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生,请管理好生命的半径

余生,请管理好生命的半径
2024年06月26日 18:28 美物计
文 | 美物计

麦家说:“人生是个圆,

圆上每一个点都有一条腾飞的切线,

看似人生每一个点都可以重新开始,

摆脱困境,腾飞而起。”

对这句话,深以为然。

在形色各异的人生里,

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圆心。

所见不同,所感迥异,

既构建了人生的经历,

也形成了人生的半径。

半径越大,

接触的世界越广,

人生也跟着丰富起来;

半径越小,

所认知的范围越局限,

人生也变得相对简单些。

正所谓“风景不殊,而境界自异”,

一个人人生半径的长短,

往往决定了其人生的结局。

管理好自己的人生半径,

才能拥有与生活斡旋的底气,

从而达到人生的开阔与广阔。

01

拓宽认知半径

打开人生格局

达尔文说:

“你必须有足够的认知深度,

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一个人的认知,是有边界的,

这些边界,在很大程度上

会影响人生之路。

电视剧《乘风踏浪》中,

主人公彭锦西与贾为民

因争夺兴城的泳装市场斗智斗勇。

面对贾为民的价格战以及步步紧逼,

彭锦西家的泳裤越来越不被市场接受。

就在贾为民为占据

整个兴城泳装市场沾沾自喜之际,

彭锦西却借着新婚度蜜月的机会,

和妻子罗虹另辟蹊径,

开辟了北戴河的泳装市场。

等众人反应过来,

北戴河市场,

早已是彭家的天下了。

“挡在你面前的,只有你自己”,

一个人的认知,

不仅是对世界的感知,

更是打开自己的窗口。

认知半径大的人,

能看到事物的本质,

思考问题也会更深入和长远。

因此,拓宽自己的认知半径,

方能做出更明智的判断,

脚下的路也会走得更加笃定,

人生格局也越来越广阔。

02

厘清能力半径

获取能量源泉

“我还没准备好呢!”

“我不行,我做不来”

“等下次吧,我再看看”......

在未知的挑战和任务面前,

相信这是大多数人常见的内心戏。

在生活中,人们总是会

习惯性产生一种“怯”的想法,

这种害怕和担忧,

或是来自对未知的不确定,

或是对自己能力的不认可,

又或是觉得没有准备充足,

考虑过多,犹豫不决,

到最后的最后,

多数以不了了之结束。

其实,并不是所有的事情,

都要等准备好了,才能行动。

大多时候,做一件事,

与其陷入“想做但不确定结果如何”的纠结中,

不妨先明确方向和目标,

试着行动起来,在行动的过程中,

一步步完善,把事情越做越好,

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会有所收获。

史上没有万事俱备的好事,

拿鲁迅先生去日本留学这件事来说,

他在留学前专门去请教一个

曾游历过日本的前辈同学。

前辈告诉他:

“日本的袜是万不能穿的,

要多带些中国袜。

我看纸票也不好,

你们带去的钱不如都换了他们的现银。”

鲁迅先生等一行人便都按着做了。

可是后来呢?

后来,去了日本,

要穿制服和皮鞋,中国袜完全无用;

一元的银圆日本早已不用了,

又赔钱换了半元的银圆和纸票。

就像吕白在《底层逻辑》中写道:

“人生不能像做菜,

把所有的料准备好了才下锅,

毕竟成年人的世界

不会事事都等你准备充分。”

未雨绸缪是对的,

但人生大多时候,

并不会等你万事俱备。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

认清自己的能力,

并付出相应的努力,

在行动中,不断提升自己,

给予人生源源不断的力量,

耐得住寂寞,受得住磨砺,

终能达至璀璨。

03

保持社交半径

建立和谐关系

作家西泽保彦曾说过:

“所谓正常的人际关系,

就是要在和别人交往时,

保持一定距离。

不管是多亲密的关系,

都须尊重对方的个性和生活喜好,

这是理所当然的规矩。”

人与人交往,

最舒服的状态就是

熟不逾炬。

保持社交半径和社交自觉,

是一个人最好的修养。

国画大师黄永玉,

和好友钱钟书曾是邻居,

两家距离相隔不到200米。

然而二十几年的时光里,

他却只去过钱老家两次。

就连给钱老送春茶春笋,

也只是先打个电话,

然后送到门口而已。

黄永玉说:

“我不是不想去,只是自爱,

珍惜他们的时间,

他们夫妇俩是真在忙着写东西。

人应该相互体谅和理解的。”

正是这种自觉的不打扰,

让黄钱二人的友情更加深厚。

长久的关系,

并非形影不离,而是亲疏有度。

不该说的话,别说,

不应做的事,别做,

懂分寸,讲礼节,守界限,

才是恰如其分的相交之道。

04

余生

管理好生命的半径

80岁的摩西奶奶,

本是颐养天年的年纪,

却写起了小说,办起了画展。

她热爱学习,

已出版了两本颇具影响力的书;

她喜爱画画,

每一幅画都栩栩如生。

记者问她:“已是古稀之年,

为何还想画画和写作呢?”

她微笑着回答到:

“小时候生活困难,没条件;

成年后为生计奔波,没时间;

现在子女已成家立业,

想做些自己喜欢的事。

优秀的人,以独处成就自己,

生命的丰盈,从取悦自己开始。

人生须臾,不过尔尔,

你只管管好你自己。

不为无关的人浪费时间,

不为无意义的事耗费精力。

每个人终其一生,

追求的不过是做自己想做的事。

只要内心充盈,便无须向外索取。

把想做的事做好,把要爱的人待好,

强大自己,取悦自己,

从而活出生命的宽度与厚度。

康德有言:“所谓自由,

不是随心所欲,而是自我主宰。”

人总要经历过迷茫、抗争、徘徊、和解,

之后,才能获得让自己强大的力量。

人生在世,

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

允许别人做别人,

允许自己做自己,

在一路前行中,

管理好自己的人生半径,

活出专属的精彩人生。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