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劫成功?药明康德官方回应

渡劫成功?药明康德官方回应
2024年06月13日 14:36 MedTrend医趋势

6月12日股市开盘,药明系再一次位于风口浪尖;不过,这一次是全面翻红。截至收盘,

  • 药明康德A股涨7%,港股涨10%(盘中最高涨11%);

药明生物港股涨16%;

一场历时半年,美国针对中国生物技术公司的“狙击战”或将告一段落。但是惊弓之鸟们余魂未定,这一事件的震荡波也许影响仍会持续。6月11日,美国2025财年NDAA(National Defense Authorization Act 国防授权法案)出炉,没有此前提案的涉及药明系的“BIOSECURE Act 生物安全法案H.R.8333”。6月12日举行的药明康德2023年年度股东大会现场,药明康德管理层回应称,公司了解到,关于将《生物安全法案》加入2025国防授权法案的修正案未能获得众议院规则委员会的批准,因此《生物安全法案》目前不会进入众议院的2025国防授权法案的立法议程,其后续立法路径仍有待明确。公司将继续密切观察相关的立法进展。药明系真的“轻舟已过万重山”了吗?

01、为什么说法案事件告一段落

作为中国CXO的领军企业,药明系经历的“海外制裁”已不止一次。

  • 2021年外媒披露,美国商务部计划将包括一些生物技术公司在内的20多家中国公司列入实体制裁名单。消息一出,以药明系为首的CXO公司应声大跌;此后名单出炉并未涉及大健康企业。
  • 2022年,美国商务部官网新增33家中国实体列入“未经核实名单(UVL)”,其中包括药明生物;直到当年10月,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修订了更新的“未经核实名单”,药明生物在内的9家中国公司将从清单中被移除,而此时药明生物的股价已跌去2/3。

2024开年,便是美国少见的两党共同提出《美国生物安全法案》,针对四家中国公司:华大基因、华大智造、Complete Genomics(华大智造美国子公司)、药明康德。

此后,3月美国参议院以14:1(3票弃权)的结果通过了S.3558议案;5月美国众议院以40:1的压倒性结果投票通过编号为H.R.8333的立法草案。

每一次结果换来的几乎都是药明系股价“跌停”,可见《美国生物安全法案》对药明系的压迫。

而此次未纳入“2025财年NDAA”意味着《美国生物安全法案》最终立法的可能性已非常低。

此前美国相关权威人士表示,虽然该法案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很难预测其是否会成为法律。因为,想要立法有两种可能在国会取得进展的途径:

(1)作为《2025财年国防授权法案》(NDAA)的一部分;

(2)作为今年更大规模立法方案的附件,即独立立法。

很显然,纳入NDAA是最迅速且方便的途径(目前似乎已无可能)。而走单独立法途径不仅流程更复杂且不确定性更大。

  • 单独立法流程包括:小组委员会投票 ☞ 参/众议院全体投票 ☞ 给另一个议院全体投票 ☞ 总统签字。

从目前参、众两院的会议排期来看,近期应该很难获得全体投票的机会。

  • 8月议会休会,10月至11月12号前因大选不会安排全体会议,11月5号开始总统大选,之后是国会换届。

虽然近期法案事件已经告一段落,但外部环境依然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然而经此一役,药明系的损失可谓仍然惨重,未来之路也并不平坦。

02、拉锯战仍在继续

树欲静而风不止,由政客们挑起的法案风波影响并没有停止。就在5月30日,在致美国联邦调查局(FBI)的一封信中,美国众议院中国委员会主席John Moolenaar和资深委员会成员Raja Krishnamoorthi表示,金斯瑞生物科技与美国公司及政府的合作引发了对美国公司知识产权风险的担忧。

回到药明系风波,其遭受的损失并非一次结果就能回血。

其一,从市值来看,药明康德一年多时间缩水一半左右,而药明生物更是跌去4/5。

从业绩来看,2024年一季度,药明康德营收79.82亿元,同比-10.95%(环比-26.09%);归母净利润19.42亿元,同比-10.42%;其中,美国客户收入49亿元(+0.4%),仅少量早期研发客户由于《生物安全法案》草案取消了部分服务。

当然,转向更广阔的其他海外市场或许也是药明的举措之一。2024年5月,据外媒报道药明康德正在削减美国明尼苏达州圣保罗一家工厂的少量职位,但没有透露具体人数。与此同时,药明生物将暂停位于马萨诸塞州的生产基地建设。

  • 药明康德在美国有12家工厂,在亚洲有20家工厂,在欧洲和中东有4家工厂。圣保罗工厂专门从事医疗器械、体外和体内生物相容性测试和化学特性分析,并提供组织产品的生产加工。

其二,美国拉锯战仍在继续。

三个多月前上任的BIO(生物技术创新组织)负责人John  Crowley坚定地支持美国针对药明康德等中国CXO的争议性立法。他将其形容为“斯普特尼克时刻”。

虽然在诸多行业意见领袖看来,《美国生物安全法案》至少在短期内会损害生物技术行业的利益,以及许多依赖中国合作伙伴的美国药物开发商,因为中国合作伙伴在研发环节提供了低成本、高质量的支持。但John Crowley认为这并非与中国脱钩,而是确保美国在生物科学领域保持优势。

BIO调查发现,在接受调查的134家美国公司中,有超100家与一家中国本土或中国所有的制造商签订了至少一份合同或产品协议。这也侧面说明中美医药企业要完全实现脱钩断链的难度太高,代价过大。John  Crowley也表示压力来自国会。

因此,鉴于两党在参众两院对该法案的大力支持以及美国国家安全局的关注,预计该法案不会就此罢休。

对于中国CXO来说,也不会停止向全球前进的脚步,但开始向欧洲、东南亚等进行“避险”。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