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天津数百名大学生不慎落入“培训贷”陷阱。经知名媒体曝光后,长期存在的“培训贷”乱象再次引起舆论关注。
互联网行业的繁荣,带来就业市场的火爆,IT人才出现供不应求的状况,进而催生出庞大的培训市场。由于培训费用不菲,急于获客的培训机构、信贷公司纷纷将目光投向处在求职迷茫期的年轻人。
由于年轻人在心态上急于就业,心智尚未完全成熟,而且自有资金有限,不少培训机构、贷款公司动起了歪心思,把无知学生当成唐僧肉,巧设陷阱、从中渔利。近几年,经媒体曝光的“培训贷”陷阱、骗局大量出现。
报班参与培训学习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工作能力,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申请贷款缴学费,这些都是无可非议的事情,不能因为出现了一些陷阱、骗局就对“培训贷”行业全盘否定,予以污名化。同时,教育培训的陷阱、骗局也不可不防。那么,培训学生怎样才能避免落入陷阱、及早识别骗局呢?
培训学生在选择“培训贷”时,和培训机构、贷款公司处在一种三方的关系中,培训公司与贷款公司合作,培训公司负责向培训学生提供培训服务,贷款公司负责向学培训生提供贷款服务。“培训贷”出现的问题就集中在培训、贷款这两个方面,学生对此应该多加留意。
首先,留意培训机构资质。不少培训机构在没有取得相应办学资质的情况下就开展培训教育。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第十二条规定:举办实施以职业技能为主的职业资格培训、职业技能培训的民办学校,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按照国家规定的权限审批,并抄送同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第十八条规定:审批机关对批准正式设立的民办学校发给办学许可证。培训学生可以在网上登陆当地民办学校查询系统,查询相关培训机构有无取得办学资质。
除办学资质外,培训学生也可以从机构办学历史、公司注册资本金等来考察培训机构的办学实力。
其次,留意机构培训质量。培训机构招录学生时多是不加筛选,把学习起来有困难的学生也招录进来,声称零基础也可以学会,实际上,在后续的学习中零基础的学生往往难以跟上教学进度;包就业是培训机构打出的另一个诱人的幌子,实际后续往往难以兑现承诺,工作安排流于糊弄。培训学生在了解培训质量时不应偏信培训机构单方面的宣传,应该多听多看多问,理性认识自己的学习能力,同时要格外注意合同中关于就业方面的措辞。
还有,涉及收费及贷款方面,应该注意收费项目、贷款利率以及还款方式。在以往出现的不少教育培训纠纷中,培训学生除了要向金融机构贷款缴纳学费外,还要额外向培训机构缴纳其他的杂费,非常不合理。
在还款方面,有些在合同中并没有标示明确的还款利率,而是要培训学生在毕业后按月工资的比例缴纳一定期限。比如,在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布的一起教育培训合同纠纷中,培训学生被要求“在毕业开始获得收入后,按照月工资的7.5%对**投资和**公司支付资金回报和服务报酬,回报期限5年(根据获取的实际年薪调整回报比例和回报周期)。”
据媒体报道,中国民航大学的两名大学生也签订了有类似条款的合同。协议要求他们在毕业后按照月工资的14.97%对培训机构和贷款公司进行回报,期限为3年。按照民航大学飞行员专业学生毕业3年的平均年薪,他们需要还的钱可能高达6万~7万元,这是所借1.28万元学费的五六倍。
培训学生同时需要注意的是贷款逾期罚金。在《中国青年报》的一则涉培训贷的报道中,一位申请了7200元“培训贷”的大学生因在还款阶段逾期了40多天,最后被收取各种罚金6000多元。7200元的贷款逾期40多天后,就变成了13000万元,逾期罚金之高让人咋舌。
最后,若发现自己已经上当受骗,应该求助媒体或者报警,抑可通过诉讼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尽量追回损失。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