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集中供地首秀谢幕,北京楼市会有哪些新趋势?

2022年集中供地首秀谢幕,北京楼市会有哪些新趋势?
2022年02月20日 18:36 慧声说房

2月16日,北京打响了2022年集中供地“第一枪”,经过两天的激烈竞价,最终以总成交金额480.23亿元顺利收官。

与去年大量流拍的惨淡光景截然不同,本次各大房企似乎不再坚持“按兵不动”的观望态度,参与竞拍的积极性明显提升。

北京2022年第一批集中供地共推出18宗地块,成交17宗,流拍1宗,合计出让面积1201.5亩。

流拍率为6%,较2021年第三批土拍的15%下降9个百分点,降低60%,溢价率也有所回升,达到4.46%,较2021年第三批土拍的1%上升3.46个百分点,提升346%。

本次集中供地也成为观察2022年地产行业的风向标之一,一定程度反映了政府对楼市的态度以及各大房企的未来发展布局。接下来,慧声君就带大家聊聊本次土拍中上演的故事以及它背后的蕴意。

#1

联合体锐减,房企陷入了爆雷“猜疑链”

HUI SHENG SHUO FANG

本次土拍最大的特点之一便是独立主体竞价比例显著提升,而以提高竞争力、分散资金风险等多重优势长期“制霸”土拍市场的联合体模式遇冷。

在报名阶段,一共吸引了56个主体参与,其中仅有7家以联合体的形式参与竞价。从最终的竞价结果来看,也只有保利+金地联合体、中建三局+兴创两个联合主体、共计3宗地竞价成功,其他14宗均落入独立主体的口袋。

联合体投标为什么“不香”了?

慧声君认为,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经历的2020-2021年的“黑铁时代”,有不少联合体的“合作伙伴”没有扛住政策、疫情、资金的多重压力爆雷,开发重担就压在了余下参与方中,徒增运营压力。有了这些惨痛的“前车之鉴”,各大房企不免对同业公司的真实经营情况和财务稳定性充满猜忌,出于规避风险的角度出发,“单打独斗”的方式显然更可控和安全。

当然,除此之外还包含市场方面的原因。

从竞争压力方面看,本次土拍虽然企业参与度有所好转,但仍有很多经营管理薄弱的公司还没有从危机中缓过神来,在“躺平”和“奋起”之间挣扎,头部公司竞价面临的压力相对小,自持资金可以支持独立竞价。

在公司经营层面,供给侧改革的持续推进下,地产行业从前“亏本赚业绩、借钱扩规模”的粗放式经营难以为继,也不合时宜,在这个“现金为王”“利润为王”的新地产时代,独立操盘各环节目标一致、统一管理,便于全方位成本管控,也避免合作不愉快导致的不必要利润损耗,实现公司平稳经营的目的。

#2

理性又偏执,高质量地块仍是“抢手货”

HUI SHENG SHUO FANG

从各宗地块的竞拍情况来看,近郊区域仍是土地供应主力军,供应面积共计96.72万平方米,约占本次土地供应的60%。

主城区土地本就稀缺,加之教育、医疗、交通、商配等资源普遍优于远郊和近郊,在土拍过程中显得尤为“抢手”。

其中,朝阳崔各庄地块就有首开、建发、中海、绿城等八个主体报名,以43.47亿元+41000平现房销售报价归属绿城;朝阳王四营1304-L04地块有首开、保利+金地、华润等六个主体报名,以42.4亿元归属保利+金地。

别以为这已经是本次土拍的“内卷天花板”了,最“卷”的地块其实是昌平区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地块,在报名期间就受到中交、城建、建发、中海、绿城、保利+金地+建工、华润、越秀、电建、中粮10家主体关注,竞价开始10分钟,就已达到27.715亿的上限地价,中交、建发、绿城三家房企几乎同时举牌,建发最终因率先举牌获得了摘得“桂冠”。

据悉,主持人判给建发后,“中交系”两大房企——绿城和中交均对判发结果存疑,经过长达一小时的申诉和验证,仍未申诉成功,最终中交抱憾离席。看来以后房企竞拍的举牌人怕是需要苦练“手速”,才能以最低的风险拍得心仪地块。

#3

调控加深,现房销售地块占据“半壁江山”

HUI SHENG SHUO FANG

最后,我们再聊聊关于北京住宅土地政策问题。

本次土拍释放的一个重要信号,便是北京对现房销售和保障性住房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18宗地块中,有9宗设置了现房销售竞价环节,这对购房者来说是巨大的利好,当户型、家装、绿化都真实的摆在眼前,对房屋的整体状况便有了更具象的心理预期,避免交付质量与购房设想偏差过大,降低购房风险。

但由于现房销售对企业资金要求极高,多数房企宁愿顶着定价上限争得脸红脖子粗,也不希望进入现房销售竞价环节。本次仅有朝阳崔各庄地块以43.47亿元+41000平现房销售面积成交。

未来,随着房企运营逐渐平稳,现房销售也将成为土拍中最具竞争力的要素,如果有房企率先摆脱周转难题,选择现房销售竞价,在土拍市场将掌握更多的主动权。

在保障性租赁住房方面,朝阳崔各庄、昌平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丰台卢沟桥、等多个热点地块,均要求配建保障性租赁住房,配建面积将近3.8万平方米,粗略估计未来将提供600套左右具有保障性质的租赁住房。

总而言之,无论是“喊口号”还是“定基调”,地产行业刚需依然长期存在,企业也积极响应,通过审慎拿地、控制成本、提高质量共度筑底阶段,市场信心正在恢复,未来楼市也逐渐会转好,同时也期待各大房企在之后各城土拍中的表现。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