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羊群效应」面对羊群效应,你是加入羊群还是脱离羊群?

「98:羊群效应」面对羊群效应,你是加入羊群还是脱离羊群?
2023年11月20日 18:00 精读

面对羊群效应,你是加入羊群还是脱离羊群?

你好!我是精读君,今天我们要探讨的概念是「羊群效应」。

羊群效应,也称为羊群行为,指的是:跟随头羊或者多数羊行动的现象。

例如,在一群羊前面横放一根木棍,第一只羊跳了过去,第二只、第三只也会跟着跳过去。

然后把棍子撤走,后面的羊走到这里,仍然会像前面的羊一样,向上跳一下,尽管拦路棍子已经不存在。

这体现出羊群效应:是否有棍子拦路不重要,其它羊这么做,也就模仿着做。

羊如此,人亦如是。有一个综艺节目做过一个整蛊游戏:被整蛊者来到广场,突然广场上其他知情者,都毫无预兆地倒地。

本想通过被整蛊者惊慌反应设置后面环节,可让编导没想到的是,这个被整蛊者竟疑惑地环顾四周后,也慢慢躺到地上,节目组不得不临时更改计划。

事后采访被整蛊者,他如实告知:“我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就是看到大家都倒下了,我也就跟着躺下了!”

加入羊群,模仿其他羊的行为,其实是一种有效生存策略

我们可以反事实推理,想象几万年前,当你在一片原始森林中漫步时,突然你的伙伴们不知看到什么,拔腿就跑。这时候你会停在原地,思考他们究竟是看到了一头狮子,还是一只野猪吗?

不会,你一定会争先恐后地跟着朋友们拔腿狂奔,迅速逃离现场。至于那些思考的事,你会等到跑到安全地方再说。因为不这么做,如果真的是一头狮子,你可能就永远失去繁衍后代机会。

不过,羊群效应是一把双刃剑,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法国科学家法伯做过一个松毛虫实验。他把若干松毛虫放在一只花盆边缘,使其首尾相接成一圈,在花盆不远处,又撒了一些松毛虫喜欢吃的松叶。

松毛虫开始一个跟一个,绕着花盆一圈又一圈地走。这一走就是七天七夜,饥饿劳累的松毛虫尽数死去。可悲的是,只要其中任何一只稍微改变路线,就能吃到嘴边的松叶。

面对羊群效应,我们需要审慎系统思考,是加入羊群好,还是脱离羊群好。

我们可以自我提问:是什么增强回路,让这个羊群变大?如果这个羊群越来越大,会演化成什么样?如果很多人都进入羊群,我是变成其中的一只羊好,还是跳出来做牧羊犬为好?羊群在什么时候会萎缩,我是否可以提前做些什么?

如果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脱离羊群可能是更好策略。例如,美国西部淘金热时期,施特劳斯给淘金人供应牛仔裤,亚默尔给淘金人提供水,都获得巨大财富。相反,很多淘金人却因为竞争激烈、所得不多。

每天一个概念,每年一个台阶。我是精读君,今天我们一起探讨了第98个概念「羊群效应」。谢谢你的陪伴!敬请关注,下期再见。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