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立夏,我们正式迎来了夏天。从春到夏,短短几个月时间,没想到房地产企业竟然成了阳春里最娇艳的花儿。
据克而瑞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4月末,房企土地储备新增货值突破千亿房企增至5家,土拍市场持续回暖,已有28家房企年内拿地金额超百亿。
从拿地面积来看,碧桂园、融创、恒大拿地面积位列前三。4月份高价地块主要位于二线核心城市,且城市布局较集中。
此外,今年四月份,融创在武汉大手笔的拿地,入榜高价地块均被融创独立或联合拿下。
据中原地产数据,今年3月以来,房地产企业的融资规模已经接近3000亿元,日均融资规模超过百亿。
3000亿,什么概念?
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处长赵德汉家里整整一面墙全都是钱,看得小伙伴们目瞪口呆,但这些钱才两亿三千多万。
疯狂的融创
从上面数据可以看到,融创以626亿勇夺房企拿地第一名,可能你会问:融创不是2017年投资乐视亏大了吗?
当初融创董事长孙宏斌愉快地向乐视投资了150个亿。之后的乐视暴雷不断,股价疯狂下跌。
按照老孙的说法:对乐视我们去年(计)提了165.5亿(损失),你还怎么壮士(断臂)?脑袋都砍了。
但如果你有仔细查看融创的这些年的净利润,就会发现一些端倪。2016年净利润29.4亿,2017年净利润116.6亿,翻了两番,假如没有乐视这一出,融创的利润则是319.1亿。
孙宏斌自己也曾说:做生意是有输有赢的,不可能每件事都赢。十件事中,八件赢了,两件输了,这公司就很好了。
截至2018年底,融创总土地储备约2.56亿平方米,总货值约3.55万亿元,85%分布于一二线城市。
尽管拥有巨额总土储货值,但是融创拿地的脚步不仅没有放慢,而是加快了。
2019年以来,融创的拿地金额呈现出爆发式增长,几乎都是以每月成倍增长的速度来拿地的。
融创年报里写着,“2016年抓住市场机遇补充大量优质土地储备”“超过96%位于一线、二线及环一线城市”“2017年,在充足高质量土地储备的支持下,本集团持续加大推盘力度,合同销售金额同比增长约140.3%。”
据了解,2019年1月融创拿地金额32亿元;2月拿地金额74亿元,相比1月份翻了一倍有余。3月拿地金额203亿元,相比2月份接近2倍,而据目前的统计数据,4月份目前的拿地金额为381亿元,相比3月份接近两倍。
房企融资环境明显改善
2018年,各大房企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融资困境,各种融资渠道被堵,这一年国内平均融资成本超过12%。
但到了2019年,房企的融资环境明显改善,3月份房企的融资成本基本告别两位数,主流房企的境外融资成本在6%-8%之间,境内发债成本多在5%以内。
40家典型上市房企完成融资总额共计1024.2亿元,为2018年以来的首破千亿大关。
据相关调查显示,房地产企业缓过了这口劲,此前卖房大打折扣牌的开发商,开始取消优惠,尤其热点一二线城市。
今年3月,北京楼市二手房网签住宅16051套,达到10个月以来的最高值,有些业主已经明显表态,不接受议价,且个别业主要求,看房者先交定金之后,再约谈,市场预期正在发生转变。
楼市的未来
说回到融创,虽然它手持千亿巨资,净负债率也相比2017年下降了5成,但是融创也是债务高企的企业。
负债过高的后果是什么?是企业面临的资金压力,还有企业资金链随时有断裂的可能。
以泰禾为例,它的负债率高达384.88%%,最终不得不火速断臂出售资产自救。
而融创的净负债率虽然没有泰禾的那么高,但是也是高达149.4%。衡量一家房企,现金流、杆杠率和利润是三个非常重要的标准。拥有充裕的现金流、风险可控的杆杠率以及未来企业的利润增长保持强劲是一家健康的房企的理想财务状态。
据统计,2019年房地产行业需偿还债券规模为4994.5亿元,到2020年,这一规模将上涨至6513.4亿元,并于2021年接近万亿元。
现在一二线城市楼市回暖,而三四线城市依然前景黯淡。从今年楼市的调控政策变化来看,调控变得非常灵活。
但是最终的目的可能只有一个,那就是稳房价。从整个楼市的大环境来看未来房价,主要还是在小范围内波动为主。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