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20年年化收益超11%,这个板块行情又来了?

近20年年化收益超11%,这个板块行情又来了?
2024年09月03日 15:35 ETF令狐冲

今天成长行情又起来了。

曾经在网络上有过一个抓马的“吃灰组合”讨论,假如未来10-20年不允许调仓的话,你会把钱放到哪个行业里?

当时大部分人都会选择医药和消费。

这个讨论发生在2020年,医药历史新高,大家信心最足的时候。

不过我相信,如果现在再问一次,估计还是会有很多人选择医药。

因为拉长时间看,医药展现了长期投资收益好的特点。据Wind统计,从2004年到2023年末这长达20年的时间里,沪深300指数跑出了5.58%的年化收益,而同期申万医药生物指数的年化收益达到11.87%,是沪深300的2倍还多。

医药长期较高的年化收益背后,反映的是持续增长的行业需求。

咱们可以看一下全球各国医疗支出占GDP的比重。

一方面,这个比值近似于一条直线,意味着,2000-2020年的20年里,医药始终保持着与GDP相当的增速。

医疗支出与经济增长保持较为稳定的关系,这对医药行业的长期业绩无疑是一个非常好的支撑。

另一方面,中长期来看,国内医疗支出的占比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当前,“老龄化”背景下,医药相关的需求有望持续增长。

那么,从投资的角度看,该如何把握医药行情?

01

政策明显改善

复盘历史上几轮医药走出底部的情况,政策都是绕不开的话题,因为政策是医药行业比较重要的影响因素。

在2006年之前,医药板块平稳发展。第一轮大爆发行情始于2005年政策重启的股权分置改革,在股改和汇改双重推进下,医药行业行情大爆发,在2005-2019年期间,申万医药生物板块大涨319%。

而这轮大爆发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2006年,政策对医药行业“开展治理商业贿赂”,当年医药生物指数涨幅67.2%,同期全A涨幅118.5%,医药指数明显跑输大盘51.2%。这个“小插曲”也可以看出政策对医药行业的重要影响。

随后在美国次贷危机冲击下,股市受到重创,医药生物板块单年度大跌43%。

2009年,随着“新医改”政策开始施行,新版医保目录扩容。在政策利好下,医药板块触底后迎来迅速反弹,走出“V”字行情。不过,在2011年医保控费背景下,医药板块受到压制步入回调,一直到2012年末医保支出明显扩张,《医药工业十二五规划》等利好政策陆续出台,医药板块才迎来明确的底部反弹。自此开启了医药板块长达四年的牛市。

2018年,受药品集采、谈判、高耗值集采等政策影响,医药产品定价受到压制。同时,2018年创新鼓励政策陆续出台,医药创新热情空前,医药在2019年初开启了一轮行情,尤其CXO、创新药械等创新板块领涨。

回顾历史可以发现,每轮医药大行情的启动,有个共性的特点:政策是行情启动的“催化剂”。

那么,医药板块过去的规律,现在是否依然有参考价值?

复盘本轮医药板块的表现,自2021年中旬开始调整,时间已持续3年,板块整体回调超过50%。截至今年8月31日,申万医药生物指数最新估值PE(TTM)回到25倍,处于自2003年该指数发布以来12%历史分位数,板块估值进入历史的相对低位区域。

(PS:自2003年申万医药指数发布以来,从未出现过连续3个完整年度连续负收益的情况。)仅从经验主义角度,板块已经进入比较便宜的区域。

与此同时,医药方面的政策也出现了明显的边际改善。

第一,创新药今年首次作为“新兴产业”代表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今年7月21日,新华社授权发布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及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指明了未来改革的主体方向。全会强调“健全支持创新药和医疗器械发展机制”,明确支持创新药、中药和医疗器械发展。

第二,今年7月5日,《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实施方案》获审议通过。随后,多地也陆续发布了细化的发展意见。

比如上海的《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支持生物医药产业全链条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文件重点提到了推动医药的高质量发展,包括创新药、创新医疗器械。

第三,医药集采杀价,出现了缓和的迹象。

比如冠脉支架,在第一轮进入集采的时候,平均价格下降93%。但在后续的集采中,价格出现了触底反弹,平均提价幅度超过了25%。

以上这些信号或许表明,医药行业的政策在明显改善。

02

基本面好转

举个例子。

大家知道最近两年出现了一个特别火的减肥神药,里面最关键的一个成分就是GLP-1。

在海外市场,但凡跟这东西沾边的药企,股价都已经起飞了。

国内市场其实也有很多企业布局GLP-1。

虽然还没量产,但也进行到临床阶段了,比如某头部创新药公司,已经将GLP-1的知识产权,有偿授权给美国的医药公司。

不仅创新药企业基本面在向好,整个医药行业的盈利也在慢慢恢复。

据中信建投统计数据,在2022年以前,医药行业在下游制造业中增速排名大部分时间位居前列。近两年受基数影响以及公共卫生事件对医疗需求带来的影响,增速有一定波动。

从收入端表现来看,医药制造业在2020及2021年医药制造业营业收入增速分别为4.5%和20.1%,同期工业企业收入增速分别为0.8%和19.4%,制造业收入增速分别为1.1%和18.8%。

从利润端表现来看,波动比收入端更大,2020及2021年表现明显好于工业企业整体水平,基数效应下近两年利润端增长波动幅度较大。

对比来看,医药制造业收入及利润增速整体有较好的比较优势。在行业基数得到消化、需求端确定性及政策预期稳定的情况下,预计2024年行业有望实现温和增长,整体走向高质量发展。

但从今年整体行情来看,资金对于医药确实有点“严苛”了。

最近我们也注意到,随着8月医药行情陆续转暖,医药ETF的份额也在增加,资金单月累计净买入全市场医药类ETF合计42亿份,这也反映出资金在加大对医药的关注。

03

到底要怎么投?

平心而论,我觉得医药已经具备中长期较好的配置价值。

但说到具体产品,可能还需要再唠叨几句,毕竟医药行业太细分了,相关的ETF产品数量太多了。

这里以“指数大厂”广发为例,他们在医药这条长牛赛道下了大力气布局,旗下有6只指数产品(联接基金及不同份额基金合并计算)布局在这个赛道上,合计规模147亿。

注:数据源自wind,截至2024年二季度末

如上图所示,既有覆盖全球及A股市场的泛医药主题指数产品(广发全球医疗保健、广发生物科技及医药卫生ETF),还有覆盖A股、港股的医药细分赛道品种,如近年来关注度比较高的创新药赛道,其港股创新药ETF(513120)是A股市场上市交易的,首只专门投向港股创新药的ETF产品。

回到咱A股市场,这么多医药指数产品,到底要怎么选?

我这里的配置思路主要是两类:综合型和主题型。

比如,如果是想全面均衡地配置医药的资金,可以选择医药卫生ETF(159938)这类综合性更强的产品,尤其适合认可医药生物这个板块的长期逻辑,希望用闲余资金做行业的综合性中长期布局的资金。这类产品波动会相对低一些,持有体验也会更好。

如果大家比较看好政策明确支持的细分方向,比如我们前面提到的创新药和创新医疗器械,可以选择创新药ETF(515120)医疗ETF龙头(560260)。这两个产品的投向都是细分方向,收益弹性更高,但其波动也更大一些。

此外,这里重点分享一下另一种结合市场行情的布局思路,就是关注景气度较高的创新药主题品种——港股创新药ETF(513120)

第一,因为它主投港股创新药资产,所以跟A股这些ETF有一定的互补性,比较适合分散风险。

第二,港股资产对美联储的利率更敏感,且和美债收益率之间呈现负相关性。

在美联储降息区间,港股医药行业的表现可能比A股更好,所以最近这个品种反弹也会更明显。

最后再提醒大家一点,虽然从长期逻辑、政策、基本面上,医药都有不错的投资性价比。

但在技术面上,医药行业可能还会震荡。

所以,定投可能是更稳妥的选择。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