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个内卷化的农业社会,朱元璋式的反腐根本就没意义

对于一个内卷化的农业社会,朱元璋式的反腐根本就没意义
2018年03月07日 07:58 放寒假花的快乐

刀叔导读:越反越贪,这是朱元璋执政时期的官员写照。朱元璋确实下决心反贪,只是过于情绪化了。

朱元璋为何要反贪?

朱元璋对于腐败的痛恨,很大程度上,来自早年悲苦的记忆。

那个给予了成长苦难的元王朝,堪称整个中国古代史上,最为腐败的朝代之一,正如朱元璋称帝后的多次回忆中所说:那时候的官员,只知道敲诈勒索,暴虐害民,从不知为民解忧。他自己的父母兄长,虽说是死于饥荒,但本该发下的救济粮,正是被贪官污吏们克扣。所以腐败,便是他的切齿仇敌。

元朝末年,官贪吏污,始因蒙古色目人罔然不知廉耻之为何物。其问人讨钱,各有名目,所属始参曰拜见钱,无事白要曰撒花钱,逢节曰追节钱,生辰曰生日钱,管事而索曰常例钱,送迎曰人情钱,句追曰赍发钱,论诉曰公事钱。觅得钱多曰得手,除得州美曰好地分,补得职近曰好窠窟。漫不知忠君爱民之为何事也。

这便是元末社会腐败的真实写照。

朱元璋如何治贪?

事实上,在对举国贪官污吏举起屠刀前,朱元璋煞费苦心最多的,就是一套明朝特色的官员监察制度:每一个新任地方官,都要拿到一本《授职到任须知》,写满了地方官任内应该做的各种工作与注意事项,每一条都有严格的考核标准。然后覆盖整个官场的考察模式,还有能够独立于行政权力之外的监察御史制度,从洪武三年起,有条不紊的建立起来。

朱元璋采取了未雨绸缪的做法,并且狠辣果决。他对群臣的告诫是,要让那些贪污腐败分子犹如置身荆棘丛中,寸步难行,即便是侥幸出了这荆棘丛,也要落得一身体无完肤。

朱元璋颁布《大明律》,把《受赃》专设一篇,条目详尽严谨,惩罚苛刻残酷,并且,在《大明律》之后,又相继颁布《大诰》、《大诰续篇》、《大诰三篇》等等,这一切便构成了中国历史上对官吏贪污行为的超强律法罗网。

其刑罚最残忍的要数活剥人皮、锡蛇游和宫刑。

残暴的刑罚、严密的监督也不能吓阻贪官前“捕”后继的铤而走险,朱元璋煞费苦心本想缔造一个至纯至清的全新王朝,不料想明代经过短暂的政治澄清后却一步步滑向了史上最为贪腐的朝代之一。

苦心孤诣,经营半生,却发现官场越治越乱,贪官越反越多,最终也没有逃脱人亡政息的历史轮回。种下的明明是玫瑰,为什么收获的却是荆棘呢?

朱元璋的反腐行动为何以失败为告终?

首先,给官员的工资实在太低。

我们来看下朱元璋给官员定下的工资水平。在1371年,朱元璋规定,一品大员的工资一年是800石粮食,以此递减,到了从九品手中,一年才有50石粮食,当时一石粮食大约也就是一两白银。

也就是说一个七品的县令,拿到手的也就是150两银子,如果换算成现在的人民币,大概是4.5万元。这工资水平绝对是中国古代最低的。而且低就低吧,要是按照物价来涨那也凑合了。但是朱元璋却留了5个字,“自后为永制”,也就是说这就定死了,以后就这个价。

其次,朱元璋过于情绪化。

在朱元璋的时代,想在官场全身而退几乎就不可能,有些人认为反正动辄得咎,不如趁早捞一把算了。连朱元璋寄以最大希望的村民自治也很快破产了。因为有了权力,可以处理一般的案件,老人也很快腐败起来。他们毫不自重,以权谋私,甚至贪图酒食贿赂,“公道不昭,贞邪莫辨,妄张威福,颠倒是非”。

至于擒拿犯法吏员一举,负面作用也很快反映出来。群众运动的火候是最难掌握的。不久,就有许多地方的地方官为了政治利益,威胁利诱百姓们保举自己,打击他人,更有许多地方群众为了抗税不交而把正常工作的税收官员捉拿到京。这类事情远比真正捉到的贪官要多,弄得朱元璋一个劲地发火。

最后,对于一个内卷的农业社会,朱元璋式的反腐根本就没意义。

他应该做的是维持一个有活力的分级社会,上层吃着民脂民膏,但是大家都跟老朱一条心。老朱让你多吃你多吃,让你少吃你少吃。大家一起维护秩序压榨泥腿子,这才是农业社会的正确打开方式。你杀贪官,莫说不成功,就算成功了又有什么用呢?

百姓民物欣凫藻,三十年一过,人口增长一倍,该造反还是造反,该内战还是内战,该饥荒还是饥荒,该瘟疫还是瘟疫。

看完朱元璋的反贪,您有什么想法?如有建议,请在下方评论区进行评论!

(本文系“刀墓手札”工作室原创精品,全网总曝光15亿次的优质MCN自媒体)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