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宣宗禁止宗室出仕并给其定品级、重修玉牒

明宣宗禁止宗室出仕并给其定品级、重修玉牒
2024年10月14日 11:44 未央长喟

相较于太祖洪武朝和太宗永乐朝,大明王朝的历史在进入宣宗宣德朝以后,宗室人口开始大幅度膨胀。正枝宗室中除了亲王、郡王以外,开始出现了大批的镇国将军。而隔壁旁支的靖江王府之中,甚至已经出现了奉国将军遍地走的情景。

对于朝廷来说,这种局面一来意味着各地宗室与大明皇帝的血缘关系越来越疏远,二来则意味着原来的宗室政策可能已经过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出调整。那么宣德朝对于宗室的政策都有哪些改变呢?

低级宗室的品级与冠服

根据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更定的冠服制度,亲王用衮冕九章和九旒冕,世子用衮冕七章和八旒冕,郡王用衮冕五章和七旒冕。此外亲王虽然和皇太子一样都可以用衮冕九章,但前者只能用青衣,而后者可以和皇帝一样使用玄衣。

明代皇子中除皇太子以外,其余均封为亲王。亲王诸子中除世子以外,其余均封为郡王。郡王诸子中除长子以外,其余均封为镇国将军。自镇国将军开始的宗室就要逐代降级,从辅国将军、奉国将军、镇国中尉、辅国中尉最后到奉国中尉。换句话说,除了世袭的亲王和郡王,奉国中尉就是所有大明宗室的最终归宿。

鉴于中级宗室已经渐成气候,宣宗觉得有必要对他们的品级、冠服再做一次明确规定。于是他找来行在礼部尚书胡濙,让他和吏部尚书蹇义、户部尚书夏原吉,大学士杨士奇、杨荣等人共同商议一个方案出来。“先是,上谓行在礼部尚书胡濙等曰:‘《皇明祖训》凡郡王次子及孙,称镇国、辅国、奉国将军、中尉,皆定与禄米,未有品秩。其女及孙之壻皆称仪宾,亦未定品秩。今支庶日繁,宜有定分。其冠服、仪从,可准禄米为差。尔与诸尚书、学士定议以闻。’”

胡濙

胡濙等人一番捣鼓之后,对宣宗表示,当年分封靖江王诸子为辅国将军之时,太宗皇帝已经根据他们的禄米,将其品级定为从二品。既有成例在先,不妨据此设定其余宗室的品级。镇国将军岁禄一千石,从一品。辅国将军岁禄八百石,从二品。奉国将军岁禄六百石,从三品。镇国中尉岁禄四百石,从四品。辅国中尉岁禄三百石,从五品。奉国中尉岁禄二百石,从六品。亲王、郡王的正室都封为王妃,镇国、辅国将军之妻封夫人,奉国将军之妻封淑人,镇国中尉之妻封恭人,辅国中尉之妻封宜人,奉国中尉之妻封安人。至于宗人府仪宾,则照对应宗室品级递减一等,即郡主仪宾从二品,县主仪宾从三品,郡君仪宾从四品,县君仪宾从五品,乡君仪宾从六品。其冠服、仪仗,则各依礼制榜册内所载,不得僭越。

另外县主仪宾虽只有从三品,但永乐年间曾经赐予蓝田县主五翟冠,即以此为准,县主用五翟冠,郡君、县君用四翟冠,乡君用三翟冠。蓝田县主,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三月受封,其父保安怀僖王朱尚煜乃秦愍王朱樉第三子、太祖朱元璋第二十二孙。在明代只有一品夫人才能戴五翟冠,县主作为郡王之女,朝廷也是特恩予以高配。

不过此事历经三年之后,突然在宣德四年(1429年)的时候,遭到了宗室元老、太祖第十七子宁王朱权的全力攻击。朱权指出宗室子孙“皆祖宗一气之分”,和异姓臣子有着本质性的区别,怎么可以定品级?之后低级宗室见到朝廷大臣是不是还要行礼?“臣切祖宗积德之厚、父皇创业之艰,立法垂训以传万世、锡子孙保全之福。为宗室久安之计。宣德元年八月,江西布政司移文谓太祖高皇帝子孙以禄米定品级。臣不胜惶惧。伏惟《祖训》所载,禄米盖亲亲次序,无有品级。诚以子孙皆祖宗一气之分不与异姓同。至今四代乃定品级,臣恐万世之下谓自今日始也。昔父皇在位时,靖江府将军比正支减一等,亦无比品,凡朝贺祭庙皆与诸王同班,惟驸马仪宾有比品。驸马比从一品,而冠服与侯同班。列侯下郡君仪宾比从四品,常服亦用麒麟玉带,班列都督之前。盖亦以至亲,不以品级论也。又父皇尝谓江王世子兄弟做将军,但异姓相见还行君臣礼。其衣服且着穿素。二十年后,诸孙有冠者,袍用四爪龙,冠用唐帽,盖不欲与外人同也。今定品级,则列于外官之下。圣子神孙,皆祖宗遗体。臣不避斧钺之诛,干冒天听,伏望赦免。诚宗庙之福,骨肉之幸也。”

由于靖难的关系,自朱棣以下几代大明皇帝,脑海之中政治斗争的那根弦绷得都很紧。宣德元年(1426年)汉王造反的时候,用的借口就是朝廷变乱祖制。这次宁王上奏又有同样的意思,宣宗认为这是“蓄疑积衅”,必须要严肃予以处置。

对于朝廷来说,宁王本就是个敏感人物,当年他将身家性命都压上参与靖难,事后的回报却几乎为负,所有人都在防着他造反。宣宗亲自给这位叔祖写了一封信,里面先是引经据典,指出旧版《祖训录》中就有镇国将军以下自三品开始递减,直到八品的奉国中尉。这次朝廷更定的宗室品级,依据也是当年太宗皇帝的决定。当初汉庶人具本指斥朝廷“擅改旧制”,今天叔祖又有何冤何抑,要如此忿恨不平?朝廷大臣都认为叔祖“托此为名”,是侄孙朕把这些议论压了下来。而在信的最后,宣宗露出獠牙,对宁王发出了严厉警告:“今故毕陈本末,惟叔祖虚心听察。庶几君臣之分定,尊卑之序明。而所议品级又何系于轻重?何乖于礼法哉?若以谓族属之长,必诬执为朝廷之过,天理人心不可罔也!惟叔祖亮之。”

朱权

此事以宁王最终上奏请罪而告终,宗室品级之事就此确定。

低级宗室婚礼

对于皇孙、诸王世子、郡王的婚事,此前一直都由朝廷包办。比如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正月的时候,太祖朱元璋让礼部派出官员前往河南、北平、山东、山西、陕西等地,从官员和军民之家为宗室选妃。年龄要求:十四以上,十七以下。模样德行都要过关,无不良家庭背景。“令有司礼遣之,俾其父母亲送至京,选立为妃。其不中选者,赐道里费遣还。有司用是扰民者罪之。”

而在燕王朱棣靖难之后,朝廷又于洪武三十五年(1402年)、永乐元年(1403年)、永乐四年(1406年)和永乐十二年(1414年),多次下诏在直隶州府及北京、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等地选取适龄女子进京备选。

当时世子、郡王等在外宗室的大婚,都要在京师举行。还是拿明初的天下第一藩:秦藩来举个例子。洪武三十五年(1402年)九月二十八日,秦愍王次子朱尚烈来朝。次年永乐元年(1403年)二月,朝廷封朱尚烈为永兴王,又册兵马指挥高志之女高氏为永兴王妃。三月,大婚完毕的永兴王朱尚烈,才和王妃高氏一起返回封国西安。

但是现在都有那么多的将军了,再帮着他们做海选,朝廷自觉已经有心无力。宣德元年(1426年)三月,宣宗正式下旨让诸王可以从封国之中先自行选配,然后再上报朝廷即可。三个月后,皇帝又对这条新规打了个补丁,就是世子、郡王纳妃,朝廷遣人行册命之礼,镇国将军、县主以下朝廷就不管了,王府自己解决。“凡王世子及郡王纳妃,郡王嫡长袭封者当先上闻,朝廷遣人行册命之礼。今后王国自镇国将军、县主以下婚礼但颁诰命、冠服。其仪仗、妆奁诸物,皆王府自办。”

此后又根据晋藩平阳王朱美圭选妃时候发生的问题,强调今后王国婚姻只能从附近文武官员及军民之家选取。朱美圭是首封晋恭王朱棡的嫡长孙,宣宗本人的堂兄,他在选妃之时都选到了距离王府近一千里以外的朔州卫。

蹇义

这里再补一句,《皇明祖训》中亲王的接班人称为世子,但是郡王的接班人并无名号及相应的待遇。宣德元年(1426年)九月的时候,晋藩庆成王朱济炫上奏称王妃唐氏已薨无子,请授予庶长子以长子名称,以便于将来袭封。对此,吏部尚书蹇义认为庆成王既无嫡子,未来必然是以庶长子袭封,可以先给予一品冠服,袭爵之日再行册命之礼。但也是明代宗室之中,所谓郡王长子的由来。

重修玉牒

所谓的玉牒,用通俗话来说,就是大明皇室的家谱。作为最重视亲情的皇帝,太祖朱元璋早在洪武年间便已经修订了玉牒。同时为了区分各脉子孙,还给诸王后代都取了二十个字的字辈。这样一来,后世皇帝一看你的名字,就知道是哪一房哪一代的宗室。比如秦愍王一脉的字辈是“尚志公诚秉,惟怀敬谊存,辅嗣资廉直,匡时永信惇”,朱棣一脉的字辈是“高瞻祁见祐,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癸巳,上以子孙蕃众,命名之际虑有重复,乃于东宫、诸王世系各拟二十字,每一字为一世。以某字为命名之首,其下一字则临时取义以为二名,编入玉牒。至二十世后,复拟续增。”

朱棣篡位之后,让翰林院学士解缙重修玉牒,里面自然是要对大哥朱标一脉做一些技术性的修改。宣德三年(1428年)四月“甲戌,上谕太子少傅杨荣曰:‘洪武、永乐中,宗室有玉牒。今本支繁盛,当增修。诸王已多有具报者,至今尚未纪载。此必翰林委官任之。’”于是杨荣提请由修撰苗衷与宗人府经历张珂担任编修官,得到了皇帝的认可。

宣德五年(1430年)四月,经过两年的心血,宣德版玉牒终于大功告成。此时无论是宣宗本人,还是杨士奇、杨荣等大臣,都认为宗室本支繁衍是国家之福。所有人都不会想到,两百多年以后,庞大的宗室人口会成为压垮大明王朝的稻草之一。

宣德朝的时候,皇帝朱瞻基对宗室做了几件大事。其一是废黜了汉王朱高煦以及晋王朱济熿,打压了宗室成员对于皇位的觊觎。其二是收缴了各地藩王的护卫军,将大明亲藩从为国戍边的亲王彻底阉割成了只知享乐的废柴。

朱瞻基

这里再补充一句,汉王之乱对明朝的影响非常深远,主要在于两点:其一是宗室子孙被禁止出仕,其二则是王府婚姻不得除授京职。换句话说,宣宗本人堵死了宗室问题的解决道路。

嘉靖二年(1523年),御史黎贯上疏指出,“国初夏秋二税,麦四百七十余万石,今少九万;米二千四百七十余万石,今少二百五十余万。而宗室之蕃,官吏之冗,内官之众,军士之增,悉取给其中。赋入则日损,支费则日加。请核祖宗赋额及经费多寡之数,一一区画,则知赋入有限,而浮费不容不节矣。”黎贯一针见血地看到了朝廷岁入不足以供应宗室、官吏费用支出的困境,并在罗列朝廷支出时,将宗室费用列在首位。黎贯的看法并非个例,嘉靖八年(1529年),另一位大臣霍韬上疏说道:“封建亲藩,禄制有差,固欲世世共享太平也。百六十年,宗支日广,禄粮不给,将军中尉而下奏告禄粮者屡至矣。凡人之为父祖者,未有不顾念子孙者也。况我太祖开太平基业,合宇宙万物皆得其所。独不顾念子孙,忍见其失所乎?有不感动在天之灵而召致灾变乎?夫土地税入不能加多,宗藩子孙日益繁衍,禄粮所由不给也。尝考《会典》云亲王子孙才堪出仕者,宗人令具以名闻授任,是我太祖未尝不许宗藩出仕也。宣德初汉庶人谋反,遂废出仕之令。使不得随职受禄,惟仰食有司。是故昔也以一郡而供一王,今以一郡而供数千百人矣,禄粮所由不给也。”

至于宣德年间宗室品级的制定,则进一步固化了各地亲藩的阶级鸿沟。大家各按品级享受对应的待遇,不要吵也不要闹,该你有的都会有。实际上宣宗也并非没有看到宗室繁衍带来的危机,但他的选择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虽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但对未来的焦虑,总及不上现实的烦恼。凡人如此,皇帝也概莫能外。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