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20载,打造行业标杆 三博脑科癫痫中心建设之道

深耕20载,打造行业标杆 三博脑科癫痫中心建设之道
2024年06月28日 10:00 健康同行栏目

癫痫作为一个古老而又复杂的慢性脑部疾病,数千年来,人们仍未能揭开它的神秘面纱。在古代,由于医学知识有限,人们无法准确理解癫痫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常常对癫痫病人带着误解和偏见。而这样的有色眼镜,直到今天,还未完全摘掉。

正因为如此,2006年10月,中国抗癫痫协会发起了创办“国际癫痫关爱日”的倡议,并定在每年6月28日,得到来自20余个国家代表的热烈响应,并得到国际抗癫痫联盟和国际癫痫病友会的支持。今年6月28日是第十八个“国际癫痫关爱日”。

作为上世纪八十年代就投入抗癫痫事业的专家之一,栾国明教授有幸经历了这一段时期。2004年,由他一手创办的多学科协作的三博脑科癫痫中心,真正意义上在国内首次构建癫痫治疗完整体系,当时震惊了癫痫业界。

三博脑科栾国明教授

20年磨一剑,三博脑科癫痫中心在临床、教学、科研多面开花,是癫痫病临床医学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和北京市脑重大疾病研究院癫痫研究所所在地,也是中国抗癫痫协会 15 家首批示范性综合癫痫中心之一,尤其在癫痫中心逐渐普及的当下,更是树立样板、打造标杆,对于规范癫痫中心建设,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创诊疗模式,引领癫痫外科规范、成熟

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及与欧、美医学学术交流的发展和先进的医疗设备与新技术的引进,癫痫的外科治疗在我国蓬勃发展起来。栾国明教授是我国率先开展癫痫外科手术的几位神经外科专家之一。

三博脑科成立之初,栾国明教授就发现,当时国内癫痫诊疗大多是各自为政的分科体制,各科室缺少有效沟通与协作,由于只进行了单一诊疗模式,被误诊和漏诊的情况时有发生。

在日后多次赴美国、日本等地交流学习过程中,栾国明教授越发觉得多学科协作的癫痫中心是他心中最符合癫痫诊疗模式的最佳医疗组织形式。

于是,对标国际一流医疗机构及癫痫中心,栾国明教授在国内率先建立了以外科为主导的、多学科协作综合治疗为主要特色的多学科诊疗模式(MDT),这也是国内首个以外科为引导的综合癫痫中心体系,并推广至全国,协同推动全国癫痫中心建设,显著提高了我国药物难治性癫痫的整体诊疗水平。

MDT旨在通过这种多学科之间的“强强联合”,为癫痫患者打造诊治“最优解”。具体是由神经内科、功能神经外科、神经电生理、神经心理、神经影像等多学科组成癫痫专科医疗团队,完成门诊、神经电生理检查、药物治疗、复诊、术前评估、外科手术、术后康复等一系列专业的诊疗过程。使癫痫患者的诊治更加规范化、精准化。

业界人士分析认为,三博癫痫中心的多学科诊疗模式,不仅改变了我国癫痫治疗不均衡的局面,更在术前评估、致痫灶精准定位和手术治疗上全面引领我国癫痫外科发展,尤其倡导的“外科治疗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为目的”理念,将我国癫痫外科提升到了新境界。

2014年6月27日,在“国际癫痫关爱日”来临之际,专家们为患者和家属赠书

经过20年发展,这种诊疗模式也显示出强大生命力。目前,三博脑科癫痫中心已经将MDT多学科诊疗模式推广至全国100余家中心。20年来,三博脑科癫痫中心累计评估各类癫痫病人10万余人次,累计完成癫痫外科手术超过1万例,为无数癫痫患者点燃了新的希望。

开拓创新,注重科研反哺临床

创新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学科发展的灵魂。做对患者有意义的科研,注重科研成果转化,进而指导临床实践,让更多患者受益,一直都是三博脑科癫痫中心始终坚持践行的理念。

“科研的最终目的是回归临床,患者的生命高于一切,只要是癫痫患者需要的,都是我们奋斗的方向。”关宇光教授,如今也是三博脑科癫痫中心功能神经外科主任,癫痫中心外科主任。他介绍,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三博脑科癫痫中心紧跟世界发展前沿技术,针对癫痫领域重大问题,开展了一系列临床与基础紧密结合的科学研究,筑巢引凤吸引尖端科研人才加入,出台科研专项激励政策,结出累累硕果.......

中心已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和基金资助数十项,发表专业论文(SCI)近百篇;2021年12月,中心在国际权威杂志《Brain》发表了脑面血管瘤(SWS)所致癫痫的临床特征与外科治疗效果,也是国内外关于此疾病最多样本量的单中心临床报道;2024年6月,中心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调研了全国范围的36家综合癫痫中心,纳入了其中来自16家中心的214例SWS手术患者,在Neurology上发表了SWS伴癫痫患者多中心手术预后研究成果,这也是全球范围内针对该疾病癫痫外科治疗的首次、最大宗多中心研究;2018年,中心在国际期刊上发表了世界首例采用立体定向脑电图技术(SEEG)证实的起始于枕叶的恐惧发作癫痫的病例报道......

“脑机接口是业内近两年比较热的研究领域和话题,其实三博脑科癫痫中心早就在临床领域开展了应用。”关宇光主任介绍,早在1998年,国内首例用脑机接口—神经调控疗法治疗癫痫,正是栾国明教授开展的。栾国明教授还率先将迷走神经刺激、脑深部电刺激术等神经调控疗法应用于难治性癫痫治疗,为国内治疗开拓新道路的同时将神经调控推向国际舞台。

如今,神经调控治疗难治性癫痫已成为三博脑科实现创新突破的关键。“像我们中心,从2004年开始用迷走神经刺激术治疗难治性癫痫,近20年病例数累积接近1000例,也是目前国内最大单中心病例单位。”关宇光主任补充道,迷走神经刺激术后完全无发作病人,国外报道6-10%左右,国内很多中心包括我们的数据,在15%甚至18%左右,这数字值得欣慰。

据悉,三博脑科癫痫中心还将重点在两方面开展工作:一是基于头皮脑电研究对脑网络、脑连接的分析评估;二是基于腺苷激酶的基因多态性进行分析,寻找预测迷走神经刺激治疗癫痫疗效的预测靶点。在这两种评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上,三博脑科在国内均处于领先地位。

人才筑基,为学科发展添持续动力

一个学科的兴盛发展,归根结底要靠高水平创新人才。“人才是学科发展的根本动力,人才强则学科强,学科强则医院强。”栾国明教授认为,只有建设好人才梯队,学科才能形成不断向前发展的良好氛围,才能长期立于不败之地。

三博脑科癫痫中心取得的成就,离不开这样优秀的、实力强悍的医疗团队。关宇光主任介绍,三博脑科癫痫中心坚持人才强院、兴院,通过引进和培养人才,已建成了一支结构优良、全方位发展的人才梯队。该中心拥有博士生导师3名,硕士生导师6名,他们作为学科带头人,引领方向。硕士以上学历占全体临床医师的91.6%,博士以上学历占37.5%。

学科发展离不开高水平人才引领。栾国明教授,在从医的40年里,创造了若干个“第一”。他第一个用热灼法治疗顽固性癫痫;第一个进行海马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难治性癫痫基础研究.....

李天富教授,从医执教30多年以来,一直致力于神经病学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在癫痫病领域取得了令人关注的成就。在权威杂志发表文章70多篇,被引用2000多次。

周健副教授,至今共高质量的完成癫痫外科手术3000余例。率先在国内开展立体定向颅内电极置入精准定位致痫灶的手术,至今亲自完成及指导完成该类手术300余例,定位的准确率及并发症的控制率均处于先进水平。

关宇光教授,每年完成各类神经外科手术500例以上,是2022年度王忠诚中国神经外科青年医师奖获得者,这也是国内神经外科医师最高荣誉奖项之一。还曾获2010年美国神经外科医师协会奖学金及2014年北京市科技新星人才培养计资助。

王梦阳副教授,神经病学博士,神经外科博士后,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癫痫中心副主任。目前在国内外专业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

赵萌,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美国哈佛医学中心及麻省总医院(MGH)访问学者;在功能神经外科领域深耕10余年,共参与完成各类功能神经外科手术4000余例,参与多项国家及省部级课题。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青年医师的成长是癫痫中心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而引进和培养人才的同时,更要为人才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中心借助首医高校资源,大力培养硕士生、博士生,提供临床实践、科研与学术平台,举办中青年医师沙龙、研究生沙龙,为他们提供学习、交流的机会。同时还资助中青年骨干医生赴国际知名癫痫中心学习培训。

“送出去”的同时还“请进来”。中心定期邀请国际知名癫痫中心专家来院参加学术交流和疑难病例会诊,搭建与世界级癫痫中心之间学术桥梁,不仅有利于自身发展,更能促进我国癫痫学科领域对外交流,推动癫痫学科的学术国际化。

每周三,三博脑科癫痫中心举行癫痫病例讨论会

劈波斩浪立潮头 奋楫扬帆好远航。据公开数据显示,癫痫是仅次于脑卒中的常见慢性神经系统疾病,我国每年新增加癫痫患者约40万人,然而我国癫痫患者的就诊率不足40%,这说明我国的抗击癫痫事业仍旧任重道远。作为国家级疑难癫痫症会诊中心的三博脑科癫痫中心,将奋勇开拓下一个20年,为我国抗癫痫事业再立新功。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