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低谷时,就一遍又一遍读这本书!

人在低谷时,就一遍又一遍读这本书!
2024年05月17日 09:02 柿子06028

说到善处逆境并有所作为,人们总会提起发愤著书的司马迁。

图/《典籍里的中国》

但是很多人不知道,逆境中人间清醒的活法,都被司马迁写进了《史记·游侠列传》里。

正是在这里,他看见了隐忍,也就更加坚韧;他见识了怯懦,也就更加勇敢;他知晓了困顿,也就更能够忍耐……

小北最近看了一本激荡人心的书,正是从司马迁最激愤著书的这个地方,掰开了揉碎了接着写,这本书里处处是清醒之道,每隔几页就有金句令人破防。

有多少人在自我重复

每一段新的旅程都是在哀悼遗失的过往,流浪者有时会试图在新的地方再造从前。

一个人要走过多少路

真正要成就大业之人的成长,往往是一瞬间完成的。

根深蒂固的人性缺陷

他说的内容无非就是用危险唤起合作,用惊恐提醒理智。智慧不生于温柔,友善换不来和平。

这就是北师大历史系曲柄睿老师最新力作《忽如远行客》,“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出自汉末的古诗十九首,其中既有着“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的洒脱,更有着“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的偏执。

这就是游侠气,这是秦汉之间的一类人,司马迁自己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对于遭受极刑的他来说,死亡毋宁说是一种解脱,而活着才是一种勇气。

不朽伟业的《史记》是后来的事,当时不过“主上戏弄,倡优畜之”(《报任安书》)。英雄惜英雄,也正是英雄支撑着英雄走下去。

司马迁为李陵求情,图/《汉武大帝》截图

“游侠”的故事,是最早的上头小短剧,是中国人自己的“好莱坞”,然而又不止于此……

司马迁为自己点燃的这把火,也能给逆境中的你带去光和希望。

从旺盛的生命力中

找到改变命运的答案

游侠和游士千差万别,但有一个共性,他们从不固守,无论物质还是精神上,他们不惮于尝试改变,勇敢重塑认同。

鲁迅:猫的捕鼠,不声不响的是猫,吱吱叫喊的是老鼠;结果,还是只会开口的被不开口的吃掉。

游侠和游士身上,最引人注目的

正是他们的执行力、生命力和意志力

游侠和游士通过自己丰富多彩的人生经历和生命体验,在种种磨难、层层阻挠的考验下,仍旧坚韧不拔、精力卓绝;他们与天斗,与人斗,与命斗,将自己的一生托付于未知,伴随身旁的只有勇气与希望。

李斯在年轻时候,就有改变命运的强烈渴望,他看见厕所和粮仓中的鼠鼠同鼠不同命,树立了“一个人能否有所作为取决于他的环境和位置”的价值观。

在他眼里,“诟莫大于卑贱,悲莫甚于穷困”。尽管后来,李斯悔不当初,但是即便历史重来,想必他依然如故。

图/《大秦赋》截图

范雎最落魄时有多屈辱?他在母国魏国被打断肋骨,宾客在他身上小便,他改名张禄东躲西藏,其间一定度过了无数如死一般的夜晚,徘徊四顾、心内茫然、仰望星空、穿透虚无……最后,他终于出人头地,成为秦相,一展抱负。

秦昭襄王和范雎,图/《大秦帝国之崛起》

我们所熟知的荆轲,其实形象一度不算高大,甚至怀着卑鄙的猥琐,他寄希望于刺秦阻止历史的大趋势,更算不上明智。

可是,当命运的齿轮转动,刺秦的大任降于是人……图穷匕首见,秦皇绕柱走。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荆轲刺秦王,图/《荆轲刺秦王》

再譬如说刘邦,像他这样的人,道德感是很差的,人们说他是流氓也不算冤枉。然而,成功与否与道德的关系最为悬远,这是历史和人性吊诡的地方。

图/《楚汉传奇》截图

曲老师指出,或许世界运行的法则并不是最优秀的人拥有一切,而是想拥有一切的人才能拥有一切。

尼采笔下的“超人”也有这个意味,“超人”不在乎传统道德和价值观,他通过自我实现与自我超越,把握自我的命运。

直面梦想和苦痛

看破人情冷暖和人世沉浮

游侠和游士看起来和普通人有着莫大的距离,是不是他们的所作所为,和我们也没半毛钱关系?其实换个角度看,正因为他们超乎常人的耐力和活力,才能将人性中最纯粹和最幽隐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这就像一面镜子,照出我们自己的本相,激发我们的斗志,也教会我们看清人世间的残酷真相。因为充满梦想,他们永远年轻;因为面对痛苦,他们惊人成熟。他们自走自的路,在理想和现实之间打开一个巨大的空间。

例如,孟尝君被齐王罢免,宾客四散,后来复位,宾客复来,孟尝君大怒。冯谖劝慰他,“生者必有死,物之必至也;富贵多士,贫贱寡友,事之固然也”

弱者抱怨,哀叹扼腕;强者理解,因势利导。千古以降要勘破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仍然逃不脱游侠冯谖的这段话。

孟尝君,图/《大秦帝国之崛起》

例如,孔子的弟子子贡说君子恶居下流,因为那样天下的恶都归他了,这说得比较委婉好听,其实跟李斯从厕鼠得来的结论差不多,他就认为卑贱和贫穷是原罪。

因此世俗“以诡遇为功”,处世上“大王好见、小鬼难缠”,就更是势所必至、理之必然。你可以厌恶和拒绝势利,但价值评判不能掩盖事实真相。

再举个例子,一个人的成功,个人的努力固然重要,但也要考虑历史进程。想想苏秦潦倒落魄,荆轲混迹草莽,韩信胯下受辱……

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天地间不止有对错,还有时运,天助自助者,思考、等待、忍耐,是永远不变的道理。

说这么多,并不是鼓励追逐财富名利而寡廉鲜耻,尽管那个时代和《史记》中都不乏这样的存在。

司马迁写游侠,是为了表明,比起如何舒适地活着,如何有尊严地活着最重要。关于后者有很多误区,但是自暴自弃绝对是第一条。

真正的理想主义者,是认清现实之后依然热爱生活,不妨再加上一句,更要努力地去主导和掌控生活。

看清现象和本质

做自己人生的“游侠”

游侠和游士根源于深刻的社会变动,由此产生了改变自身命运的期许,乃至超越永恒、摆脱物质限制的渴望。他们往往承受着众多的肯定与否定,为此看起来坚如磐石,似乎一句“士为知己者死”就可以献出生命。

事实上,他们的内心一定保有一块很柔弱的地方,给自己、给回忆、给未来,他们对于事物也一定有着清晰的认知,为此隐忍沉潜、守死善道。

至少,作为过来人的我们,回顾游侠这段历史的时候,不能满足于刀光剑影、阴谋阳谋。而这也是这本书让人眼前一亮的地方,它把历史学家的洞察用文学的方式融入了写作,在清晰流畅的阅读体验中给人以此前所未意识到的启示。

例如关于李斯主张焚书,一般认为是为了加强思想控制,而这本书则指出了另一个隐性目标:敲打军功贵族。焚书始于儒生提倡分封,分封的最大受益者是军功贵族,说明两者已经结成联盟,背后还有一层,就是秦国深刻的主客矛盾,李斯作为客卿站在实权派的对立面,坚定维护皇权。

图/《大秦赋》截图

例如秦二世而亡,许多人归罪于胡亥的愚蠢和残暴,不过如果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至少有一个原因是,最早的皇帝不知道皇权的极限在哪里,从不曾有这么大的帝国、这么大的权力、这么大的成功……

另外,根据北大汉简《赵正书》,二世即位是奉秦始皇遗诏,或者说至少存在这么一种可能。

《赵正书》是北大藏西汉竹书之一种

例如,被称作千古奇才的贾谊常被作为怀才不遇的典型,不过书中指出这是表象,其实他是汉文帝用来试探刘邦老臣的工具,是汉文帝抛出的诱饵,他只是被暂时牺牲,终将得到重用。

而贾谊的问题在于年少成名、“逆商”不太行,当汉文帝掌握汉朝实权召见他,两人在皇帝寝宫彻夜谈论鬼神,李商隐颇为贾谊不平,有诗吟“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宋《却坐图》中的汉文帝

不过在曲老师看来,对比陈平、韩信、郦食其等人初见刘邦,某种程度上是贾谊没能把握住机会,更遑论此前他消耗了太多精神顾影自怜。

总而言之,司马迁的历史观念是一种全景式和探索式的,他试图找到历史演变的规律, 也就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但是他又希望能通过一个又一个具体的个案,来印证或否定这个规律。

正因为他始终秉持着一种探索的态度,这就为我们重新理解这段历史留下了很多线索,曲老师就从此切入,为我们提供了诸多新的解释视角。

游士和游侠最主要的部分,就包括直面变化,绝不回避变化。没有什么无法接受,也没有什么无法避免,但重要的是穿过现象看见本质,以最积极的冒险精神,去尝试、去体验、去探索,同时,也去等待、去忍耐。

你印象最深的游侠故事是

你觉得游侠的精神能带给我们什么启发

欢迎在留言区畅所欲言

2位优秀留言读者将获赠这本畅销新书

忽如远行客:秦汉的游士与游侠

曲柄睿 著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