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国资大动作:“工投”或购华仁药业

西安国资大动作:“工投”或购华仁药业
2024年06月22日 19:46 金融棒棒糖

我们很少关注西安工投,总是将其简单理解为“历史资产的报表合并单位”,但随着21日华仁药业(300110)一纸公告,我们才意识到大相径庭。

核心事件的内容很简单,即当前大股东曲江金控谋求将对华仁药业的控股权转让于西安工投,具体承接方将是旗下的西安健康医疗集团。

此一标的,自2019年起,已入陕5年。

01

再议转让:华仁药业现状如何?

金融棒棒糖对华仁药业的报道有很多轮次了。

最初是2019年5月,我们写作《突发!曲江金控收购“华仁药业”》一文,彼时关注点在于成立不足10个月的曲江金控以11.49亿元的成本控制了山东这家上市公司。文中着重研究了曲江意图,即开发区金控出手上市公司,会不会成为一个创新路径。

两年之后的2021年9月,我们写作《营收翻3倍?曲江“投行思维”搞出“西安最大药企”?》一文,核心信息是当年前三季度净利润可能达到1.05亿-1.25亿元,有望创下2010年上市以来的史上新高。

但最后一次关注就有大变化了。

2023年10月,我们写作《重磅!省内腾挪!陕药集团收购华仁药业!》一文,记录了曲江金控拟筹划将所持财产份额转让给陕西医药控股集团。

就在2024年6月21日公告内容中,我们也找到了此事的进展:曲江金控终止筹划将其所持华仁药业控股股东西安曲江天授大健康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全部财产份额转让给陕西医药控股集团,并再次筹划将相关财产份额转让给西安健康医疗集团有限公司。

而西安健康集团,正是西安工投旗下企业。

5年间,白驹过隙,我们先为大家扫描一下华仁药业最新的经营情况。从下图可知,上市公司在2023年实现了1.8亿元的净利润,在收购5年的时间里,不但远远超过了收购前的利润表现,自身也实现了持续增长。

▲图:华仁药业利润表

2023年报显示,截至报告期,上市公司总资产达到50亿元,较2019年几乎翻了一倍,截至报告期,其手持货币资金2.3亿元。

那么,曲江金控为什么两次寻求脱手呢?

21日公告所用的表述是:为聚焦主业,整合优质资源,紧抓健康中国战略及产业发展机遇,落实陕西省做大做强做优生物医药产业链,加快重点产业链集群化发展的目标。

据此,市场间人士分析称:“大国资”首要的重点考虑方向必定是产业协同。尽管曲江有“大健康”之意图,但作为生产型企业,无论是工业用地还是环保要求,进入“市一级”的推动空间,才有可能迅速兑现“建厂”、“造链”、“迁址”等多重预期。

02

西安工投:第三主业或现

我们对西安工投的研究,确实甚少,借此机会,与读者一并了解一下。

首先,从基因上说,西安工投有着强烈的“改革”色彩。

其官网信息显示,2004年成立的西安工投集团(前身“西安工业资产经营公司”)是西安为加快推进工业国企改革、促进经济结构调整而成立的国有独资公司,因此“移交”就是其最初的底子,陕鼓集团、标准集团、西安西无二电子信息集团、陕西重型机器厂等65户市属及省属企业先后划入。

从这个角度上说,成立之初的西安工投其实扛着“国企改革”、“政企分开”、“资产盘活”等一系列任务。

其次,从经营上看,定位于“投资控股型”的西安工投(具体业务由各子公司负责经营),虽然业绩尚可,但已形成了对陕鼓集团的突出依赖,并面临着数个急需解决的痛点。

▲图:西安工投集团2023年报摘要

从上图可知,占西安工投最大体量的“绿色能源板块”,实际贡献者就是陕鼓,原因是其合计持有陕鼓动力(601369)61.20%的股份,众所周知的是,陕鼓动力在2023年实现了100亿元的营收,10.20的净利润。对比之后,“一业独大”成为显著特征。

同时,其“缝制设备板块”的营收仅有5.09亿元,这就涉及到缝制设备行业内唯一的国资控股上市公司——标准股份(600302),而财务报告显示,上市公司已连续亏损3年,其中2023年总体收入为5.07亿元,亏损1.96亿元。

面对这一情况,西安工投集团也没有回避,其在年报中公开表达:公司合并报表口径的净利润主要来自于陕鼓动力,公司内部其他企业的盈利能力较弱。此种基于客观的自身评价,让我们充分意识到——西安工投“增加新元素”或已是一个长期计划。

行文至此,承接主体西安健康集团就变得非常关键了,考虑到华仁药业16亿元的收入水平及1.8亿元的盈利能力,第三主业或许即将登台。

西安工投100%持股的西安健康医疗集团成立于2019年9月,注册资本2亿元,官网2022年7月披露的经营数据是营业收入1589万元、利润总额270万元、资产总额7907万元。其他信息显示,健康集团持有始建于1958年的西安北环医院(二级甲等)。

为大家补充一个或许有用的信息。

在成立之后的探索中,健康集团于2020年与环球医疗合资成立了“通用环球(西安)健康医院管理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2.7亿元,其中西安健康集团持股27%。作为央企重要平台,香港上市的环球医疗(02666)在2019年已经拿下西电集团医院、西安航空发动机公司医院和咸阳彩虹医院。详见《陕西国企医疗“剥离战” “环球”大战“中陕核”》。

03

6561:西安医药造链大棋局

在金融棒棒糖看来,此次工投入手华仁药业并不意外,因为以投资来驱动“工业造链”,在其历年动作中已有痕迹。

在工投集团78项对外出资中,制造业为40项,占到了绝对优势地位,而且已经磨合出两大手段。

其一是直接投资。我们梳理发现,工投集团已持有西部超导(688122)4.54%股权、天力复合(873576)7.16%股权,成为西安打造新材料产业链的重要赋能者。

▲图:西安资本推动的“碑林验证基金”

其二是间接投资。以2021年增资控股西安企业资本市场服务中心为分水岭,目前已搭建了多个子基金,并介入了欧中新材、博瑞集信、新锆科技、中航创世等多个创新标的。

在西安工投“投资方法论”成熟之际,西安也进入“高质量发展加速阶段”,尤其是确立6561“工业强市”之后,西安工投进入了新阶段。西安日报曾于2022年4月刊文称:

西安工投集团是助推我市建设产业强市的主力军之一,在推进区域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扩大工业经济发展规模、提升工业国有资本投资运营效益等方面发挥着强有力的支撑作用。

这样一来,拥有了新工具和新使命的西安工投集团,必然紧密围绕6561展开战略性研究。而在西安市六大支柱产业之中,“生物医药”赫然在列。因此,我们也注意到2024年4月,工投集团董事长强盛在调研空港新城时即表示:希望共同推进医药健康产业项目落实落地,提升我市医药健康制造业核心竞争力。

由此可见,西安工投入主华仁药业绝对不是心血来潮。而关于未来的预期,我们亦相对乐观。因为在此前,我们已经做过相关分析。

据证券会行业“CSRC医药制造业”分类梳理看到,陕西目前有3家上市公司(见下图),其表现出如下统一特征:

1:均为民企:从公司属性来看3家均为民营企业,包括后来注册失败的新通药物,也是民企。

2:营收较小:以“中药”类77家上市公司对应营收及利润中值19.24亿元和1.01亿元看,仅盘龙药业过了“及格线”,另外2家与行业平均水平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3:倚重中药:康惠制药基本为全中药,盘龙药业2022年中成药制造占比业务收入57.02%,金花股份的主导产品在骨科中药领域占据领先地位。

与上述现状相比,华仁药业2023年总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6.36亿元和1.8亿元,均远远超越了3家本土公司以及行业中值。尤其是华仁药业“非中药”色彩集中于研发投入上,陕西现有3家上市公司2022年研发支出合计为5223.23万元,而同期华仁药业1家即为6301.01万元。

因此我们判断:若西安工投这一西安工业主力军顺利进场,建厂、造链、迁址不但成为大概率事件,也成为投行思维走完闭环的重要节点。毕竟,“龙头效能”终是产业升级的关键。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