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叛逆,是父母对孩子最大的误解!父母读懂了,孩子就“有救”了!

青春期叛逆,是父母对孩子最大的误解!父母读懂了,孩子就“有救”了!
2024年06月21日 19:31 用户6387471360

作者:暖爸老白

是不是青春期的孩子,都格外难搞?

儿子今年14岁,读初中二年级。在上初中之前,他是一个可爱的小暖男,吃什么都想着妈妈,特别贴心。

但最近这一年多,那个懂事的儿子不见了。

情绪低沉,不爱说话交流,一不高兴就锁门。

脾气暴躁易怒,一言不合就给你甩脸子,发脾气。

平时商量个什么事,想让他多看看书,少玩点手机,我就像忠臣死谏一样,要不停留心观察儿子的脸色,得趁人家心情好时才开口。

否则,又是一场口舌之争。

学习的事更是不允许你过问,我但凡稍微关心下考试成绩,督促下学习,就会触及他那敏感的神经,上纲上线的跟你吵架。

上班累了一天,到了下午,一想到回家还要看孩子的脸色,真的身心俱疲。

那天,因为老师给我发信息,说孩子最近作业有些应付,马虎出错,让我督促下他。

晚上,看着儿子心情还不错,我就提醒他,写作业时用点心,不要应付。

容易出错的地方可以整理成错题本,常看常新,以免简单的地方失分......

我话还没说完,儿子就烦躁的站起来,急赤白脸的冲我吼:

你能不能别天天叨叨这点破事?!

天天就知道让我学习,写作业,我没写吗!

你什么忙也帮不上,就知道添乱,说些没有用的废话!

我很生气:

我怎么帮不上忙了,我没天天送你上学,没给你买好吃的吗?

儿子不耐烦的挥挥手:

那是你愿意!我又没让你给我买!

然后狠狠关上了房门,在房间里摔摔打打。

我都快被气死了,手都在发抖。

我不知道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会得到孩子的这样的对待?

甚至发狠想,以后再也不管你了,你爱怎么样就怎么样,好坏也跟我无关!

可冷静下来,看着儿子那瘦削的背影,我的心又软了。眼前这个倔强可恨的少年,曾经是那样可爱,依赖妈妈的小男孩。我怎么能真的放手不管他呢?

我真的非常焦灼,为什么那么可爱贴心的儿子,会突然变成一个逆反不讲理的“小混蛋”?甚至看我像看仇人一样?

直到看到一句话,家长教育孩子,最忌讳用“蛮力”!一定了解孩子的年龄发展特点,才能更好理解孩子的行为,也才会知道如何去正确引导孩子。

我才突然醒悟过来,开始静下心来去看见孩子,了解孩子,思考如何调整的方法。

实际上,青春期,是人生的第一个“更年期”。孩子在青春期,需要从儿童过渡到成人。

在这个阶段,不管是生理上的成长,激素水平的变化,还是心理意识的萌发,都处在高速变化之中。

比如,对情绪影响非常大的皮质醇和血清素水平,出现了明显变化。所以,孩子的情绪会表现得非常阴晴不定。

在内部激素高速变化的同时,他们还伴随着外在的学业等各方面压力,很容易诱发出情绪的巨大波动。

青春期的敏感易怒,就是这样产生的。

另外,在青春期阶段,孩子迎来了大脑发育的“第二个关键窗口”。

这个时期大脑最大的一个变化,是“前额叶皮质”。

前额叶皮质主导人的思维功能,比如控制情绪的能力,自我认知,共情力等。

表现出来,就是孩子控制冲动的能力不足,感受能力倒退。

青春期孩子的喜怒无常,暴躁叛逆,正是身体激素和大脑结构发生变化的双重作用下发生的。

所以,家长多了解一些青春期的知识,和孩子的心理,有2个好处!

首先,心态上会淡定很多,即便被孩子激怒,也能尽快恢复理性,继续用正确的方式引导孩子。

其次,家长也会更容易接纳孩子的问题,理解孩子的情绪,在最大程度上减少亲子矛盾和焦虑。

知道了这是孩子自我成长发展的正常现场,让我焦灼的心平复了不少。

当我的心静了,面对孩子也变得非常平和,更有底气和力量去跟孩子沟通。

我用了2个方法,去化解孩子内心的愤怒和焦虑,让孩子整个人也变得平和下来,慢慢静下来,跟我们详细地探讨了学习、手机以及未来想要过怎么样的生活。

整个过程中,孩子都是在一种积极、昂扬的状态里,自己在思考,在规划,我感觉他浑身都发着光,那种欣慰的感觉让我们全家人都惊喜不已。

下面我就详细分享一下我的具体做法,也希望可以帮助到你,给你一些借鉴。

1、一定要尊重青春期孩子的“主权”,把做主的“空间”还给孩子,让孩子有自我掌控权

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说过:

一切人际关系矛盾,都起因于对别人的事情妄加干涉,或者自己的事情被别人妄加干涉。

我才意识到,原来跟儿子的很多次冲突和矛盾,都是因为没分清什么是我的事,什么是儿子的事。

首先就要做好“责任分离”,简单来说,就是看谁需要真正对这件事负责。

谁具体要做,那就是谁的责任,就应该由谁来做主。

比如儿子学习的时间,先要休息一会,还是先写作业,剪什么发型,房间乱不乱...都是他的事情。

那就是属于他的责任和主权,应该由他来做主。

但我总是控制不住,提出建议和指导,希望孩子按我的要求来。

如果儿子不同意,我并不会轻易放弃,而是会寻找机会继续劝说。

最终,儿子大发脾气,说一些愤怒的话,我也会感到被伤害,又去指责他。

现在,我明白了,青春期的孩子需要自己的“说了算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他不希望别人干涉,或指手画脚。

所以,再面对我看不惯的事情,我也牢记“这是儿子的课题”,绝不给出批评或建议。

过去,因为儿子洗澡这件事,我们不知道爆发了多少次争吵。

我让他早点洗,早点睡觉,他偏偏要半夜才洗。

这是因为,他用隐形对抗的方式告诉我,“洗澡是我的事,只能我说了算。”

洗澡对于儿子来说,不再是简单的一件小事,而是跟我对抗夺权的工具。

明白这一点之后,我不再关注他洗澡的时间和频率,愿意几点洗就几点洗,几天洗一次就洗一次。

我想开了。等他上了大学,我还管的到吗?只能由他自己来决定。

慢慢的,儿子发现我不管他了,其他方面的说教催促也少了很多。

他开始按自己的想法去执行。我观察发现,其实我不催了,他反而不会拖到很晚才洗。

我“放权”了,把做主的空间还给儿子,他斗鸡一样的姿态也逐渐软化下来。

得到自我掌控权利的儿子,整个人都变得平和起来,跟我们家长的关系也越来越和谐。

2、先稳住我们自己,再帮孩子疏导情绪,做好孩子的“情绪过滤器”

青春期的孩子由于激素和大脑发展的变化,导致他们总是很容易陷入情绪风暴。

很多时候,他们也不是刻意爆发,发脾气之后也会后悔自责,但就是被情绪牵绊,不知道该如何摆脱。

理解了这一点,家长首先需要把自己的情绪稳住。

之前,每次儿子冲我吼叫,说一些伤人的话时,我总会抑制不住的愤怒难过,整个人都会现在情绪里,要么跟儿子硬碰硬,要么自己崩溃大哭。

然后没几天,又陷入一次同样的循环。

这样的煎熬让我睡不好,心情不佳,整个人的状态都很差,更别提帮助孩子了。

现在,我明白了儿子阴晴不定,暴躁易怒的本质原因,首先在情感上,就能接受了,不再跟孩子置气。

在稳住自己心态的基础上,我会给儿子释放的时间,让他把情绪发泄出来。

我不再制止他,像过去那样指责他:

你又怎么了?凭什么总给父母脸色看?

当妈欠你的吗?越大越不懂事了!

这样的回应方式,就像是去堵住孩子的情绪,不允许他有情绪不稳定的时刻,反而会让孩子的情绪更加猛烈。

那天,儿子因为作业留的多,整个人都很烦躁。

他写着写着作业,突然用力把课本摔在地上:

有病啊!留这么多作业,还让不让人睡觉了。

过了一会儿,看他情绪稍微平复后,我给他送去爱吃的哈密瓜和饮料。

这作业真是太多了,都上了一天课了,真是要把人累死啊。

儿子没说话,但神情放松了不少。

我问他:

要不你别写了,反正也都会了,妈妈给你签字,早点睡觉,身体健康最重要。

儿子犹豫了一下,说:

我还是写吧,大家都写,而且我们这个老师要求挺严格的,哎,上课可认真了。

吃完水果,他又重新埋头写了起来。

晚上睡觉前,他特意走到客厅跟我打招呼,让我也早点睡。

我当时表面平静,可内心却感慨万千,甚至感动的有点想哭。都不记得有多久,孩子没有主动关心过我了!

当我们父母接纳孩子的情绪,对他共情,孩子会觉得父母理解他,尊重他的情绪。

孩子也更容易从情绪风暴里走出来,回归到通情达理、可交流的状态。

就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在我的改变和引导下,儿子的脾气越来越柔和,情绪也稳定了很多。

虽然偶然还有急躁,不耐烦的时候,但我总会先问问自己,有没有干涉孩子的课题。如果没有,我就接纳他的现状。

毕竟,连成年人都做不到没有情绪,何况一个青春期的孩子呢?

跟儿子斗争斗勇的过程中,我深深的体会到,当妈妈很难,给青春期的孩子当妈更难。

但只要我们愿意放下父母的权威,去真正看见眼前这个孩子,就会明白,这个让人气恼,叛逆厌学,一身毛病的孩子,其实也是迷茫和不安的。

理解了他们的内心,我们就会多一些接纳,用更稳定、更平和的状态,去跟孩子一起看见困难,面对困难,陪伴孩子不断超越、成长,顺利度过青春期。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