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高考作文题戳中无数人:无论和谁相处,都需要《被讨厌的勇气》

2024高考作文题戳中无数人:无论和谁相处,都需要《被讨厌的勇气》
2024年06月19日 19:30 用户6387471360

2024高考作文题出炉,瞬间冲上热搜。

其中全国甲卷的作文题,引起了大家的深深共鸣。

这道题目,表面上看,说的是人与人交流沟通问题,实际上,这也反映了无数人的真实社交现状。

多少人饱受人际关系的苦恼,因为害怕被拒绝,害怕产生冲突,所以压抑着自己的真实想法。

多少人因为担心关系的破裂,哪怕遭受误解,也会默默咽下委屈,将情绪调成静音。

但一味地讨好与妥协,其实是一种逃避,永远没法解决真正的问题。

正如《被讨厌的勇气》所言:

“无论多么困难的关系都不可以选择逃避,必须勇敢去面对。最不可取的就是在‘这样’的状态下止步不前。”

这本书是日本作家岸见一郎和古贺史健,基于阿德勒心理学所创作的哲学著作。

书中以一位哲人与青年对话的形式,将人际关系难题抽丝剥茧,帮无数读者克服了害怕被人厌恶的心态。

一个人只要有了“被讨厌的勇气”,才能摆脱他人目光的约束,将所有的关系处理得游刃有余。

害怕被人讨厌,是一个人痛苦的根源

阿德勒曾说:

对认可的追求,才扼杀了自由。由于不想被任何人讨厌,才选择了不自由的生活方式。

很多时候,我们太关注外界的评价,不惜隐藏锋芒、磨平棱角,也要套进别人设定的条条框框。

生活就是这样,无论你多完美,都有人挑三拣四;不管你怎么做,都有人指指点点。

过度在意别人的看法,只会让自己畏手畏脚,寸步难行。

在《被讨厌的勇气》一书中,哲人分享了两位咨询者的故事。

第一位咨询者,是患有“脸红恐惧症”的女学生。

自从有了心仪的对象后,原本开朗的她,变得内心敏感、神经紧绷。

甚至,她一到人前就抑制不住地脸红,根本无法正常与他人交流。

碍于这种症状,她将主动向对方表白的计划一拖再拖。

她还不停地抱怨:“我之所以不能和他交往,都是因为这个莫名其妙的恐惧症。”

就这样,她一次次与喜欢的男孩擦肩而过,饱尝爱而不得的煎熬。

第二位咨询者,是梦想成为小说家的年轻人。

他在脑海中构思情节时,总会忍不住联想到被出版社拒绝、遭身边人取笑的尴尬场景。

因此,他迟迟不敢下笔,没有完成过一部作品,也从未参加过任何征文比赛。

他还时常苦恼地向旁人解释:“平时工作这么忙、时间也有限,我哪有写小说的机会呢?”

结果,一年又一年过去,他始终一事无成,陷入了无尽的懊恼中。

他们找到哲人排解困扰,哲人却说:痛苦都是由他们自己造成的。

女学生其实是害怕被仰慕的人否定、遭受失恋的打击,才主动为自己捏造脸红的窘境。

年轻人也是担心得不到外界的认可、直面读者的差评,才刻意找各种借口逃避写作。

他们为了避免冲突,不断压抑自己的真实想法,甚至还给自己制造出各种借口。

这种逃避,如同把头埋在沙子里的鸵鸟,因为惧怕幻想出来的异样目光,也错过了遇见更多美好的可能性。

而生活中,不乏这样的人:

生怕别人说自己一句不好,宁愿假装高冷,独来独往;

不敢跟任何人发生冲突,只能压抑不满,事事顺从;

唯恐面对失败带来的非议,所以提前选择了放弃。

莫言曾说:

这个世界,总有你不喜欢的人,也总有人不喜欢你。这都很正常。

世人千千万万,三观、认知和生活环境各不相同,谁又能做到被所有人喜欢呢?

别人如何看待你,那是别人的事;日子应该怎么过,则由你自己决定。

倘若你非要将别人的想法,放在自己的心上,只会让自己徒增烦恼、不堪重负。

委屈了自己,未必就能讨好别人

历史学家许倬云讲过一个故事。

有位学生聪明伶俐、品行端正,却不受老师和其他同学的待见。

因为每次有人跟他讨论问题时,他从不反驳或质疑,总会附和道“是是是”。

如此一来,他不仅压抑了自己的真实想法,还给不了对方有效的反馈。

许倬云对此也很不满,问这位学生:“为什么我话还没有讲完,你就说‘是’?”

学生愣了一下,回答说:“我习惯了。”

他听后哭笑不得:“你能永远讨好别人吗?你跟别人说‘是’要有明确的分寸,否则到最后,你讨不了好,还会觉得很委屈。”

一次次放弃底线、委曲求全,只会造成自我的贬值,引来旁人的轻视。

我们总以为,委屈了自己,成全了别人,就能换来皆大欢喜。

殊不知,你越是处处妥协,事事退让,对方就越得寸进尺,步步紧逼。

在《被讨厌的勇气》中,与哲人对话的青年,诉说了自己的苦恼。

他有一个年长3岁的哥哥,性格乖巧懂事,学习运动样样精通。

从小到大,父母就更加宠爱哥哥,还经常拿他和哥哥比较,嫌弃他不够优秀。

为了讨父母的欢心,他放弃了自我,丢掉了喜好,凡事都听从父母的安排。

从上什么兴趣班、读哪所学校,到跟谁交朋友,他全都交由父母做主。

然而,父母将他的百般迎合,都当成了软弱和无能,还变本加厉地对他指手画脚。

大学毕业后,父母要求他像哥哥一样,接手自家的印刷厂。

但他不喜欢经商、跑业务,想在学校图书馆当管理员。

他本以为,自己无数次的讨好,或许可以换来父母的一次理解。

没想到,父母一听就大发雷霆,指责他太过任性,跟他的关系也越来越僵。

想起蔡康永说过的一句话:

如果什么事情都指望着自己去符合别人的期望,终究有一天你会感到很吃力。

总有一些人,费尽心思地取悦全世界,却唯独辜负了自己。

只可惜众口难调,不管你怎么做,都无法让所有人都满意。

所有的讨好与逢迎背后,都是一种对真实关系的逃避。

那些你委屈自己换来的妥协,终会化成一根根利刺,狠狠扎在你的身上。

不要用无数次的折腰、无底线的奉承,去换得对方漠然的低眉和自己满腹的委屈。

与其费力不讨好,白白受折磨,不如敞开心扉,大胆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想法。

不再刻意逢迎,不再压抑自己。

当你开始善待自己,真诚待人,你才能收获一段真实而自由的关系。

允许被人讨厌,才是自由的开始

《被讨厌的勇气》里有一段话,戳中了很多人的内心:

如果可能的话,我们都想毫不讨人嫌地活着,但八面玲珑地讨好所有人,是不可能实现的事。

想要行使自由,那就需要付出代价,而在人际关系中,自由的代价就是被别人讨厌。

一个人若是坚持自我,为自己而活,或许会招来外界的不解、责备和厌恶。

可当你能平和地表达出自己真实想法,往往更容易赢得他人的尊重。

因为,人与人之间最高级的交往法则,就是真诚。

人际关系学大师卡耐基,在书里讲过大学教授佩罗莎的故事。

佩罗莎性格内向,不擅长与人沟通,但工作能力非常出色。

领导看中她的能力,就将她调到校长办公室,做校长的助理。

刚开始做助理工作时,她努力做到让每个人都满意,有时候为了讨得别人的欢喜,甚至会委屈自己。

和上司交流的时候,她非常小心谨慎,上司吩咐的每一样工作,她都严格执行,哪怕熬夜加班也会当天完成。

但因为她沉默寡言,上司认为她缺乏独立性,在一些小事上不能提供自己的判断;

给同事传达任务的时候,她会尽量温和一些,以防对方有抵触情绪。

但也正因为这样,其他人根本不听她的话,甚至还说她仗着校长的名头耀武扬威。

那段时间,她过得十分憋屈。

明明自己已经尽职尽责,在为所有人考虑,可为什么对方不仅不领情,还对自己有意见呢?

后来,她索性不再去想这件事,也不再像以前那样刻意地去讨好所有人。

没过多久,她就发现,大家都和她亲近了,再也不像以前那样充满偏见了。

她的上司对她说:

“佩罗莎女士,你是一位优秀的助理。你非常诚恳,并且很热心。尤其难得的是,你能够平等地对待大家,而不是刻意讨好他们。正因为这样,大家都喜欢你,也愿意和你交往。”

当她不再讨好后,反而收获了一段自在的关系。

很多人听完这个故事,都很奇怪,为什么当一个人不再讨好大家的时候,反而会得到他人的欢迎呢?

对此,卡耐基回答:

这是因为当你不再讨好大家的时候,你对待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大家感觉你是一个公平、诚恳的人。也正因为这样,大家都会欢迎你,和你成为朋友。

要知道,任何需要用巧言令色来维持的关系,都是错的。

需讨好的都是虚情,要恭维的都是假意。

一段关系最好的样子,就是大家都能按照彼此的意愿,做最真实的自己。

如果在一段关系里,你总是以低位的姿态去讨好,不能说你想说的话,不能做你想做的事,不能表达你想表达的感受,那这段关系,就变成了一份责任义务。

基于义务去工作,那份工作就会变得无趣;基于责任义务去社交,这段关系就会变得功利,只有无聊,没有快乐和自由。

高尔基曾说:“对人要好,但不要讨好。”

人际关系如同难解的谜题,你好与不好是一回事,被人喜不喜欢又是另一回事。

我们的生命,不是因为讨別人喜欢而存在的。

总想着讨好别人,换来的往往不是别人的高看,而是自我的损耗。

人这一生,先有能力爱自己,才会有余力爱别人。

先做真实的自己,你才会吸引到更多同样真诚的人。

每个人都要学习与他人相处。有时,我们为避免冲突而不愿表达自己的想法。其实,坦诚交流才有可能迎来真正的相遇。

今年全国甲卷的语文作文里,出现这一道题目。

我想,这或许也是出题者,对考生们上的最后一课。

上了大学,以后出了社会,就免不了要和人打交道。

但是如何在与人相处时,拥有被讨厌的勇气,不害怕冲突,这是课本里学不到的知识。

因为,真正的相遇,看似是人际关系的问题。

实际上,世上所有的相遇,到最后,都是为了遇见我们自己。

我们终其一生,都是在找到最真实的自我,并勇敢地做自己。

不因为位卑而讨好逢迎,也不必担心关系的破裂而心生畏惧。

正如《被讨厌的勇气》中所言:“活在害怕关系破裂的恐惧之中,那是为他人而活的一种不自由的生活方式。”

比起别人如何看待自己,你更应该关心的是,自己的真实感受如何。

要知道,你的幸福从来不需要别人买单,你的自由,也永远只取决于你自己。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