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初年锦衣卫选拔严格,能力突出,但后来则逐步堕落腐化

明朝初年锦衣卫选拔严格,能力突出,但后来则逐步堕落腐化
2024年10月14日 08:55 未央长喟

锦衣卫是有武功,而且在明代初期的时候真的是武功高手,只是后来因为一些原因发生了退化。锦衣卫严格来说是明朝皇帝的侍卫亲军,是禁卫制度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根据《大明会典》上的说法,这个机构是由亲军都尉府和仪銮司整合而来,随着时间推移,职能那是相当广泛,“其职掌直驾、侍卫、巡察、捕缉等事”。尤其在明代初期,集军事、侍卫、司法、侦缉、出使别国、谍报于一体。

其实人家成立一开始是有很大一部分军事职能的,锦衣卫内部的各层级军官、力士、校尉在国初都得奉命出征作战,尤其在洪武和永乐年间相当频繁。这个时期的锦衣卫既能干得了皇帝秘密指派的脏活、累活,还能为国出征、杀敌于疆场,俨然就是皇帝身边的多面手,这还不比专搞特工的强?

如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四月,锦衣卫指挥佥事童胜参加征伐广西的军事行动,表现优秀,被升为都指挥同知,“初,征广西,上命总兵官都督杨文待平寇日,于诸将中选其材智可任者,署都司事,至是文以宗封名闻,故有是命”。洪武三十年(1397年),锦衣卫指挥使河清、凤阳卫指挥使宋忠为参将,辅佐杨文征讨西南叛乱苗民,锦衣卫参与统兵作战者为数不少。

至于普通的锦衣卫力士、校尉者,编入京军大规模出征者更是比比皆是。如在洪武十七年(1384年),由于南征云南辛劳,明太祖朱元璋赏赐诸军钞、布,锦衣卫散骑舍人和锦衣力士也在封赏之列,显见出征人数不少。

不仅能参加大规模野战,连小规模的治安战都是行家里手。比如永乐年间,苏州地区有倪宏三“啸聚为盗”,永乐帝命大批锦衣卫校尉出京,配合当地卫所兵镇压,迅速平定了这伙盗匪。

一位叫杜均儿的锦衣卫力士,“洪武八年军,充锦衣卫力士。二十二年建昌斩首获功,升小旗。二十五年复征建昌,擒获功,升总旗”,要知道很多锦衣卫原来是正规军,这武力值应该不差。

所以,人家在国初还是很能打的,在外能打仗,在内能替皇帝分忧,这样的组织皇帝能不喜欢么?而且我敢肯定里面精锐的战士众多,如果放在现在也能是搏斗高手。

但是在明代中、后期,锦衣卫选拔、考核机制就发生改变了,人员质量肯定发生了巨大下降,这武力值认定是相当堪忧的,而且在弘治以后,锦衣卫已经几乎不参加对外作战任务了,里面人员战斗力是可以想象的。

首先是这个机构渐渐成为了官员子弟的俱乐部了,在锦衣卫官员分配上,充满了明代公、侯、伯、都督的子弟。首先,那些人不是公开选拔上来的,而是靠恩荫进入的,“自正德后,贵妃、尚主、公侯、中贵子弟多寄禄卫中,递进用事。至正德间,奄宦擅权,贵倖子弟以奏带冒衔锦衣者尤多”,这群人的战斗力肯定是很差的。其次,战斗力差还是一方面,更加负面的就是武职部门不得不为这些人不得不放松整个锦衣卫的考核标准,所以导致了“纪验之次失实,武选之法尽坏”,像锦衣卫指挥马顺居然还被文官群殴致死,简直丢人丢到家了,一看就是开后门上来的。

不仅是武力值下降,选人标准也一再冗滥,像原本锦衣校尉在明太祖时代出身选拔标准是很高的,“佥民间丁壮无疾病过犯者为之”,既要身体健康,也不能有任何犯罪记录,而且有犯罪问题的立刻调整出锦衣卫队伍。

锦衣卫

但是到后来选拔标准一低再低。根据《大明会典》记载,只要不是死罪,校尉本人及其余丁都有留在锦衣卫队伍的可能,就这样的标准队伍素质会变得怎么样,可想而知。“锦衣卫校尉,有犯斩绞重罪,不分处决、监故,解来户丁,并随营子孙替补,俱照小旗事例,一体调卫”。

在明末,锦衣卫首先肯定也是不能打了,而且大部分人节操也碎了,跟着老大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一起降清,领了清朝的俸禄,为清廷的统一战争继续发光发热,最后被清廷銮仪卫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中。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