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平陵事变后,大将军曹爽被杀身灭族,曹魏政权实际上已经逐渐被司马氏及其党羽所控制。一些忠于曹魏的文臣武将相继起兵反抗司马氏,均被司马懿父子铁血镇压。
高平陵事变发生两年后,阴鸷戾狠、老谋深算的司马懿病故,享年71岁。司马师、司马昭兄弟相继执政。魏朝内外的重臣、将领譬如王凌、毌丘俭、诸葛诞、文钦等挺曹派曾接二连三起兵进行反抗,但因势单力薄,先后都被司马氏势力一一剿灭了。
嘉平六年(254年),中书令李丰和光禄卿大夫张辑图谋起兵,一举除掉独掌大权的司马师,改立曹魏宗亲夏侯玄为大将军。司马师平定李丰、张辑叛乱后,顺带将22岁的魏帝曹芳废黜掉,贬为齐王,改立高贵乡公曹髦继位。当时曹髦年仅14岁,还是个懵懂少年,虽被司马师立为魏帝,却是个毫无实权的傀儡皇帝。
几年后司马师病死,由司马昭继任丞相执掌朝政。这时小皇帝曹髦也已年近20,已经逐渐成熟,不甘任人摆布,对司马昭独断朝政极为不满。曹髦和懦弱的曹芳不同,他很有个性,也有胆略、有能力,钟会评价他“文同陈思,武类太祖”,想来是个文武兼具、不愿为傀儡的有志青年。
司马昭做丞相、大将军时,专横跋扈,独持权柄,根本不把魏帝放在眼里,时时露出篡逆之野心。据《三国志》记载,彼时民间到处流传“青龙、黄龙屡见于顿丘、冠军、阳夏、温县、宁陵县界井中”。
曹髦有感于各地黄龙屡现于水井中的传闻,就提笔写了一首《潜龙诗》,借以抒发“龙困于井”、壮志难酬的忧愤之情:“伤哉龙受困,不能逞深渊。上不飞天汉,下不在乾田。蟠居于井底,鳅鳝舞其前。藏牙伏爪甲,嗟我亦如然。”
司马昭在宫中遍布耳目,很快就知道了曹髦的诗,明白他是在借诗咏志、抒发心中愤懑, 恼怒异常。没过多久,司马昭向曹髦发起试探性攻击,故意逼皇帝封他为晋公,按古制赐予他最尊崇的礼仪,很显然,这是司马昭篡夺皇位前的一次公然而赤裸裸的试探。曹髦是个光杆皇帝,面对司马昭的步步紧逼,他又能怎么样呢?《三国志》记载:“夏四月,诏有司率遵前命,复进大将军司马文王位为相国,封晋公,加九锡。”
魏帝曹髦见司马昭夺位之心溢于言表,气焰一天比一天嚣张,心中郁愤难平。他密召尚书王经和另两位大臣侍中王沈、散骑常侍王业,商量应对之策。曹髦愤愤不平地说:“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吾不能坐受废辱,今日当与卿自出讨之。”他掏出怀里藏着的黄素诏给众人看,说:“今日便当施行。吾之危殆,过于累卵。吾老寡,岂复多惜余命邪?但伤先帝遗意不遂,社稷倾覆为痛耳。”
尚书王经苦苦劝诫皇帝须三思而后行。侍中王沈、散骑常侍王业却默默无语,一声不吭。曹髦以决绝的口吻对三人说:“行之决矣!正使死何惧,况不必死邪!”
王沈、王业告辞出宫后就去向司马昭告密了。司马昭得到消息后,抢先调兵遣将予以戒备。
曹髦年轻气盛,亲自率宫中的数百卫士以及内侍、宫奴、童仆(宿卫、苍头、官仆),聒噪着要去攻打司马昭。曹髦率众持枪拽棍、吵吵嚷嚷去丞相府途中,还未见到司马昭的面,迎头却撞到一彪军马,原来是司马昭心腹、中护军贾充带军前来阻抗。《魏氏春秋》记载:“贾充自外而入,帝师溃散,犹称天子,手剑奋击,众莫敢逼。充帅厉将士,骑督成倅弟成济以矛进,帝崩于师。时暴雨雷霆,晦冥。”
曹髦率领一群宫中乌合之众前去进攻司马昭,正碰到禁军首领中护军贾充带兵前来。贾充是司马昭亲信部将,战不多时,曹髦部众溃散,曹髦仍持剑奋击,死战不退,禁军将士们见皇帝在其中,瑟缩不前,纷纷后退,不敢过于紧逼。“贾充呼帐下督成济谓曰:‘司马家事若败,汝等岂复有种乎?何不出击!’倅兄弟二人乃帅帐下人出,顾曰:‘当杀邪?执邪?’充曰:‘杀之。’兵交,帝曰:‘放仗!’大将军士皆放仗。济兄弟即前刺帝,帝倒车下 。”
曹髦被贾充指使帐下督成济用矛刺死了。这位年轻的皇帝是曹操的重孙辈,也是最有血性的曹氏子孙,虽然他欲诛除司马昭的举动有些幼稚,但好歹敢于放手一搏,总比窝囊死好上千倍。年轻的曹髦遇弑了,他那句“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却流传下来,成为一句尽人皆知的成语,用以比喻某些人野心勃勃、心怀歹意而又已暴露无遗的情景。
司马昭做贼心虚,为了掩人耳目,收买人心,他假装不知实情,跑出来抱着曹髦的尸体号啕大哭,还假惺惺地说:“杀陛下者,臣之罪也!”旋即责备自己尽职不力,准备找个替罪羊掩盖自己弑君的真相。思来想去,他不忍心拿自己的死党贾充开刀,就把成倅、成济兄弟拿出来做替罪羊,以“弑君罪”判处斩刑,并诛灭三族。“成济兄弟不即伏罪,袒而升屋,丑言悖慢;自下射之,乃殪。”
成济兄弟临刑前仍愤愤不平,在刑场上破口大骂不休,将司马昭和贾充等人做的恶事全都抖搂出来,引得舆论大哗。司马昭本想借成济兄弟的脑袋平息不利于己的舆论,结果欲盖弥彰,适得其反。这一来,早就蠢蠢欲动的他反而不敢贸然自称皇帝了,就又迎立了曹操的后裔(重孙)15岁的曹奂做了有名无实的魏帝。
这事发生在甘露五年(260年),曹魏政权不过名存实亡了。司马昭迫于舆论压力,虽未直接篡魏称帝,却为儿子司马炎后来篡魏建晋扫清了障碍、铺平了道路。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