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第758课:“莺”的繁体字你很可能写错了

《说文解字》第758课:“莺”的繁体字你很可能写错了
2023年12月15日 13:54 谈艺录

接着我们的《说文解字》课程,本课讲“鳥”部的五个汉字:“鴥(鴪)、鶯(莺)、鴝(鸲)、鵒(鹆)、鷩”【括号中为该字异体字或简体字写法】。其中“莺”是现代汉语次常用字,收录在1988年国家语委颁布的《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中,“鸲”是现代汉语通用字,收录在1988年国家语委颁布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中。五个字的详情如下:

1、鴥(鴪)。读yù。《说文解字》给出的解释是:“鴪,鸇飞貌。从鸟穴声。《诗》曰:‘鴥彼晨风。’”形声字。本义是鸇鸟快飞的样子。

(疾飞的鷐风)

这里的《诗》指的是《诗经·秦风·晨风》:“鴥彼晨风,郁彼北林。”毛传:“鴪,疾飞貌。”晨风鸟(即鸇,见上一课,鹞鹰一类的猛禽)在空中疾飞掠过,栖落在郁郁苍苍的北树林。

《六书故·动物三》:“鴪,鸟飞迅疾也。”也就是说,形容所有的鸟飞得快都可以说“鴪”,不一定是晨风鸟。沈涛《说文古本考》:“凡鸟之疾飞皆为鴪,不必晨风也。”

鴪的小篆写法如图:

(鴪的小篆写法)

2、鶯(莺)。读yīng。《说文解字》给出的解释是:“鸟也。从鸟,榮省声。《诗》曰:‘有鶯其羽。’”桂馥《说文义证》:“‘鸟也’者,疑有阙误,鶯非鸟名,《广韵》鶯,鸟羽文也。”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改“鸟也”为“鸟有文章貌。”并改“榮省声”为“熒省声。”所以,鶯是形声字。本义是鸟类羽毛有文彩貌。

(有花纹的桑扈鸟)

这里的《诗》,指《诗·小雅·桑扈》:“交交桑扈,有莺其羽。”毛传:“鶯,鶯然有文章。”交交叫的是桑扈鸟,身上有华丽的羽毛。

在本义之外,莺更多用于鸟名(鸟名也是现版《说文》所说的本义)。即黄莺。又仓庚、黄鹂、黄鸟。《字汇·鸟部》:“鶯,黄鹂。”《禽经》:“仓庚,鵹黄、黄鸟也。”晋张华注:“今谓之黄莺、黄鹂是也。”

(黄鹂)

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这里的莺,指的就是黄鹂。暮春三月,在江南草木已生长起来,各种各样的花朵竞相开放,一群一群的黄莺振翅翻飞。这也是成语“草长莺飞”的出处,用以形容暮春时节的迷人景色。

辛弃疾《蝶恋花》:“燕语莺啼人乍远,却恨西园,依旧莺和燕。”这里的莺,也指的是黄莺、黄鹂鸟。

此外,莺还是莺科鸟类的通称。莺科鸟类体型大多较麻雀为小,羽毛以绿褐色、灰绿色为主,主食昆虫,是农林益鸟。在我国分布很广,种类甚多。

需要注意的是,“鶯”是“莺”字的繁体,一般人写繁体的莺,容易只繁写下部的“鸟”,而忽略了鶑的上部是个“炏(读yán,古同‘炎’)”。

莺的小篆写法如图:

(莺的小篆写法)

3、鴝(鸲)。读音有三个:

(一)qú。这是中华书局注音版《说文解字》标注的读音,给出的解释是:“鸲,鸲鹆也。从鸟,句声。”形声字。本义是鸲鹆鸟,即八哥。

(八哥)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今之八哥也。”鸲鹆,是八哥的古称。八哥羽毛黑色而闪烁光泽,嘴和脚鲜黄,鼻羽成冠状。以昆虫为食,善于模仿人说话,因为八哥两翼具白色翼斑,飞行时非常醒目,似“八”字,因而得名“八哥”。

《淮南子·原道》:“鸲鹆不过济,貈渡汶而死。”鸲鹆不能过济水,貉一过汶水便会死去。

鸲鹆也是古代的舞蹈名。即“鸲鹆舞”的省称。白居易《和梦游春诗一百韵》:“酩酊歌鹧鸪,癫狂舞鸲鹆。”

鸲同时还是现代鸲科、鸫亚科部分鸟的通称,这科的鸟大都体小尾长,羽毛美丽,嘴短而尖鸣声悦耳 ,如:蓝歌鸲;红尾鸲;短翅鸲。

(蓝歌鸲)

(二)gōu。这个读音出自《集韵》。鸲鵅,即“鵋䳢”。就是鵂鶹鸟。这种鸟前面讲过,这里不再多说了。

(鵂鶹)

(三)gòu。这个读音出自《集韵》。同“雊”。雉鸣。《集韵·侯韵》:“雊,雉鸣,或作鸲。”《逸周书·时训》:“小寒之日,雁北向,又五日,鹊始巢,又五日,雉始鸲。”我们如果听过鸡叫声,大概就是这个音。

鸲的小篆写法如图:

(鸲的小篆写法)

4、鵒(鹆)。读yù。《说文解字》给出的解释是:“鹆,鸲鹆也。从鸟,谷声。古者鸲鹆不踰泲(jǐ,‘濟’的异体字)。”形声字。本义是鸲鹆。即八哥。

关于八哥,详见上一字“鸲”。

这里的古者鸲鹆不踰泲,是说,鸲鹆鸟不飞过济水。这个“古者”,《周礼·考工记》:“鹳鹆不踰济。”而《淮南子·原道》:“鸲鹆不过济。”说的都是鸲鹆这种鸟的生活习性。实际上,八哥只是留鸟的一种,他的生活地区,并不限于古济水之北。

鹆的小篆写法如图:

(鹆的小篆写法)

5、鷩。读bì。《说文解字》给出的解释是:“鷩,赤雉也。从鸟,敝声。《周礼》曰:‘孤服鷩冕。’”形声字。本义是赤鷩,即锦鸡。

(红腹锦鸡)

赤鷩,雉的一种,又名赤雉,即锦鸡。鸟性憋急,羽毛美丽。《尔雅·释鸟》:“鷩雉。”郭璞注:“似山雉而小冠,背毛黄,腹下赤,项绿色鲜明。”《本草纲目·禽部·鷩雉》:“鷩,性憨急耿介,故名。……鷩与鷊同名锦鸡,鷊文在绶,而鷩文在身,以此为异,大抵皆雉属也。”《山海经·中山经》:“(岷山)其鸟多翰鷩。”郭璞注:“白翰赤鷩。”

这里的《周礼》句,出自《周礼·司服》,说“天子穿戴绣有鷩形图案的礼服和礼帽。”鷩为什么会被乡在冕服上的呢,因为它的性格。《释名·释首饰》:“鷩,憋也。性急憋不可生服,必自杀。故画其形于衣,以象人执耿介之节。”这种冕服,唐宋仍在沿用,至宋以后渐废。

《文选·潘岳》:“山鷩悍害,猋迅已甚。”徐爰注:“其性悍戾憨害,飞走如风之猋也。”

鷩也通常指绣有鷩形图案的礼服。《周礼·春官·司服》:“王之吉服,祀昊天上帝,则服大裘而冕;祀五帝,亦如之。享先生,则衮冕;享先公、飨、射,则鷩冕。”郑玄注:“鷩,画以雉,谓华虫也。其衣三章、裳四章,凡七也。”王行吉礼穿的服装:祭祀昊天上帝就穿大裘而戴冕,祭祀五帝的穿戴也一样;祭祀先公、举行飨礼、射礼就穿鷩服而戴冕。

这里的“章纹”分别是:日、月、星辰、群山、龙、华虫、宗彝、藻、火、粉米、黼(fǔ)、黻(fú)。这里所说的“华虫”,指的就是锦鸡,如图:

(十二章纹)

鷩的小篆写法如图:

(鷩的小篆写法)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