分点;平安银行个人贷款不良率1.42%,较上年末上升0.05个百分点。兴业银行个人经营贷款不良率0.8%,较上年末上升0.01个百分点;个人消费贷余额(境内且不含子公司)909.15亿元,不良率1.78%,较上年末上升0.08个百分点。
城农商行方面,2024年上半年,江苏银行个人贷款不良率0.98%,较上年末增加0.19个百分点,另外其关注类贷款也出现了连续6个季度升高的现象:从2023年一季度末的1.24%一路升高至2024年三季度末的1.45%;
上海银行个人贷款和垫款不良率1.11%,较上年末上升0.22个百分点;
青岛农商行个人经营贷款不良贷款率从上年末的2.04%下降至1.83%,但该行个人消费贷款不良率却从1.71%上涨至上半年末的2.06%。
为了缓解个贷大规模增长所带来的资产质量压力,一些银行近年来也在不断压缩个贷规模。如江苏银行,2024年上半年该行个人消费贷款余额3008.69亿元,较年初3144.14亿元下降135.45亿元;个人经营贷款546.35亿元,较年初603.38亿元下降57.03亿元。
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苏州银行个人贷款和垫款规模约919.97亿元,较上年末减少5.55%,而2021年至2023年的同期末均为增长,增幅分别为6.51%、18.19%、8.42%。对于此次下滑,苏州银行称“主要是规模占比最大的个人经营贷较去年底减少近53亿元,降幅12.06%所致。”
03
不良资产挂牌显著增加
资产质量平衡仍需努力
另结合近期银行业信贷资产登记流转中心(简称“银登中心”)披露的不良资产挂牌转让的信息来看,一切确实没表面上那么乐观。
银登中心官网显示,进入2024年四季度,金融机构不良贷款转让挂牌量密集增多,10月份以来截至11月29日,商业银行不良贷款转让公告达到199条,平均每天约有3个不良贷款项目被挂牌转让。
同时,据银登中心披露的数据显示,今年三季度,挂牌转让的不良贷款未偿本息及项目数均较上年同期显著增加;未偿本息达到826.2亿元,同比增长60.83%;项目数较上年同期增加101单至288单。此外,今年上半年,不良贷款转让试点业务成交规模为504.4亿元,同比增长145.69%;二季度,不良贷款转让试点业务公告挂牌项目单数205单、业务规模464.9亿元,分别较一季度上涨215.38%、193.13%,同比增幅分别为47.48%、177.72%;不良贷款转让成交项目157单,环比增长196.23%,同比增长28.69%;成交总额为356.1亿元,环比增长140.12%,同比增长150.77%。
比如江苏银行,该行年内已挂牌8笔个人不良资产包。其中,有6笔在11月份“上架”。该行11月份挂牌的另外5笔个人不良资产包,未偿本息总额均在10亿元以上,且竞价起始价较未偿本息总额折扣力度较大。
11月28日,江苏银行再次发布2024年第8期个人不良贷款转让项目不良贷款转让公告。包括44.33万笔资产,均为信用贷款,涉及9万余户借款人,未偿本息总额达到20.37亿元。个人不良资产包采用线上公开竞价方式转让,起始价低至1.58亿元,不足未偿本息总额的一折。
在江苏银行之前,渤海银行、广州农商行、苏州银行等也先后发布转让公告。
其中,渤海银行今年9月份通过天津产权交易中心挂牌转让本金约256.03亿元的债权资产,最终天津津融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207.24亿元(约为转让资产债权总额的7折)的价格受让;
广州农商行11月13日发布公告称,拟转让债权资产,转让资产的本金约118.61亿元、利息合计约26.72亿元,代垫司法费用合计约0.59亿元,债权金额合计约145.92亿元。所转让资产主要行业分布包括房地产业、批发零售业等。目前,该笔债权转让尚未公告成交结果。
11月1日,苏州银行发布公告称,拟公开转让2024年第2期个人不良贷款(个人消费贷款),未偿本金总额约2.30亿元,未偿利息总额约2.53亿元,未偿本息总额约4.83亿元。上述资产拟于2024年11月18日开展线上公开竞价,起始价仅为1500万元,折扣率约为0.31折。
......
山雨欲来风满楼。从转让方来看,不仅涉及股份行、城农商行,还包括政策性银行、国有大行、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等银行类型。其中,据银登中心发布的《2024年二季度不良贷款转让试点业务统计》显示,股份行依然是主力军,不良资产包共计242.8亿元,占比68.2%;消费金融公司以46.3亿元的不良资产包、13%的份额成为第二大出让方;其后依次是国有行、城商行、农村中小银行机构、金融租赁公司,占比分别为11.7%、4.9%、1.7%、0.5%。另外,从不良资产包来看,则以个人消费及经营性贷款、信用卡透支等为主。
结语
“低不良、高拨备”逐步成为银行业的常见现象,一方面可以体现相关银行具有较强的风险抵御能力,能够更好地应对潜在的信用风险;但另一方面也要关注“过高的拨备覆盖率是不是会占用相关银行较多的信贷资金,从而降低其盈利空间”,同时如果过度依赖计提拨备来调节利润,是不是又会存在掩盖其真实的经营状况和盈利能力的可能?
按照会计准则,计提拨备将计入资产减值损失或信用减值损失,从而冲减当期利润,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有些银行会出现“增收不增利”的情况。
银行表现出“低不良、高拨备“的特征,从某种程度上或许可以冠以“稳健之舟,风控之锚”之名头,但如何在其中寻求合理的平衡点,却是门艺术。
在保持风险可控的同时,合理优化利润分配和资本运用,将是未来银行管理的一个关键。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