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功近利又看不清形势,李白根本不是做官的料

急功近利又看不清形势,李白根本不是做官的料
2018年03月13日 16:50 放寒假花的快乐

公元756年,潼关被安禄山叛军攻破,玄宗只得在禁军的保护下带着嫔妃、太子、亲近朝臣等一路仓皇出逃,赫赫威仪的天子有如丧家之犬,全部人马不过1300余人。借助军民朝野的怨气,太子李亨等人终于在马嵬坡成功策划一场“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的著名政变。其后玄宗继续入蜀避难,太子则北走灵武去集结日后赫赫有名的“朔方军”,开始与叛军更为艰苦地周旋。

《明皇幸蜀图》,唐,李昭道

长安失陷后,已离开宣城、前往庐山途中的李白作《扶风豪士歌》,描述了“洛阳三月飞胡沙”和天津桥上“白骨相撑乱如麻”的惨状,歌颂了扶风豪士“意气相倾山可移”的豪情,最耐人寻味的是结句中的“张良未逐赤松去,桥边黄石知我心”。张良是在圯桥上遇到黄石公之后才得到了兵书,成为帝王师,在功成后身退。这里所说的实际是李白自己的理想,他总是幻想着自己能够生逢乱世,得到一展雄才大略的机会,力挽狂澜之后功成身退。在盛世,他愿意做天子身边的文学侍臣,像司马相如陪伴在汉武帝身旁;在乱世,他愿意做张良、谢安,以一己之力挽救危局,功成之后退隐名山。

诗人往往善于想象,但是看不清政治形势的空想往往会导致现实抉择的重大失误。后世有人猜测李白此次隐居庐山或许也是希望能引得明主召唤,不过在当时混乱的社会环境中故意隐居博眼球、刷存在感的方式似乎不大奏效,从李白《赠王判官时余隐居庐山屏风叠》一诗中可以看到他对于现世的失望,以及对自我的怀疑和否定。诗曰:“大道割鸿沟,如风扫落叶。吾非济代人,且隐屏风叠。”

《忆秦娥词意》,现代,杨列章,国画。

大约在长安城破,玄宗奔蜀之后李白还做了两首词,即是被后世视为“百代词曲之祖”的《菩萨蛮》和《忆秦娥》,其中“寒山一带伤心碧”可以与杜甫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同看,均是表达故国之思的伤心之语。后世的王国维称李白的词纯以气象胜,可见盛唐气象并非只是豪迈开阔的广大气息,也不止于雄浑悲壮,在以精巧著称的小词中同样也可以体现。正如林庚在《盛唐气象》一文中所说的,这种气象夸大到“白发三千丈”时不觉得夸大,细小到“一片冰心在玉壶”时不觉得细小。《忆秦娥》从“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到“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忍不住使人泪下,这种无可奈何之情,虽明写闺怨却直抒作者心中的故国之思。

《永王东巡歌》,现代,林凡,工笔国画。场景取自李白《永王东巡歌》中“试借君王玉马鞭,指挥戎虏坐琼筵”诗句,这首诗从政治角度来看,其中的悖谬不经之处实在不胜枚举。

如果李白仅仅是在庐山的屏风叠吟诗作曲寄托故国哀思,那么他便不会有后来的牢狱之灾,更无须在垂暮之年长流夜郎了。可惜谪仙人的安稳人生先是被安史之乱打断,后又被永王拉下了深渊。

在政治上幼稚如童子,或许更是功名之想压过理智,他满怀欣喜地投向了许多士人竞相逊避的永王一方。相形之下,与李白有深厚交情的崔祐甫在永王厚礼相邀时坚决装病不出,因为他早已看出了“王心匪臧”;而与李白同为“竹溪六逸”的孔巢父则抱着避祸的态度躲藏了起来,混迹在老百姓当中,坚持不加入永王幕中。只有李白,在写了《别内赋诗三首》之后就匆匆告别妻子宗氏随韦子春下山了,其第二首曰:“出门妻子强牵衣,问我西行几日归?归时尚佩黄金印,莫见苏秦不下机。”诗中充满了豪情壮语,似乎是调侃妻子的阻拦,要她等着看自己功成归家的那一日。那时的李白不会想到,妻子等来的只是自己被捕下狱的消息。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