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勃的东南亚,时代洪流中的胡志明市

蓬勃的东南亚,时代洪流中的胡志明市
2024年06月19日 21:02 卷宗Wallpaper

作为越南蓬勃发展的大都市,胡志明市充满了各种可能性。在这里,有街头美食、历史老巷和鸣笛声此起彼伏的摩托车,也有闪耀的新摩天大楼、设计风格前卫的艺术中心和精致的法式糕点店。它们彼此碰撞,交相辉映。

上图:从The View的屋顶酒吧俯瞰胡志明城市全景——左侧高达461m的粉色高楼是越南国内最高的摩天大楼Landmark 81;中间的白色高楼是César Pelli设计的Vietcombank Tower;右侧高楼是Carlos Zapata设计、带直升机停机坪的Bitexco Financial Tower。

下图:从胡志明博物馆的龙屋码头欣赏城市景观,河对岸为摩天大楼Landmark 81。

初到胡志明市,迎面而来的是想象与现实的强烈碰撞。几十年前,在这座城市里,你可能会看到自行车在挂着灯笼的街上晃悠前行,水牛在浑浊的水里晒着太阳。但今朝已非昔日能比。当下的胡志明市,俨然一座现代化大都市。

胡志明市是越南的商业中心,拥有900多万居民和至少700万辆摩托车和电动车。

乘坐出租车行驶在满是摩托车的市郊,鲜少遇到骑自行车的人,也碰不到动物(或许,除了几只袖珍贵妇犬)。而当车辆逐渐朝熙攘的街道驶入,就会看到两旁排屋建筑的底层全是霓虹灯闪烁的商铺;大片的狭缝住宅鳞次栉比,带玻璃幕墙的办公大楼或酒店穿插其中。受限于建筑空间和房产税政策,越南各地涌现大量宽度不足三米、高度超过十层的狭窄建筑。这么看来,城中设计的一致性有着一份人为的特立独行感——毕竟,胡志明市是一座被推着要脱颖而出的城市。

由当地华人建造的玉皇庙建于上世纪初,是城中吸引游客的热门地标。

在城市历史核心区,一种秩序感油然而生。殖民统治时期(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上半叶),法国人把建于400年前的老城几乎夷为平地,而后建造至今仍影响市中心规划的方格网布局系统。这里有许多传奇建筑,比如上世纪初的玉皇庙(一座如迷宫般的寺庙,有着洋红色外城),抑或是Villa le Voile别墅——在精通建筑修复的伦敦公司Stonewest和佛罗伦萨机构Palazzo Spinelli的帮助下,这座华丽的法式豪宅正在变为文化中心。

上图:建于1966年、由当地建筑师吴曰树设计的统一宫被视为胡志明市后殖民现代主义的典范,该建筑外立面采用了灵感源自竹子的石格设计。

下图:统一宫一直保留着始于上世纪中后期的室内装饰风格,比如这间搭配红色丝绒和软垫门的豪华影院。

建筑师吴曰树设计的统一宫(Independence Palace)也在附近,这座建筑于1966年建成后取代了被炸毁的法式豪邸,现在更被视为越南后殖民现代主义的典范(这种建筑风格属于热带现代主义的一个分支,借鉴了世界各地的极简设计理念,再经过改良以适应越南炎热、潮湿的天气)。在不到十年后的1975年,北越的坦克向南开进,由此结束了法国撤军后越南国内长达20年的内战。一年后,因战败而不复存在的南越首都被赋予了一个新的名字——胡志明市。而它的旧时名称“西贡”,就此隐入历史。

上图:在胡志明博物馆门前,一群参观者聚在胡志明雕像旁拍照留念。女人们身着五颜六色的“ao dai”,这是一种传统的越南服装,由一件开衩的长外衣和长裤组成。

下图:Bui Vien步行街是城中夜生活的热门地,街道两旁的摊档和酒吧吸引了大批游客。

战争的结束带来了和平,但历史表明这里向来是一个纷争不断的城市。如今的矛盾在于——曾经的西贡人到底希望胡志明市成为什么样的城市。发展上晚于周围其他国家的越南,目前是亚洲发展最快的经济体之一,而胡志明市正是城市发展的动力之源。但在快速发展的同时,这座城市能否优先考虑宜居性,同时也尊重遗产和培育创意社区呢?

极具胡志明市特色的热带城市街头风景。

阮氏艺术基金(Nguyen Art Foundation)是胡志明市的大型当代艺术收藏机构之一,机构负责人Bill Nguyen认为,“虽然这里原本的浓厚的、富有层次的历史常常被现代生活冲淡,但若是你知道去哪里寻找,就会发现层出不穷的惊喜。”他出生于越南首都河内,2017年一路向南搬来这里。他觉得胡志明市是一座移民城市,“一直是越南的大熔炉。”他还说,“这里之所以成为我的家,是因为对多元化的包容和接纳。在这里,你可以做真实的自己,你可以成为任何人,不会受到评判。”

上图:阮氏艺术基金(Nguyen Art Foundation)。

下图:在位于Thu Duc区的阮氏艺术基金会,艺术家Nguyen Phuong Linh站在她的作品《Rubber, Soap, Tobacco》旁。这件装置作品关注许多被住宅开发项目取代后消失的旧工厂。

《Rubber, Soap, Tobacco》

城市化进程正在胡志明市疯狂蔓延,既为包括首都在内的越南其他城市树立了榜样,同时也发出了警示。阮氏艺术基金的永久艺术装置《Rubber, Soap, Tobacco》便被视为对日新月异的越南城市的一种评述。装置由河内艺术家Nguyen Phuong Linh创作,由三个利用标题中的商品(橡胶、肥皂、烟草)制成的大立方体组成。装置的气味弥漫在狭小的展厅里,当观众围着立方体走动时,就会发现气味也在发生着变化。

胡志明市城市化进程中新旧混杂的城市景观。

Phuong Linh在河内长大,她经常骑自行车经过生产上述商品的旧工厂。这些鲜活的战时遗迹依然散发着激发艺术创作的灵感。它们是越南工业历史中的重要遗产,但如今正受到开发商的威胁——他们热衷于兴建公寓楼,想以此取代旧的工业场所。在Phuong Linh看来,艺术品就和生活中的其他有机物一样,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形,但没人能准确预测变形的程度。“我无法控制作品会如何退化,但这也是艺术创作的一部分。我们不知道什么会被毁坏,什么又会被保留下来。”

Foster + Partners在胡志明市设计的Techcombank总部。

Büro Ole Scheeren设计的越南城市新地标效果图。

G8A Architects在胡志明市设计的FPT Software的新总部是生物气候建筑的代表——利用当地气候实现可持续发展和达到建筑使用的舒适度。

今天的胡志明市与半个世纪前的西贡相比,早已不可同日而语——这一点在西贡河东岸体现得最为明显。河东岸作为新开发区,吸引了大量投资和知名公司入驻。Foster + Partners建筑事务所正在规划环球城的发展蓝图,预计占地为1,170,000m2,将兴建公寓、别墅、学校、医院和购物中心。与此同时,Büro Ole Scheeren正在设计一组可俯瞰河流的亲生命高层建筑。每个项目都雄心勃勃,Phuong Linh却对此持怀疑态度,“我忍不住想问,这些项目到底为谁而建?谁又能真正住得起这里?”

Mia Design Studio总部位于Thu Duc区,整座建筑宽敞明亮,拥有被绿叶覆盖的外立面(图为庭院花园)。

在西贡河东岸的一系列大型项目建设中,越南本土的建筑人才正在悄然崛起。Vo Trong Nghia(VTN Architects建筑事务所)和Nguyen Hoang Manh(Mia Design Studio设计工作室)便是越南建筑师里的佼佼者,他们正在倡导为胡志明市打造一个更绿色的未来;与此同时,希望为越南培养出以社区为导向、注重可持续发展的下一代建筑师。

上图:Tropical Space设计的、位于Tan Binh区的Premier办公楼,是一座生物气候建筑,共七层,采用多孔砖墙设计。

下图:Tropical Space的建筑师Tran Thi Ngu Ngon和Nguen Hai Long在Premier办公楼。

Premier办公楼

在市中心西侧,越南本地建筑事务所Tropical Space于2022年用砖建成了Premier办公楼。出生于同奈省的联合创始人Tran Thi Ngu Ngon说:“我们的理念是让自然世界进入室内。阳光、微风,甚至是雨水都能帮助打造室内环境。我们不想对抗大自然,而是想要拥抱自然。”这座七层楼高的生物气候办公楼采用有树木穿插的缓冲层和穿孔墙,力求最大限度地引入自然光,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阳光带来的热量。Thi Ngu Ngon说,希望将办公人员与外部世界温柔地连接起来,如此一来,有利于激发人们的创造力。

A21studio设计的The Myst Dong Khoi酒店。

由A21studio设计的The Myst Dong Khoi酒店也坐落在殖民风格的城市方格布局里,它与近期翻新的Park Hyatt Saigon酒店相比显得十分低调。这座18层高的酒店作为越南亲生命建筑师的一个典型案例,其突出特点在于开了密密麻麻方形窗口的白色的外立面,生机盎然的绿色植物穿过其间,但当你走进酒店时,又会发现它对城里消失的遗迹发出了一种微妙的悲叹。十年前,开发商拆掉了附近有200年历史的Ba Son造船厂,以腾出空间建造高层公寓楼。A21studio则利用从船厂回收的材料来装饰酒店,比如Bason Café咖啡厅里就有一个巨大的船锚。这一切仿佛成为常设的展览,在提醒着人们去思考究竟失去了什么以及它们为何而消失。

在越南第三区的一座现代主义建筑里,有当地化妆品品牌Thorakao和一家星巴克。越南是全世界第二大咖啡出口国,星巴克在当地的咖啡市场上所占份额极小。

上图:位于Nguyen Hue的咖啡公寓,一整栋楼皆为各种咖啡馆。

下图:Lacaph咖啡吧用越南传统滤杯制作的滴漏咖啡。

在胡志明市的其他地方,也能见到人们对于历史遗迹的重新再利用。尤其是充满活力的咖啡馆。城中每个街区都有一些经济实惠的咖啡馆,它们位于经过改造的建筑里,并一路延伸到人行道上。在一栋殖民时期排屋的一楼,Lacaph正在提供高品质的越南精品咖啡。

家居品牌District Eight的展厅,设计简约。展出的产品包括灵感源于越南皇室风格的棋具、Tote橱柜和Stilt扶手椅。

以越南传统文化为设计灵感的家居品牌District Eight不仅在一楼陈列室开设了舒适的咖啡区,还设置了户外座位。建筑师SgnhA为殖民时期的独立豪宅Okkio Duy Tan和中世纪联排别墅Sipply注入现代元素,并将它们改建成了咖啡馆。

建筑师SgnhA将住宅建筑改造为Okkio Duy Tan咖啡馆。

有的咖啡馆还会制作美味的甜点,在西方和越南风味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T3建筑事务所修复了一座建于上世纪50年代的现代主义住宅,采光井、百叶窗,还有让建筑与道路分隔开的花园呈现出焕然一新的面貌。在这里,你可以用咖啡搭配The Cocoa Project的手工巧克力(该品牌在甜点里加入了湄公河三角洲嚼劲十足的香蕉干,以及来自北部山区的辣胡椒)。在靠东边的几个街区,T3建筑事务所还设计了别致的法式糕点店Ivoire,宽大的窗户让高台地板沐浴在自然光中,虽然Ivoire算是一家欧式烘焙店,但店家在招牌甜品中加入了番石榴、菠萝、柿子和金柑等热带水果。

上图:米其林餐厅Anan Saigon出品的精致版越南三明治。

中图:位于歌剧院附近的高档法式糕点店Ivoire主打精致糕点,比如这款由炖苹果、柚子、卡拉卡拉香橙卡仕达酱和核桃达克瓦兹做成的甜点。

下图:高级餐厅Nén Light的室内装饰充满氛围感,主打本地食材和富有灵感的菜肴。

将传统风味融入现代之中,像是成为一场如火如荼的运动。长久以来一提到越南,便会联想到廉价的街头小吃。不过,如今从传统厨房里诞生的一系列高级餐厅正在挑战这一过时的观念。在城中米其林餐厅Anan Saigon,你可以品尝到越南三明治、越南米粉等知名街头小吃的升级版。Nén Light餐厅则在传统越南菜肴的基础上制作了主打新鲜食材的菜品。

上图:StudioDuo打造的日式餐厅Yunka。

下图:StudioDuo的建筑师Sarah Nguyen和Arturo Moreno。

StudioDuo建筑与室内设计事务所的法籍创意总监Sarah Nguyen分享道:“我在2001年来到越南,当时看到满大街都是小吃。”虽然她对为建设现代化大都市而牺牲市井生活的现状感到惋惜,但她也注意到“这种变化带来了积极的影响,比如新的融合餐厅推出了更精致的美食”。日式餐厅Yunka位于一栋兼具装饰艺术和现代主义风格的古老弧形角楼一楼,StudioDuo为餐厅重新打造了设计风格,事务所的西班牙建筑师Arturo Moreno于2015年移居到胡志明市,他将建筑本身拥有的弧形元素应用到餐厅的室内设计中,并且采用了“自然图案和形式自由的几何图形”,营造出一种流动的氛围,点缀其间的绿色植物更是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

设计后的Yunka或许能让人一窥胡志明市的后现代式未来:历史遗迹、国际化影响力和不断演化发展的叙事在这里彼此碰撞、交融,混合成一种新的享乐主义。阮氏艺术基金的Bill Nguyen说:“得失之间,这座城市即将迎来的究竟是衰落还是解放,完全取决于个人视角。从中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叙事,我们拭目以待。”

摄影:金家吉  

撰文:Joshua Zukas

摄影助理:Jiang Yuhang

编辑:hanxi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