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2—1.5 PPP本周简报

2017.1.2—1.5 PPP本周简报
2017年01月05日 15:35 吉人金融俱乐部

“吉人金控俱乐部项目库”

项目主体:国瑞投资及其基金子公司。

项目一:

项目二:

项目三:

项目四:

项目五:

项目六:

项目进展:

项目一确定放款,项目五确认中标。

项目合作:

项目三为××省库医院项目,15+3年,11亿,资金收益6.5,欢迎银行对接合作。对接请联系Alice(微信号:18522113287)。

项目七:××某地级市,棚户区改造项目,人大决议可行性财政缺口补贴,8年,14亿,劣后资金2成。寻求机构合作优先级资金。

项目四资金已有意向合作单位。

“吉人金控俱乐部大数据研究中心”

一.一周采购中标信息(一线城市)

二.一周PPP聚焦5例

三.一周要闻

(一)交通基建新标的:数万亿“旅游公路”投资空间将逐步释出

(二)国务院关于深化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改革情况的报告——2016年12月23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上

四.一周采购动态

(一)推广运用PPP的池州模式

五.一周热点资讯

(一)热点直观图

(二)热点资讯

1. 广东出台PPP项目库审核规程 规范PPP项目管理

2. 池州:以PPP模式做好海绵城市新课题

一.一周采购中标信息(一线城市)

二.一周PPP聚焦5例

独山子区财政局积极开展PPP项目培训工作,为使新疆独山子区相关单位、人员更好地掌握PPP项目实操要点,了解相关政策及制度要求,熟练掌握PPP操作流程,提升PPP模式的运作质量,提高PPP项目物有所值评价和财政承受能力论证水平,有效防控PPP项目中存在风险,并推进PPP项目实际落地,独山子区财政局积极联系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举办《新投融资体制下PPP项目全过程操作实务与案例分析》培训班2期,安排了独山子区从事PPP项目的相关单位领导、工作人员16人,分别于9月、12月参加了培训。此次培训,主办方邀请了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中咨协、PPP实务、PPP法律事务等有关专家授课,并现场答疑交流。培训工作得到了参训人员的充分肯定,也为独山子区储备PPP相关技术人员奠定了基础。(来源:财政部)

12月28日下午,深圳市福田区民政局与浙江万科随园嘉树老年公寓管理有限公司,举行福田区福利中心PPP试点项目协议签署仪式。该项目是深圳市第一家公办养老机构彻底社会化改革试点,定位为普惠型养老机构,主要服务福田区户籍老人。今年11月,万科在招投标中胜出,成为深圳首家公办养老机构PPP试点项目运营合作方。(来源:证券时报)

PPP配套政策将密集出台 或掀起2万亿落地热潮,据媒体报道,作为财政支出创新的重要形式,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仍将担纲明年投资主力。税收优惠、操作细则等相关政策将密集出台,鼓励与规范并举的政策框架将进一步完善。其中,财政政策重点将从“补项目”转向“补运营”。业内认为,PPP改革不亚于经济体制改革,涉及经济体制、投融资、财政、行政体制改革,是一个非常系统的改革。日前PPP资产证券化文件的发布,解决了PPP发展核心症结,盘活长期资产,增加流动性,吸引社会资本。随着相关系列配套政策出来,PPP有望进一步加速推进。据测算,明年落地规模有望达到2万亿元。(来源:金融界股票)

今年以来,PPP总能成为投资者热议的话题。截至目前,国家发改委推介的PPP项目有三批,总规模达6.37万亿元,中国式PPP迎来了跨越式发展。有关专家表示,从数据可以看出,在不到三年的时间内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PPP市场。预计2017年PPP项目落地规模或达3.8万亿元,将迎来落地高峰期。360金融PPP研究中心研究总监唐川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与财政部不同的是,目前发改委PPP项目库中的项目是以向社会资本推介未签约项目为入库原则,已签约项目和不合格项目介未纳入此范围。目前发改委整体项目库中的项目总数为2678个。360金融PPP研究中心研究员王同金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2017年,发改委对PPP项目的批复和推介力度将会进一步加大。从发改委在PPP领域的分工和近期出台的政策来看,能源、农业、林业、高速公路、重大市政工程等传统基础设施领域将成为明年发改委PPP项目工作推进的重点。(来源:证券日报)

中国中车联合体中标约224亿元昆明轨道交通PPP项目,中国中车晚间公告,近日,公司收到中标通知书,确定本公司牵头的联合体在昆明轨道交通9号线 PPP 项目社会资本合作方选择项目中被确定为中标单位。该联合体由本公司、本公司全资子公司中新苏州工业园区市政公用工程建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新市政”)以及中铁二局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铁二局”)组成。本项目位于云南省昆明市,线路总长约50.4km。项目总投资估算约 224 亿元,建设期不超过5年,特许经营期30年。公司同时发布公告称,公司于2016年11-12月期间签订了若干项合同,合计金额约389.5亿元人民币。(来源:全景网)

三.一周要闻

(一)交通基建新标的:数万亿“旅游公路”投资空间将逐步释出

多个省份的旅游公路项目已经开始逐步释放,目前已经在推进中的包括海南省的环岛旅游公路项目,吉林省的鸭绿江旅游公路项目等。

经济观察网 宋笛/文公路基建投资出现了新的标的,数万亿的旅游公路基建空间将会在未来十年中陆续释放。

多个省份的旅游公路项目已经开始逐步释放,目前已经在推进中的包括海南省的环岛旅游公路项目,吉林省的鸭绿江旅游公路项目等。按照此前国家发改委和国家旅游局联合发布《全国生态旅游发展规划(2016-2025年)》,在未来10年时间中将会建成25条国家生态风景道。

参与旅游公路的相关人士向经济观察网表示,旅游公路一公里的投资金额大约在3000万元左右。按照这一数额计算未来十年中旅游公路所能带动的基建投资规模将会超过千亿元。

这还仅仅是干线级别旅游公路的投资空间。2016年12月14日,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旅游局对外公布的《关于实施旅游休闲重大工程的通知》,到2020年全国要实现旅游投资总额达到2万亿元.。在该份文件中提出了“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主要任务,在这其中就包括景区的断头路修建、景区干线公路等一系列的公路基建项目。

上述参与旅游公路建设的相关人士向经济观察网表示,如果计算上地方规划的旅游公路,整个市场的金额甚至可以达到数万亿元。

以海南省为例,按照海南省此前批复的《海南省旅游公路发展规划》,海南在“十二五”、“十三五”期间拟建设旅游公路1100公里,总投资约180亿元。到2015年将建成700公里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符合国际标准的旅游公路。到2020年,新改建旅游公路达到1000公里以上,基本建成环岛滨海旅游公路。

据经济观察网了解,海南省环岛旅游项目由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交科院)参与规划。 近日双方已经就海南环岛旅游公路进一步的投资运营模式、智慧旅游交通等顶层设计,以及旅游公路设计、施工的全过程咨询等流程和环节进行了进一步的合作与交流。而交科院也是国内最早开展旅游公路规划设计的机构。

业内人士向经济观察网表示,与一般公路相较,旅游公路需要更为细致和复杂的前期规划,整个公路需要贯穿多个旅游资源聚集点;同时在建设标准上也有所不同,比如要考虑到开房车和私家车的自驾游消费者的停靠和休憩空间等。(来源: 经济观察网)

(二)国务院关于深化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改革情况的报告——2016年12月23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上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受国务院委托,现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深化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改革情况,请审议。

深化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改革情况

近年来,党中央、全国人大、国务院高度重视转移支付制度改革工作。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的《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明确提出了完善转移支付制度的总体要求,新修订的预算法对完善转移支付制度作出了明确规定,《国务院关于改革和完善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制度的意见》(国发〔2014〕71号)提出了改革和完善转移支付制度的基本思路和具体措施。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全国人大有关要求,财政部会同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预算法规定,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大力推进转移支付制度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效,转移支付管理的规范性、科学性、有效性和透明度明显提高。2016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规模达到5.29万亿元,其中一般性转移支付3.2万亿元,专项转移支付2.09万亿元,有力地推进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了区域协调发展、保障了各项民生政策的顺利落实。

转移支付资金管理办法逐步规范。一是落实预算法“一般性转移支付应当按照国务院规定的基本标准和计算方法编制”的要求,对均衡性转移支付、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等一般性转移支付逐项制定了资金管理办法。二是制定了《中央对地方专项转移支付管理办法》(财预〔2015〕230号),对专项转移支付的设立调整、资金申报分配、下达使用、绩效管理、监督检查等进行了全面规范。三是按照《国务院关于实施支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若干财政政策的通知》(国发〔2016〕44号)要求,逐步调整完善现有转移支付测算分配办法,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四是按照全国人大有关决议和审计要求,对所有专项转移支付管理办法进行了逐项梳理和修订完善,集中解决了部分办法中存在的支持条件、范围、标准不明确,以及缺乏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条款等问题。

转移支付结构进一步优化。一是落实预算法和全国人大有关决议提出的财政转移支付以一般性转移支付为主体的要求,稳步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一般性转移支付占全部转移支付的比重由2013年的56.7%逐步提高至2016年的60.5%。二是在所得税增量放缓的情况下,及时改变均衡性转移支付与所得税增量挂钩的方式,确保均衡性转移支付增幅高于转移支付的总体增幅。2016年,均衡性转移支付增长10.2%,高于转移支付总体增幅4.6个百分点。三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连续多年大幅度增加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的转移支付,老少边穷地区转移支付由2013年的1081亿元增加到2016年的1538亿元,年均增长12.5%。四是在整体压缩专项转移支付的前提下,优化专项转移支付内部结构,加大教科文卫、社会保障、节能环保、农林水等重点民生领域的投入力度。

专项转移支付数量明显压减。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清理、整合、规范专项转移支付项目”的要求以及全国人大有关决议,加大清理整合力度,取消了一批政策到期、预定目标实现、绩效低下等已无必要继续实施的专项,包括竞争性领域专项以及以收定支专项,整合归并了一批政策目标相似、投入方向类同、管理方式相近的专项。与此同时,从严控制新设专项。凡是新设专项必须经过严格论证,履行必要审批程序。2016年,专项转移支付数量已由2013年的220个大幅压减到94个,压减率达57%。

转移支付预算执行进度明显加快。针对转移支付存在的下达晚、使用慢、资金沉淀闲置等问题,财政部会同相关部门综合施策、多管齐下。一是做好转移支付提前下达工作,逐步提高转移支付提前下达比例,增强地方预算编制的完整性。二是进一步加快预算下达进度,凡是具备条件的项目都及时下达预算并拨付资金。三是加强资金和项目衔接。对于按项目法分配的专项转移支付,在提前下达和正式下达环节都要求一并明确到具体项目,避免资金、项目“两张皮”。四是大力盘活转移支付结转资金。对结转两年以上的专项转移支付资金收回预算重新安排使用;对结转不到两年的专项转移支付资金,也要求地方财政加大盘活力度。

转移支付预算公开力度不断加大。按照“公开是常态、不公开是例外”的要求,财政部不断推进转移支付预算公开,提高预算透明度。2015年起,在报送全国人大审议的中央预算草案中,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预算已经做到了分项目、分地区编制,并对项目预算安排及落实到地区等情况逐一做了说明,在全国人大批准后向社会公开。2016年,财政部门户网站专门建立“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管理平台”,集中公开除涉密信息外的各项转移支付信息,包括转移支付项目基本情况、资金管理办法、申报指南、分配结果等具体内容,便于社会公众查询监督。

转移支付绩效管理稳步推进。按照《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和全国人大决议提出的健全预算绩效管理机制的要求,财政部出台了《中央对地方专项转移支付绩效目标管理暂行办法》(财预〔2015〕163号),对绩效目标的设定、审核、下达、调整与应用等进行了规定。2016年,在报送全国人大审议的中央预算草案中增加了专项转移支付绩效目标有关内容。

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过近几年深入推进转移支付制度改革,尽管转移支付制度更趋完善,结构不断优化,资金使用效益明显提升,但受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城乡二元结构比较明显、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以及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刚刚启动、地方税体系尚未建立等多种因素制约,转移支付改革尚需继续推进。特别是与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相比,现行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制度还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主要表现在:转移支付改革与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衔接不够;转移支付资金统筹力度有待加强,资金闲置沉淀问题依然存在;专项转移支付清理整合没有到位;转移支付管理有待规范,预算公开和绩效评价有待加强。此外,省及省以下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改革进展不平衡。

下一步改革措施

转移支付制度改革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是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重要内容,是确保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和民生保障措施落实的有效手段。按照党中央、全国人大、国务院有关要求,财政部将会同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预算法,结合全国人大有关决议和审计提出的整改要求,进一步推进转移支付制度改革,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坚持以事权属性为遵循,将转移支付改革同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相衔接,同绩效评价、预算公开、问责机制等制度建设相结合,从根本上解决转移支付与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不相匹配,转移支付交叉重叠、退出难、资金使用效益不高等问题,逐步形成一套定位清晰、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的转移支付体系和分配科学、使用规范、注重绩效、公开透明、监管严格的资金管理机制,更好发挥转移支付的职能作用,提高转移支付资金使用效益。

促进转移支付与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相适应。根据事权属性,对于属于中央事权的,要将转移支付上划转列为中央本级支出,由中央单位直接承担;对于属于地方事权的,原则上由地方承担支出责任,相应取消专项转移支付。

加大转移支付资金统筹力度。一是针对当前基层财政尤其是能源资源型地区财政困难,要加大均衡性转移支付、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阶段性财力补助、产粮大县奖励资金、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等一般性转移支付的统筹力度,兜住“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的底线,保证基层财政正常运行。在此基础上,要逐步提高均衡性转移支付在一般性转移支付中的比重。二是全面盘活转移支付结转资金,及时收回闲置沉淀资金,统筹安排用于稳增长、补短板、保基本民生等领域。三是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要求,研究推进取消重点支出挂钩事项,增强财政统筹能力,保障重点支出需要。四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贫困县开展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试点的意见》(国办发〔2016〕22号),加大贫困县财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使用力度,促进脱贫攻坚任务按期完成。

进一步清理整合专项转移支付。按照全国人大有关决议和审计的要求,专门制定清理整合规范专项转移支付方案。一是进一步适当压减专项转移支付数量,继续取消政策到期、预定目标实现、绩效低下的专项,逐步取消竞争性领域和以收定支专项。二是大幅度减少专项转移支付下不同支出方向的数量,同时探索建立“大专项+工作任务清单”机制,推动同一专项下的不同支出方向资金的统筹使用,中央部门主要通过制定任务清单方式进行指导,将项目审批权下放地方,从根本上推进专项转移支付的实质性整合。三是进一步优化中央基建投资结构,优先用于全局性、基础性、战略性的重大项目,重点投向市场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社会公益服务、公共基础设施、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重大科技进步、社会管理、国家安全等公共领域项目。

逐步取消竞争性领域专项。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逐步取消竞争性领域专项”的要求以及预算法关于“市场竞争机制能够有效调节的事项不得设立专项转移支付”的规定,着力规范竞争性领域专项,积极探索实行“由补变投”的方式,采取政府投资基金等市场化运作模式支持产业发展,并适度控制资金规模。

建立健全专项转移支付设立、定期评估和退出机制。一是严格专项设立条件,新设专项必须以法律、行政法规或国务院规定为依据、符合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划分改革要求、符合政府职能转变和市场化改革方向,并明确政策目标、实施期限、退出机制等内容,按程序报国务院审批。二是研究建立常态化的评估退出机制,根据评估结果对专项进行完善,该退出的退出,该调整的调整,该压减的压减。

不断强化转移支付管理。对采取项目法分配的转移支付,要积极推动实施三年滚动规划管理,加强项目库管理,做到资金与项目同步下达。要继续做好转移支付预算公开,进一步细化公开内容,完善集中公开平台,以信息公开倒逼转移支付管理水平提高。要加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将专项转移支付绩效目标设定同当年预算安排相结合,将各地区绩效评价结果同以后年度资金分配相结合。要进一步加强转移支付监管,推动建立追究问责机制,解决转移支付资金管理“最后一公里”问题。

推动地方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要指导地方完善省以下财政管理体制,清理整合省级专项转移支付,优化转移支付结构,加大资金统筹和对下转移支付力度,提高基层财政保障水平;要督促地方尽早提前下达转移支付预算并将其编入当年财政预算,提高预算编制的完整性;要推动地方进一步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加大转移支付公开和绩效评价工作力度,做到“上面放得下,下面接得住”。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深化转移支付制度改革还迫切需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深化财政体制改革。要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理顺政府和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要加快推进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理顺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关系,充分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要在保持中央和地方财力格局总体稳定的前提下,加快地方税体系建设,进一步推进中央和地方收入划分改革,从根本上为深化转移支付改革奠定基础和创造条件。

委员长、各位副委员长、秘书长、各位委员,长期以来,全国人大对推进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改革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帮助,提出了很多宝贵意见建议。此次听取和审议国务院关于深化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改革情况的报告,加强对完善转移支付制度的监督指导,充分体现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对规范转移支付管理、提高转移支付资金使用效益的高度重视,必将进一步推进转移支付制度改革工作。在此,我们向全国人大常委会表示衷心的感谢!我们将按照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审议意见,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继续深化转移支付制度改革,不断完善转移支付管理,努力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作出积极贡献。(来源: 中国人大网)

四.一周采购动态

(一)推广运用PPP的池州模式

近期,安徽省池州市有4个项目成功入选财政部第三批示范项目,分别是池州市清溪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PPP项目、池州市滨江区及天堂湖新区基础设施PPP项目、G318池州至殷汇段一级公路改造项目、池州市“互联网+城乡环卫一体化”项目。

自2014年以来,池州市积极探索项目投融资及运营管理体制改革,结合当地实际,在城市基础设施、道路交通、海绵城市及公共服务方面大力推进PPP模式,取得喜人成效。该市还在全省率先成立PPP中心,制定规范操作流程,建立动态调整的PPP项目库,利用海绵城市、新型城镇化建设等契机,推进PPP模式扩围增效。截至目前,PPP项目入库数已达96个,投资估算总计973.8多亿元。其中,池州污水处理和市政排水设施购买服务PPP项目作为财政部第一个签约实施的示范项目,其创新做法走在全国前列,进一步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得到财政部、住建部等部委及安徽省委、省政府的高度肯定。

该市在探索创新、推广应用PPP方面的经验包括以下方面。

建立工作机制,统筹协调推进。成立PPP工作领导小组,由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组长,统筹协调、整体推进PPP项目实施。在市财政局设立PPP中心,具体负责PPP模式的推广运用、评估论证等工作。举办全市领导干部PPP专题讲座,邀请财政部PPP中心专家作专题讲座,进一步转变各级领导干部思想观念,提升PPP专业知识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为全市范围内PPP模式的推广运用打下扎实基础。

完善制度体系,规范有序开展。出台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实施意见,明确PPP推广运用的基本原则、适用范围、运作模式和保障机制,制定PPP项目操作流程,对项目的前期识别和项目准备阶段都作出规定。建立PPP项目库,采取自下而上、上下结合、动态管理的方式,按照“策划一批、转化一批、实施一批、示范一批”的工作机制,建立了储备库、备选库、执行库和示范库,搭建了池州市PPP项目建设和推进情况的信息平台。

积极探索创新,稳步推进实施。在主城区污水处理及市政排水服务领域首先开启PPP“池州模式”,该项目被财政部列为首批PPP示范项目,也是全国30个PPP示范项目中第一个签约运营的项目,吸引了全国各地300多批次团队来池调研考察。该项目总投资20.54亿元,自2015年1月1日运营一年多来,排查雨污水管渠700多公里,检查井18000多座,经受了2015年、2016年两个汛期的严峻考验,在今年7月的强降雨中市区基本无大面积积水,城内多处历史内涝点均未发生内涝,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初步显现。一是在整体谋划上,采取“厂网一体、存量增量一体”,将城市污水处理及排水设施打捆实行“厂网一体”的市场化特许经营,同时实行“存量增量一体”模式,对已建和新建项目设施进行科学规划、分布实施、高效管理。二是在具体实施上,注重借力“外脑”、优选合作伙伴,委托专业机构对存量资产实施资产评估,并对项目前期工作和实施方案、财务分析报告、招标文件编制、评分标准制定以及厘清项目运作流程、难点及模式等问题进行全程咨询服务,在全国范围内遴选9家优质企业为邀标对象,深圳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中标。三是在项目运营上,强化政府监管、引入第三方评估,制订了池州市排水设施维护管理技术规程、考核标准,考核结果与服务费支付直接挂钩,建立了三年一次的中期评估制度。四是在融资模式上,通过贷款招标方式,降低政府的财政负担和企业融资费用。市政府专门协调池州市排水有限公司与国开行为主办行的银团达成项目融资合同,融资4.99亿元,按基准利率下浮10%。五是在实施保障上,坚持依法行政,完善工作机制,政府在重大事项和可能影响公共利益、公共安全事项上享有否决权,同时,明确新、改扩建项目严格按照政府性投资项目决策、审查、报批程序。通过项目的实施,盘活了7.12亿存量资产,带动了增量资本投入。

总结成功经验,全面深入推行。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以海绵城市试点市建设为契机,按照“整体有序、互为支撑、互为借鉴”的原则,在既有规划内,多领域、全方位推进PPP项目建设。一是打造海绵城市2个水生态环保公益型PPP项目,将池州市清溪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PPP项目打造成池州海绵城市试点示范的核心项目,主要治理主城区内黑臭水体、湿地公园综合利用以及清溪污水处理厂尾水生态处理及清溪河、平天湖区域水环境治理等,预计总投资10.8亿元。该项目采取竞争性磋商方式,2016年8月7日完成招标工作,深圳水务(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体为第一中标候选人;将滨江区及天堂湖新区基础设施PPP项目作为海绵城市建设基础性项目,新改建市政道路及基础设施,结合新型城镇化,棚户区改造建设一并推进,预计总投资12.8亿元,2016年9月9日完成招标工作,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为中标候选人。目前,两个项目均已正式签约,进入实施阶段。二是积极谋划公共服务类PPP项目。将社管平台和智慧旅游项目整合为池州市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化PPP项目,以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化为着力点,推进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基础平台建设,实现政府权力网上运行、旅游管理服务信息化等智慧应用,预计投资1.06亿元。该项目已于2016年9月9日完成招标工作,目前已完成第二轮谈判。三是积极推进县区PPP项目。按照“以市带县,市县一体”的思路,今年分别启动了东至县污水处理及市政排水购买服务和经济开发区工业污水处理PPP项目、九华山风景区核心景区立体停车场PPP项目。其中,东至县污水处理及市政排水购买服务项目已正式运营,工业污水处理项目正在进行最后一轮谈判,即将完成合同签署与项目公司组建工作,立体停车场PPP项目已进入合同谈判阶段。四是推进道路交通PPP项目。将G318池州至殷汇段一级公路改造工程按PPP模式运作,改善318国道道路通行条件,项目全长30.67公里,预计投资16.8亿元,目前已完项目立项、初步实施方案编制、物有所值评价及财政承受能力论证等前期准备工作。五是推进环卫一体化PPP项目。启动以垃圾清运处置、公厕建设管理及垃圾智能分类等为建设内容的市“互联网+城乡环卫一体化”PPP项目,预计投资1.6亿元,目前已完成项目立项、初步实施方案编制、物有所值评价及财政承受能力论证等准备工作。六是谋划主城区生态停车场PPP项目。主要建设5-10个城区立体公共停车场及3个货运停车场,实行智能化管理,集车辆停放、物流中转为一体,预计总投资3亿元。(来源:中国政府采购报)

五.一周热点资讯

(一)热点直观图

依据图中所示,本周的资讯热点话题数量较多、分布稍显集中,整合图中显示的热点分布情况,可以整理出以下三个方面为本周的资讯热点:

1)多地区PPP项目及模式的推广运用,如曲靖市四项措施大力推广运用PPP模式、荆州市财政局以项目为推手有序推进PPP工作等;

2)财政局多种手段推动PPP工作进行,宝鸡市陈仓区财政局多举措推动PPP项目、独山子区财政局积极开展PPP项目培训工作等;

3)PPP项目的运行现状相关,如呼和浩特市和林县2016年PPP项目进展顺利、中国式PPP迎来高速增长期、台州市提炼打造高速公路项目引入ppp模式的“台州经验”等。

(二)热点资讯

1. 广东出台PPP项目库审核规程 规范PPP项目管理

为确保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库信息及时准确、规范完整和真实有效,广东印发实施《广东省PPP项目库审核规程(试行)》,对项目库审核职责分工、标准、流程、结果应用等作了进一步细化规定,规范PPP项目库项目管理。

明确职责分工。省财政厅牵头制定项目库审核工作制度,汇总各地申报的项目信息,审核项目入库资格,将符合条件的PPP项目纳入项目库管理;市县财政部门对本地区PPP项目信息予以初步审核并报本级人民政府确定;省有关主管部门按照职能分工对项目信息合规性、可行性等提出初审意见;第三方评价机构受省财政厅委托,对所有项目信息和材料提出初审意见。

明确审核标准。对项目信息在合规性、可行性、完整性等方面设置明确的审核标准,对照标准逐个项目进行审核,只有通过审核的项目才准予入库。其中:合规性主要审核项目是否符合国家、省有关法律法规、推广运用PPP模式的政策和管理制度、产业政策、行业规划、行业标准等规定及PPP项目期限要求、合作双方条件等。可行性主要审核项目采用PPP模式是否经本级政府同意、是否通过有关部门立项审批、提交可行性研究报告、制定项目初步实施方案、开展物有所值评价、通过财政承受能力论证等。完整性主要审核项目基础信息录入完整及入库申请、有关依据文件、项目审批手续、论证报告等书面材料完整。

明确审核流程。PPP项目入库审核流程为:市县财政部门初审并报本级人民政府确定后上报项目,按照项目属性和所属行业由相关省级主管部门进行审核,由省财政厅统一委托第三方评价机构对审核通过的项目信息和材料进行评价,省财政厅综合省级主管部门和第三方评价机构初审意见对项目信息进行复核。经复核为合格项目的,按程序审核通过;经复核为不合格项目的,退回市县补充完善后重新申报。

PPP项目退库审核流程为:原申报单位向省财政厅提交书面退库申请,说明退库原因,省财政厅审核同意后作退库处理。因政策要求、行业规划等原因,已入库项目不符合有关要求需要整改的,由市县财政部门进行整改。整改后仍不符合要求或逾期未整改的,作强制退库处理。退库项目三年内不得重新申请入库。

加强信息公开。已纳入PPP项目库管理的项目,由各级财政部门根据项目进展情况,及时更新基础信息、采购信息、实施阶段等,并按照财政部规定发布和提供查询。

加强结果应用。省财政厅在通过审核的项目库中,遴选推荐国家级和省级PPP示范项目,省级相关专项资金予以优先支持。未纳入项目库管理的项目,原则上不得通过财政预算安排支出,不得参与遴选国家级和省级示范项目,也不得列入年度和中期项目实施计划。(来源:中国政府采购网)

2. 池州:以PPP模式做好海绵城市新课题

经过近一年的运作,安徽省池州市通过把项目打包为几个PPP项目的方式,成功地解决了城市建设中的资金难题,其运用PPP模式建设海绵城市的经验可资借鉴。

池州作为全国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存在洪涝风险比较大、水环境与径流污染相对比较严重、海绵城市共117个项目相对独立、市财力比较差、本级财政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资金有限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池州市建立可操作的PPP投融资合作机制,制定合理的价费机制,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海绵城市建设,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的投资模式。

据安徽省池州市财政局副局长吴庆华介绍,为了防止项目的碎片化、连片显示度差、系统不集成的问题,池州市系统打包了三个PPP项目。第一个是污水和市政排水的PPP项目,采取管网一体,存量、增量一体的模式;第二个,以清溪河为中心,以流域打造新型海绵体,解决城市的黑臭水体等问题为一体打包了一个清溪河的水环境综合治理的PPP项目;第三个,考虑到海绵城市建设未来更多的是要给新区做示范,以新区怎么样实现海绵城市建设的理念,从道路开始,打包了公园建设、棚户区改造、天堂湖新区的PPP项目,形成三位一体的格局。

这三个PPP项目打造完以后, 22.8亿的资金也就有了出处,此举有效解决了投融资的难题。中央财政的资金没有变,市级财政的资金从10个多亿减少为6亿,中间地带三个PPP项目总共28.3亿,分别承担了5.2、10.8、12.3亿的投融资的需求,有效地解决了经济不发达城市建设海绵城市的投融资问题。

中国财政学会PPP研究专委会主任委员贾康认为,海绵城市建设实际上具有连片推进的特点,而且它的期限相对来说都比较长,这类项目与混合所有制对接的问题值得做更多探讨。(来源:财政部)

更多内容,请关注Alice金融思享汇:Alice_FIC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