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因听众看手机拂袖离去,除了“不满”,还有什么?

大师因听众看手机拂袖离去,除了“不满”,还有什么?
2024年09月25日 18:02 谭浩俊财经视角

9月19日,国际摄影大师、世界著名当代摄影艺术家斯蒂芬·肖尔讲座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学术报告厅举行。9月20日,有网友发帖称,“台下很多人从始至终都在低头看手机,斯蒂芬·肖尔在讲座中离席”,此事引发热议。

一般情况下,在讲座现场,都是听众因不满讲座内容而中途离席,很少有台上开讲座者离席而去。这次的肖尔大师,算是给中国听众好好上了一课。

那么,当如何来看待肖尔大师的拂袖离席呢?为什么中国开讲座的,无论是领导还是专家、学者,没有看到因为台下有人看手机就拂袖而去呢?

很显然,这不是肖尔大师过于强势、过于高傲,而应当是对讲座的理解不同,对讲座效果的期待不同,对自己的要求不同。在他看来,千里迢迢来到中国,给中国的摄影爱好者开设讲座,既是他的荣幸,也是他的责任。庸俗一点讲,他要对得起那份报酬。如果讲座过程中,台下的听众都在玩手机,不仅是对他的不尊重,也会让他的这次中国之行无法产生最佳效果。如果相关图片发到网上,还会让人对他的讲座质量产生质疑,甚至怀疑他没有认真对待、认真准备这次讲座,是到中国捞钱的。

让讲座讲出效果,从而激励更多的人加入到摄影队伍中来,拍出更多好的作品,无疑是肖尔大师最希望看到的结果。自然,就会对台下看手机现象感到不满,继而拂袖离去。相反,我们的领导、专家、学者开讲座,可能就没有肖尔大师对效果的期待那么高、对讲座现场秩序那么讲究了。原因就在于,我们平时看到的讲座,很多情况下,都只是把讲座当作任务来完成,而不是工作来做,只讲效应,不讲效果。于是,开讲座的人也就带着各自不同的目的粉饰登场了。

有的人开讲座,只是因为任务需要,一般不会考虑讲座的效果。任务完成了,他的工作也算有交代了。这其中,行政机关表现得最为明显,无论是邀请他人来开讲座,还是单位领导自己开讲座,都是把讲座当作任务来完成,自然,也就不会考虑效果,而只要在年度总结上写上开了几次讲座就行。至于台下的人做什么,有没有认真听,不想多问。

有的人开讲座,则是为了利益需要,也不会考虑效果。由于开设讲座,多少都会有点报酬,少则两、三千元,多则几万元。谁也不会与钱有仇,何必因为台下有人看手机而得罪单位呢?得罪多了,请的人就少了,利益也就少了。更何况,现在愿意开讲座的人很多,竞争也很激烈,为什么要与利益过不去呢?台下的人听不听,讲座一结束,就见不到面了,管那么多干嘛。就算有人将现场的图片发到网上,自己也不是肖尔教授,没有那么大的名气。

有的人开讲座,更是连自己都没有把有些问题弄懂,也装模作样地当起专家,讲座现场效果如何,也就可想而知。这类“专家”,本身就是一个笑话,哪还会对讲座现场的效果感兴趣。因此,也就不可能出现拂袖离席现象,就是赶他走,他也不会走、不愿走。

当然了,讲座的效果如何,听众的整体素质也很重要。就像此次肖尔大师的讲座一样,有多少是带着兴趣来的,是主动积极争取来的,又有多少是仰慕大师声望而来,而对摄影兴趣不大,还有多少是被单位“逼”着来的,根本就不喜欢摄影。如果现场听众大多是主动、积极来的,讲座秩序一定会很好,一定不会有什么人看手机。即便用手机,也可能是用来记笔记或拍摄现场图片等。反之,现场的效果就不会太好了。

讲座,既是一场互相学习的过程,听讲座的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开讲座的也能悟出很多东西;也是一次相互尊重的过程,开讲座的尊重听众,认真准备、认真演讲、认真互动,听讲座的尊重老师,认真倾听、认真记录、认真思考,那么,讲座的效果一定会很好。反之,就会差强人意了。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