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交战双方都对印度十分重视,蒋介石还专程前往印度

二战时交战双方都对印度十分重视,蒋介石还专程前往印度
2025年01月14日 14:59 未央长喟

印度在二战期间依然处于英国殖民统治之下,但作为英国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殖民地,印度的地位非常重要,被英国人视为“王冠上的宝石”。

由于印度的独特地位,几个重要参战国,对印度都有各自的打算,从某种角度来说,印度几乎可以说是一块香饽饽。

英国的后方基地

在二战期间,英国依赖庞大的殖民体系维系其经济政治地位。

在英国的殖民体系中,印度的地位极为重要。

二战前的印度有4亿人口,不仅是英国最重要的商品市场,还是原料产地。印度提供了大量的煤铁等矿产资源,还提供大量的农产品、木材等等。

印度的东面是马六甲海峡,西面是苏伊士运河,在国际贸易中,印度的战略地位极其重要。

印度不仅是英国的兵源地,还是财源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印度提供了一百多万军队帮助英国参战。当时印度国大党天真地相信帮助英国打赢一战,就能赢得独立,就号召印度人民出钱出力,帮助英国。结果当然是被忽悠了,英国不仅不准印度独立,还在阿姆利则对印度人民进行了屠杀。

英属印度形势图

二战爆发后,英国要对抗德国,当然更不能放弃印度。英国对印度的定位依然是支撑战争的后方基地,加强了在印度的统治。

印度独立运动

由于一战期间上当受骗,国大党已经不信任英国人了。

1939年,英国对德宣战后,印度总督也跟着对德宣战,引起了印度人民普遍不满。

当时尼赫鲁说:“总督不仅正式将印度拖进了战争,而且还颁发了许多法令,英国议会也通过了印度政府组织法修正案。所有这些束缚和限制的法令都使人愤慨,特别使人愤慨的是根本没有和人民代表磋商过。”

围绕印度是否要支持英国作战的问题,国大党不可避免分裂了。

甘地主张什么都不要做。而尼赫鲁主张以支持作战为条件,逼迫英国承认印度独立,也就是说如果英国不同意印度独立,印度将不支持参战。而激进派苏巴斯·钱德拉·鲍斯则倾向于利用这次战争,发起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武装斗争,将英国赶出印度。

争论的结果是,国大党大部分人都支持尼赫鲁,苏巴斯被开除出党。随后,国大党发起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结果遭到殖民当局镇压。甘地、尼赫鲁、苏巴斯都被捕了。

英属印度疆域图

直到战争结束,印度在国大党的领导下也保持着跟英国不合作的态度。

英国主要依靠封建王公和穆斯林获取资源。英印军队中,90%都是穆斯林和锡克教徒,印度教徒非常少。

美国的非殖民化政策

美国对印度独立运动非常关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印度的地位更加凸显出来了。

罗斯福希望英国让印度独立,然后把印度拉到盟国里来。罗斯福的动机是想利用印度庞大的人力资源来对抗轴心国。

此外,从长远角度考虑,让印度独立,可以打击英国的殖民体系,便于美国的经济扩张。美国人对殖民体系深恶痛绝。

罗斯福首先做的是在《大西洋宪章》里加入一个条款,就是“民族自决”。这一条款对于广大殖民地国家带来了非常大的鼓舞。

美国做的第二件事就是宣布租借法案适用于印度,然后向印度大量投资,订购军用物资。美国的投资对象是印度的本土企业。这项措施使得美国在印度的贸易额很快超过了英国。

第三件事就是美国把印度拉进了1942年签署的《联合国家宣言》,也就是联合国的前身。这一措施让印度成为联合国创始成员国,而当时印度连独立国家都不是。

当日军横扫东南亚的时候,印度和英国的关系还是很僵持。罗斯福派出特使团,前往印度进行调停,同时还向英国施压,希望英国同意印度独立。

但是丘吉尔是个强硬的帝国主义分子,他坚持不妥协。罗斯福出于维护美英关系的考虑,最后退缩了。

中国的调停

1942年初,日军席卷了马拉西亚、新加坡、缅甸等地,兵锋直指印度。

当时的国民政府对于英军能否抵抗日军深表怀疑,蒋介石非常担忧印度会倒向轴心国。事实上当时东条英机正在拉拢印度。

一旦印度落入日本手里,中国的外援渠道就被全部切断了,对于抗战事业无疑是灭顶之灾。

蒋瑞元

1942年2月,蒋介石跟罗斯福以及英国协商后,出访印度。

蒋介石在印度待了十几天,跟英、印各界进行了广泛接触。

2月10日,蒋介石会见印度总督林利斯戈,希望英国立即宣布印度实行自治领的日期。

第二天,蒋介石又会见了国大党主席阿萨德和执行委员尼赫鲁,提出了三项建议:1、用间接方法,也就是政治手段,而非直接方法(暴力手段)争取独立;2、先取得自治领地位,然后谋求独立;3、放弃不合作政策,利用世界大战的机会,加速达成民族独立。

蒋说,如果国大党放弃不合作政策,停止攻击英国,积极合作,一定能赢得盟国同情,战后各国一定会倾力相助。但如果国大党拒绝合作,只会失去盟国的同情,这是印度革命的损失。

这项建议被阿萨德和尼赫鲁拒绝。

2月18日,蒋与甘地见面,希望能打动甘地,结果又被拒绝。

不过蒋也不是一无所获,2月21日,他在加尔各答发表了《告印度国民书》,公开阐明自己的主张,一方面希望印度跟盟国合作,另一方面希望英国尽快同意印度的要求。

贾瓦哈拉尔・尼赫鲁

《告印度国民书》引起了世界舆论的强烈反应,为罗斯福的非殖民化政策提供了舆论空间,尼赫鲁称赞“象征了中印两个伟大民族的友好和未来的同志关系”,英国也被迫宣称印度独立也是英国追求的目标。

轴心国的拉拢

1940年,德国在西线的胜利引起了激进派苏巴斯的注意。

本着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的观念,苏巴斯决定向轴心国求助。他从阿富汗逃到了德国,希望在德国的帮助下争取印度独立。

1941年11月2日,自由印度中心在柏林成立。自由印度电台也同时建立,苏巴斯通过电台,积极展开反英宣传。当月,自由印度军团成立,成员主要来自被俘的英印军战俘。

1942年5月29日,苏巴斯受到希特勒接见。苏巴斯希望德国发布一个印度独立的声明,但是被希特勒以德印距离太远拒绝了。

自由印度中心实际效果很有限,基本上都是在德国的印度留学生。自由印度军团也只有几千人,这个军团也基本掌握在德国人手里。

斯大林格勒战役形势图

1943年,德军在斯大林格勒战役失败,苏巴斯非常失望。

这时候日本秘密邀请苏巴斯,苏巴斯权衡之后答应了。

希特勒批准了苏巴斯的离开,还派潜艇护送苏巴斯前往东南亚。

东南亚有数百万印度侨民,日本为了自己的侵略目的,决定支持印度独立。苏巴斯被印度人当成民族英雄,他们对于苏巴斯的到来热烈欢迎。

没多久,苏巴斯就在新加坡组建了自由印度临时政府,并且得到了东南亚印度侨民的广泛支持。印度侨民出钱出力,慷慨解囊。苏巴斯还组建了印度国民军,兵力一度达到10万人。

1944年,日军发起英帕尔战役,印度国民军就参加了这次战役,并且付出了1万多人的伤亡代价。

日本战败后,苏巴斯试图前往苏联,结果飞机失事,伤重而亡。但苏巴斯的影响力不减。本来印度国民军的战斗事迹不被印度人知道,战争结束后,大批印度国民军的士兵被当成叛徒遭到英印当局惩罚。

苏巴斯・钱德拉・鲍斯

英印当局组成了审判法庭,在红堡对印度国民军的三名高级军官进行审判。结果一名记者在报纸上发表了苏巴斯争取独立的事迹,一下子引燃了印度全民的情绪。印度国大党也把印度国民军当成英雄加以宣传,并且组织游行示威,苏巴斯更是被当成印度的民族英雄。

1946年2月,孟买海军发动起义,要求英国退出印度。

在印度人民的压力之下,殖民当局最终释放了印度国民军的军官。

此时强硬派丘吉尔也已经下台,新上台的工党内阁迫于形势,最终承认了印度的独立。

总体来说,二战期间,印度为英国作出了贡献,但是印度本身拒绝跟英国合作,并且通过独立运动,最终获得了独立。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