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赚钱难,越来越明牌

金融赚钱难,越来越明牌
2024年06月19日 12:00 用户3721367755

本来以为,对于“金融定调”的事情,大家已经没啥异议。

但最近关于所谓“退金令”的讨论,一会说是基金经理要退佣,一会又说是央企退出金融机构参股,甚至还有一种大小金融机构将要破产,金融业都要完的可怕言论传播。

有小伙伴也来问,这到底是啥“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兆头?

首先,所谓“公募300万以上年薪要求退还”这个传言,槽点就太多了,虽然网友希望是真的,但确实也就辟谣了,是个不实消息,不必再做讨论。

然后央企退出金融机构参股,是大家关于“退金令”的讨论重点。

“退金令”这个词也不知道是谁造出来的,事情来源是国资委在一个会议上提到的:

“从严控制增量,各中央企业原则上不得新设、收购、新参股各类金融机构,对服务主业实业效果较小、风险外溢性较大的金融机构原则上不予参股和增持。”

新的增量就不要再插手掺和了,旧的存量也得陆续撤出来。

(来源:财联社

然后有人就联系到看着套路相似的“退房令”,说2020年,要求各大央企国企退出房地产行业,剥离房地产业务回归主业之后,房地产行业就一片惨状,可想而知,金融业之后会是个什么情况。

但实际上所谓“退房令”早在2010年就已经出来了,国资委要求78家非房地产主业央企退出房地产,只是当时执行难度大,直到2020年,国资委又发通知,规范央企参股投资,不得涉足商业性房地产等禁止类业务。

(来源:新华社)

也就是说,“退房令”并不是房地产行业下行的那个“引发起点”,不是那么简单直接的一一对应因果关系。

咱们聊过多次,房地产政策周期不等于房地产本身的周期,现在房地产扭头向下,完全就是自身大限到了,能接盘的越来越少,愿意接盘也越来越少,能加杠杆的也都在上一轮房地产大牛市中,把杠杆推到很高。

现在供需关系变了,要还泡沫债了,在房地产自身的运行周期里,“退房令”最多就是其中一个推动进程的推手罢了。

当然,不可否认,和房地产行业一样,金融行业也在进行供给侧改革,在去年底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就定调了,说要全面加强监管,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而金融风险里面的一些乱象和问题,确实也和央企有关。

当时中植爆雷还没实锤,旗下公司纷纷出来说传闻不实的时候,我们就提到一个信息:

中植旗下的中融信托,第一大股东和实控人是另一家纺织机械上市央企,经纬纺机,从这个央企的年报里,就可以发现中融信托在2022年已经有逾期的问题。

(理财巴士文章)

民营金控相继出事,中植能撑那么久,少不了这里面的各种靠山运作,而大家之所以那么相信中植,他们的业务员捞得那么多线下单,肯定也少不了拿央企背景的事情来说事。

中植现在雷了,央企在这里面掺和的各种风险,监管肯定也明白,然后大家现在就看到了所谓的“退金令”。

这里面肯定有保护国资,隔离央企风险的用意,也让央企把心思放在干好主业上,不能哪里能赚快钱就想着去分一杯羹,无论是房地产还是金融。

当然人家也强调了,“对服务主业实业效果较小、风险外溢性较大的金融机构原则上不予参股和增持”

所以不是所有参股的金融机构都得退出,那些和主业不着调的,还有挺大风险的中小金融机构参股,就得撤。

比如今年1月份,在中植上面踩了雷的经纬纺机,就把持有的2200万股西藏银行股权拍卖;

中船财务也把持有的华融金租27133.78万股,清仓式挂牌转让。

这些都是和主业不着调,又可能有风险的,实际上从去年底开始,一些央企国企就已经在集中清理金融机构股权。

金融机构的雷已经爆了不少,金融行业风险出清,一直就在进行中,只不过这次6月国资委的大会上,又再强调,或者说更明牌罢了。

央企“退金”之后,各央国企金融股权抛售转让的消息还会陆续有来。

而对于那些原本就埋着大雷,但之前依靠央企背书才活下来的金融机构,肯定是重创,实际上这些机构也不难预见,终有一天大佬会抛弃自己,就看啥时候才动手罢了。

当然,原本就是做金融的央企,不会有啥影响,而且他们本身作为头部,以后更可能作为巨头,去并购那些小公司。

(27家中央金融企业名录)

所以,金融行业会因为供给侧改革震动,但不至于金融业要完蛋的那种系统性风险的情况,更多是针对那些乱搞事的中小机构,然后促进强者恒强。

实际上这也是很多成熟行业的规律,都是头部越来越占大头,然后对小公司逐渐挤出。

更何况我们现在这种利率环境和经济情况,没有资源倾斜的中小金融机构业务更难做,只能是逐渐出清,包括小银行。

像现在很多省份,就在推进筹建农商联合银行。

最近的新闻是江西农商联合银行,组建之后,原江西省联社的所有业务和资产,都由这一家银行承接。

原来的86家法人机构,就并成一家,而原来的网点有2300个,员工2.5万名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可想而知,这里面会有多大调动,包括从业人员,也得走一批,活少了,你留下来,他就得走,能留下来的,可能收入还低了。

这也是出清的一个侧面,就是大家所说的那句,“搞金融也不那么好赚钱了”。

而对于咱们普通投资者来说,央企“退金”这个事情也给了个警醒,就是用央企背景唬人的理财也不一定靠谱,关键看底层是啥。

央企可以退金,但你的理财雷了就是雷了,钱亏了就是亏了,能拿回来多少,能不能拿回来,是真的很难说。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