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沪深两市震荡下行 北上资金“深强沪弱”格局显现

A股沪深两市震荡下行 北上资金“深强沪弱”格局显现
2019年05月20日 10:50 中亿财经网

上周五(5月17日),沪深两市开盘不一,盘初因全线板块飘绿,沪深两市震荡下行。盘中因银行股等权重股托盘,大盘一度走稳,并维持弱势走势。午后,两市跌幅进一步扩大,沪指再度失守2900点整数关口。尾盘大盘一度大跌2.78%,至收盘两市跌幅有所收窄,上证指数跌2.48%,报收于2882.30点;深成指数跌3.15%,报收于9000.19点。整个交易日,沪深两市呈震荡下行趋势,资金量方面,北上资金持续净流出A股,且有调仓迹象。后市,北上资金或因超跌,有望再度重新净流入。

北上资金调仓换股迹象明显

上周两市继续震荡回落,上证指数周跌1.94%;而创业板指全周震荡较为剧烈,全周跌3.59%。数据显示,上周互联互通渠道交易的4个交易日中,北上资金流出190.00亿元,这一现象纵然与近期外部扰动因素息息相关,同时也与市场中并不明朗的多空胶着态势有着密切联系。

数据显示,近7天沪股通、深股通前活跃个股榜单中净买入金额居前个股为海康威视、平安银行、牧原股份、温氏股份、中国太保、新希望。而净卖出金额居前的则有贵州茅台、中国平安、五粮液、恒瑞医药、格力电器、伊利股份、泸州老窖、上海机场、万科A、立讯精密。不难发现,北上资金加仓个股中几乎都为“新面孔”,而卖出个股中则有不少“老面孔”。从上述情况来看,在两市情绪回落,热点调整之际,资金对前期涨幅较大个股进行调仓成为时下主流操作。

针对上述情况,表明当前外资在A股整体持股比例依然有限,限制了北上资金此前偏爱的价值蓝筹在短期超预期表现可能性。不过北上资金被誉为短期行情风向标,在此前两市短期快速回升后累积较大涨幅,客观而言,即便抛开外部因素其自身也存在较重的获利抛压,而在此前两市短期下行之际,北上资金同样也对后期行情出现了些许迟疑。不过,普遍认为随着A股国际化进程加速,外资仍将逐渐成为A股市场的重要资金来源。

北上资金“深强沪弱”格局显现

上周互联互通渠道交易的四个交易日中,沪股通净流出金额为129.28亿元,深股通净流出金额为60.73亿元。本月以来,沪股通净流出金额达281.70亿元,同期深股通净流出金额仅为82.39亿元。由此可见,在近期北上资金整体净流出A股的背景下,北上资金对于中小市值风格显然有所留恋,“沪弱深强”格局初步显现。

那么,在行情调整,资金整体趋于谨慎的背景下,北上资金对中小市值风格的留恋背后又有何逻辑呢?

即使短期内受外部因素不确定性影响,北上资金净流出状态难以马上扭转,但在中长期内,随着A股市场在国际指数中的权重不断提升,外资持续流入将会是常态化。而借鉴韩国等市场的纳入经验,未来A股市场的纳入因子有望提高到100%,国内市场的持股主体结构变化及金融制度的改革进程均有望加快。进一步来看,在2018年5月公布的大盘名单中,主板市值占比为91%,中小板市值占比为9%,而在今年3月公布的大盘名单中,创业板与中小板的合计市值占比提升至12%,这表明在初期外资完全偏好大盘股之后,中小盘股票的关注度正在逐步提升,尤其是符合标准的创业板标的。

北上资金后市有望继续流入

年初以来,A股在各路资金推动下,整体呈现量价齐升态势。其中,北上资金流入力度尤为突出,成为贯穿本轮A股反弹的主要增量资金来源之一,备受投资者关注。因而,站在当下行情多空胶着之际,以北上资金为代表的外资动向同样也将作为指标之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本轮A股反弹行情的高度以及持续性。

随着外资进入A股市场投资的渠道越来越多样化,外资持有A股的规模快速增长,边际影响逐渐增强,已成为A股市场重要的配置力量。2019年是我国资本市场纳入国际指数的关键之年,A股纳入MSCI、富时罗素指数和标普道琼斯指数也将为市场带来最确定的增量资金。

在上述背景下,以北上资金为代表的外资其投资标的和风格成为当前不少机构和普通投资者关注的指标之一。业内人士指出,外资操作手法多元,有着极高参考价值。作为行情“风向标”,受到北上资金加仓个股未来仍望出现超预期表现。

综上所述,进入五月以来,沪深两市延续上月震荡下跌行情,北上资金调仓换股明显,致使北上资金净流出A股。随着股市持续下跌,沪深两市北上资金“深强沪弱”格局逐步显现,在此种情况下,北上资金后市或有望继续流入A股。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