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捞真的被“吃”上市了

海底捞真的被“吃”上市了
2018年05月18日 22:47 生逢大时代

—|  聚焦创业浪潮中最无畏的弄潮儿 |—

作者:卓德金瀚

ID:外汇新鲜事儿(forexxxs)

海底捞终于要上市了。

四川简阳的张勇,技校毕业没多久在家乡开了一家小火锅店,对面美发店的姑娘舒萍因为经常来吃火锅,成了他的女朋友。再后来,1994年,张勇、舒萍和张勇的技校同班同学施永宏、施永宏女朋友李海燕,四人一起开了一家火锅店,起名海底捞。24年后,海底捞已经成为中国及全球最大的中式餐饮连锁品牌。

张勇

海底捞今晚向香港联交所递交上市招股书,计划在香港上市。招股书显示,已双双加入新加坡籍的张勇、舒萍夫妇合计持有海底捞62.7%股权,为控股股东。

招股书显示,海底捞2015年收入为57.57亿,2017年达到106.37亿,复合年增长率为35.9%。海底捞2015年利润为4.1亿,2017年达到11.94亿,复合年增长率为70.5%。

最近三年海底捞进入快速扩张期。2015年拥有112家餐厅,2017年底达到273家,目前共拥有餐厅320家,其中内地296家,24家位于台湾、香港及海外新加坡、韩国、日本及美国等地。

招股书显示,2017年海底捞新开业98家餐厅,其中多数在下半年开业,差不多一周能开三家新店。2018年海底捞打算再开180-220家新餐厅。

海底捞每间新餐厅需要800-1000万投资,由于大规模开店,海底捞2017年资本开支达到15.18亿。不过,海底捞疯狂开店也是因为其火锅店是一门极好的流水生意:一般1-3个月达到盈亏平衡,大多数餐厅6-13个月能收回投资。

招股书显示,海底捞在一线城市的火锅店平均单店日销售额超过15万,在三四线城市超过10万,整体平均日销售额达到14万。一线城市每个顾客人均销售近100元,也就是每家店平均每日招待超过1500人。

最近三年,海底捞火锅店的平均翻台率从每天4次,稳步上升到每天4.5次、每天5次。最近三年,同店销售额年均增长达到14%左右。

招股书称,火锅在中国中式餐饮市场占有最大市场份额,2017年为13.7%。其中,川式火锅又占火锅餐厅市场的64.2%。中国2017年有60万家火锅餐厅,预计2022年达到89.6万家。火锅餐厅市场规模2017年为4362亿,预计2022年达到7077亿。

海底捞建立了一系列产业链关联公司,包括蜀海集团、颐海集团、蜀韻东方以及微海咨询等。

2017年,其前五大供应商的采购额占比81.7%,其中多为关联企业。

海底捞火锅店的成本架构中,原料成本占约40%左右,员工成本占比2017年为29.3%,其餐厅全部为租赁,所以房租占比较低,去年仅为3.9%。

2017年,海底捞在房租上仅花了4.15亿。一般海底捞会和物业或房主签订5-15年长期租赁协议,其中每2-3年加租。此外,海底捞也和很多房地产公司订立长期战略协议。

海底捞现金流极好,此前被认为上市并不积极。招股书显示,其去年底流动资产为11.56亿,2017年经营现金净额达到14亿。

不过如果海底捞打算大规模开店,按照每家店800-1000万、2018年开200家店左右的规模,今年就需要16-20亿的资本开支。此前有消息称海底捞计划上市融资6-7亿美元,现在看来基本与其今年的资本开支水平相符。

海底捞的关联公司、独家底料供应商颐海国际2016年已经在香港上市。

海底捞的上市“传闻”由来已久。早在2012年,海底捞发源地四川省简阳市政府就曾对外发布消息称,海底捞已成为当地政府全力支持上市的重点企业,也已经完成股份制改造,进入上市辅导期。海底捞创始人暨董事长张勇当时也公开表示,并不排斥上市,上市可以让海底捞有一层保护。但是,此后就再无下文。2015年,海底捞再传上市消息,称考虑首次公开发行,拟募资最多不超过3亿美元,上市地点或选择香港。甚至有消息称,海底捞已经与投资银行举行了会谈,最快2016年就会启动IPO。但彼时,海底捞公关部门否认了这一消息,称暂时没有上市计划。

虽然主业并未上市,但是海底捞登陆资本市场的脚步一直没有停止。2016年7月,海底捞火锅底料的独家供应商颐海国际在港交所独立上市。颐海国际一半以上的收入来自海底捞,业内认为海底捞2013年拆分出颐海,实际上就是在为其上市做铺垫。

2017年4月,U鼎冒菜挂牌新三板。根据U鼎冒菜运营主体优鼎优《转让说明书》显示,公司在2016年前8个月营收超6000万元,净利润31.86万元,上市前融资时估值达到2.18亿元。U鼎冒菜实际控制人张硕轶为海底捞上海片区经理,海底捞亦通过旗下平台投资了这家企业。

业内人士认为,颐海国际主营的火锅底料是生态链上游,不易接触到终端客户,曝光率低不易受到危机事件影响。而U鼎冒菜的上市与颐海国际的上市本质上并无太大区别,对于海底捞来说谁上市只是策略问题,融到的资金都是自家的,就是一个放在“左边口袋”还是“右边口袋”用的问题,这种做法对餐企来说较为明智,并且拆分上市比海底捞整体上市更能满足资本市场对于公司业绩增长的要求。

不过,也有行业专家坦言,中国餐饮市场是大行业、小企业,普遍体量小使得餐饮企业上市往往不受重视。再加上很多餐饮企业在税收、员工待遇等方面存在不规范问题,又面临食品安全风险,导致餐企上市难长期存在。企业通过拆分、借壳的方式上市不失为好方式,例如和合谷就通过百福控股借壳登陆资本市场。

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全国餐饮门店有578万个,其中火锅餐饮网点合计29.7万家。近两年,火锅餐饮一直保持着两位数增长,数据公司沙利文预计,到2020年中国火锅市场规模可达5774亿元。此前,已有呷哺呷哺先声夺人,2014年底完成上市。上市后的呷哺呷哺营业收入快速增长,2017年达到36.64亿元,同比2016年的27.58亿元增长32.8%。

此外,当前火锅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已达白热化程度。不同类火锅相继兴起,争相分食市场份额。海底捞作为传统川锅品牌,正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亟须在服务之外发展更多被消费者认可的新竞争力。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