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平时是不是都有这样一种感觉:
刚看完一本书,没过多久,你再问我书中都讲了啥,我从书中学到了什么?
这……不好意思,几乎都忘了……
还有现在知识付费很流行,自己也买了很多课,听了很多书,但是回想一下自己最获得了哪些知识,自己也说不清楚。
其实,这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究其原因,就是知识没有内化。也就是说,知识还在书本上,还在课程中,没有变成自己的。
而真正想要把学习的知识放进自己的储存条中,我们是需要对获取的知识进行管理,而在这个管理的过程中,就是一个知识内化的过程。
你没有听错,知识确实是可以进行管理的。
今天芳哥就给大家介绍一种知识管理工具:DIKW模型
DIKW是4个英文单词的缩写,分别是
D:data,数据
I:information,信息
K:knowledge,知识
W:wisdom,智慧
这是一个点典型的金字塔管理体系。
处在金字塔最底层的就是数据,往上数二层是信息,第三层是知识,最顶层是智慧。这四层结构正好构成了一个我们将陌生东西,内化成自身智慧的一个过程。
大家先不要觉得一说到某种理论就觉得很难。这套DIKW模型真的算是不能再简单的知识管理工具了,而且如果你用的好,会大大提学习的效率。
这会成为一笔难以估量的巨大财富。
为什么这么说?芳哥给你简单举个例子:
如果大家同时学习一种知识,别人用了10天,而你通过DIKW模型了仅仅用了9天。你是不是比别人节省了1天。
不要小看这1天的时间,因为日积月累,这个1天就会变成一个很大的数字,而且我们的一生是需要学习大量的知识的。
这样积累下来,你会发现我们比别人多了什么?
没错,是时间对吧。
而时间背后是什么?
就是财富,想想我们每天做的工作是不是用自己的时间来换取“钱”?
所以说用好一个工具会对我们造成多大的收益。
那么下面芳哥就给大家具体介绍一下DIKW模型。
01
D:data,数据
这里所说的数据,并不仅仅是数字数据,还有文字、图像、视频、符号等等。
比如,2019年我国网民规模达到8.92亿。
“2019年我国的网民数”就是一个数据,但是数据放在那里是没有意义的,我们需要对数据进行进一步的加工,这就成为了I:information,信息。
02
I:information,信息
当数据被加工成信息,干巴巴的数据就变得有价值了。
我们还拿“2019年我国网民规模达到8.92亿”这个数据为例。如果我们对其进一步加工,分析这个数据中网民的具体分类有哪些,分别都处在哪些年龄段,他们月收入情况怎么样等等。
你看,这样一来,虽然我们还不能看出很明显的价值,但是已经能够感知到这个信息的价值了。
再往下一步就是K:knowledge,知识。
03
K:knowledge,知识
在DIKW模型,知识就是对信息的再进行拆解和加工,并总结其中的规律。
比如,对于信息“我国网民月收入在3000-5000元阶段的人数比较多。”我们就要进一步分析,这个阶段内的男女比,年龄分布,职业类型等等。
然后这些信息,汇总,分析,总结出一个成趋势性的规律,作为我们判断的理论依据。这样一来信息就变成了知识。因为我们总结出来的这些规律就可以直接运用到现实工作当中。
最后就到了W:wisdom,智慧的阶段。
04
W:wisdom,智慧的阶段
最后智慧这一阶段,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就是将获得的知识串联起来,对未来的趋势做出自己的判断。
这也是我们平时每天都在干的事情,不是吗?
我们出方案,做计划,推产品,甚至是芳哥在这里写稿子,取标题,都是在对未来进行一种判断,在预判哪个话题,哪个标题朋友们会更喜欢。
但是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自己的预判和现实情况会产生很大的出入,原因就在于我们前面所储备的知识量和知识之间的关联度不够高。
不过智慧这个东西,我们是可以通过练习和积累而习得的。
说到这,朋友们可能就开始产生疑惑了。前面芳哥不是说这个模型很简单吗?但是现在看来我们要是按照这套模型去学习一门网上课程,还不得累死。遇到不懂的问题光去收集数据,整理信息就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更别说将信息转化成知识了。
在这里,芳哥需要强调一下,DIKW模型是一种知识管理工具,而且它是环环相扣的。学习这个模型是帮助我们掌握关键知识,构架知识体系,实现知识内化的,而非所有的问题都要套用这个模型。
比如我们要学习一名投资课,那我们是不是先要去了解市场上有哪些投资方式,哪些适合自己,适合自己的投资里又是怎样运作的。这些关键知识才是我们需要用DIKW模型去系统的学习和管理的。
如果我们不在这些关键知识上花时间,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那我们就很难从中获得智慧,进而实现收益的。
今天DIKW模型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了,欢迎大家留言提出对于DIKW模型的见解。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