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券商日薪千元,就能留住人,真的吗?

听说券商日薪千元,就能留住人,真的吗?
2023年03月29日 15:19 券业新力量

因此,券商好像一直在招人,却好像不怎么能“留人”?

这里的“留”有两层意思:

第一是留住人才,这需要内部组织有足够吸引力,可能是待遇,也可能是成长环境;

第二是留住人才的经验,这需要组织内部有完善的体系,来做运营支撑。

你觉得日薪千元能留住你吗?或许你其实更需要一个留住你的“环境”。

01

别只重视培训,要更重视“成长”

有些券商机构设有独立的培训学院,定期的线上线下培训也搞得不亦乐乎,但却往往忽略了员工的“成长”。我们衡量一场训是否合格是需要达到4个目的

第一,学习知识和技能;第二,建立各种连接;第三,形成粉丝关系;第四,从已知进入未知。

学习技能不难理解,可以是通过微课也可以是平日的晨会经验分享来实现。但是要建立各种连接,让团队相互之前产生关系,可以是互帮互助的朋友关系,也可以是“传帮带”的师徒关系,甚至还可以建立一定粉丝关系。

有些机构会希望通过培训,让员工成为某个精英员工的粉丝,甚至是整个组织的粉丝。当然这需要内部有一套机制,引导员工之间或者员工与管理者之间去发生“化学反应”了。

当一个人在组织里有了一些连接,又有了一定成长,甚至找到了自己的“偶像”,那留下来概率也会大大提升。因此,靠培训形成的铁粉往往行动力极强,不用号召、自发行动。

02

开启团队的动态知识管理

人是流动的,但人脑的知识是可以储存下来的,把人脑里的知识萃取并在团队内运营起来,才能更高效提高团队能力。知识萃取,就是让每个员工将经验沉淀,把实践经验提升到知识层面。当然需要设计一套保障机制让员工愿意干这件事,比如使用积分制,评优激励等。

之前我们辅导过一个小规模的营业部团队,有近一半是新人。最初他们的工作状态是各忙各的,老员工忙着搞自己的业务,新人则像无头苍蝇,每天打杂,看似很忙却也毫无收获。眼看着新人又想要离开,他们总经理找到我们。给他们辅导了3个月,根据团队人员特性,设计了一套团队独有的管理机制,并通过一段时间运行,实现了团队作战的模式。最后新人找到了自己的定位,老员工也有了价值上的突破。

如果一个团队能有效管理内部知识,就意味着这个团队有多少员工就有多少“老师”,这样的“老师”不一定需要有很好的的讲台呈现能力,只要能指导新人解决展业中的问题,或者用新的思路帮助老学员突破瓶颈,就是团队的一笔财富。

03

重塑团队环境

我们最理想的团队是怎样的?管理者拼命努力、员工热火朝天、用户出谋划策,就是这三轮驱动才能让团队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无形之中也塑造了一种新的环境。要完全达到这样的一个状态,很难,但是我们可以努力朝着这个方向去发展,团队也会逐步变好。

“高手在民间”

管理者和员工的关系不再是上传下执行,而是相信员工有非常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给予机会。因此,不要不敢把资源给员工,重点是要教会他们知道如何去用资源,也就是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无边界组织”

作为团队的管理者,要能和用户进行互动,让他们参与到产品使用反馈或者服务的体验反馈中来,进而围绕用户做整个流程再造。落脚到券商的业务,我们的产品其实就是服务,如何提高客户服务也是客户非常关心的话题,因此让客户参与到日常服务体验反馈中,既让客户有尊贵感,又能提升团队服务水平。

“共创空间”

搭建环境让员工与客户之间发生化学反应,从而自发创新。让员工去完成从0到1的过程,管理者的角色是管理和分配资源,促进从1到100的发展。其实,不难发现这三个驱动是紧密结合的。给员工更多机会,让他们在客户服务中发现机遇和创新,从而提高团队服务质量,实现整体业绩提升。

如果我们从更大的角度来看待人的成长,不再局限于从在线课堂里培养,更要从团队环境角度和系统角度去看待每个个体对团队的价值。

理查德·布兰森说过一段话很值得我们借鉴“栽培员工,让他们强大到足以离开;对他们好,好到让他们想要留下来。”

这就是让人不断去连接成为一个强节点,又在用各种资源让他们留下来,从而推动团队,乃至整个组织的发展。

近年来,随着行业竞争环境越来越恶劣,人才难募等,也倒逼着大家做精益管理转型,我们也能看到这个年轻的、被牌照保护的行业也在前行的路上慢慢成长与成熟。和众多伙伴一起,期待越来越好的明天。

-往下看-

人才是看未来的,让他们能看到未来和希望,落到实处就是公司要有战略、有方向。

最直接可以感知的,就是即将追随的这位领导,他的境界、胸怀、理想、格局。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