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都不能少:童伴妈妈和32个留守娃

一个都不能少:童伴妈妈和32个留守娃
2019年11月08日 16:02 扶贫故事

2009年3月的一天,在重庆綦江打工的连红,由于疏忽,把带在身边三岁的女儿弄丢了,连红吓得不轻,一番寻找后,她在回出租屋的路上找到受惊吓的女儿。连红至今提到这件事,仍感到深深的自责,此后,连红下决心,不再在外打工。带着女儿回乡以后,她一直在老家绥阳蒲场镇七九村照顾孩子,直到做了“童伴妈妈”。摄影/马萌波

这是贵州省绥阳县蒲场镇七九村村貌,年轻力壮的村民大多常年外出务工,留下老人和孩子。常住人口4868人,0-18岁户籍儿童1256人,老年人口740余人。

连红照顾的留守儿童有32个,大部分都是父母外出打工,孩子跟随爷爷奶奶一起生活。连红平时做童伴妈妈的工作八点半上班,下午五点半下班,除了在“童伴之家”照顾孩子,还要定期进行家访,每个月组织一次大型的童伴之家主题活动。项目初期,需要不定期的做基线调查摸底留守情况,之后会定期回访。

每个月的主题活动,都得到了村委会的支持,村干部甚至当上了活动的志愿者,一起组织活动。活动有时也会叫上家长一起,给他们宣传防火防电等安全知识,让他们回去教给孩子们。

帮助孩子上户口、办理残疾证、找工作、暑假安全宣传、宣传打预防针……在连红老公的眼里,她“照顾别人的孩子比自己的孩子还要积极。”刚开始家人不是很理解,多次解释之后,家人也逐渐理解了“童伴妈妈”的工作。

家住七九村的周明明(化名)今年七岁,因父亲入狱,母亲改嫁,从小跟随64岁、身体半边瘫的爷爷一起生活,家庭贫困,连他上幼儿园的学费都交不起。连红知道后,就在当地找了一位砂石厂老板资助明明,从上幼儿园开始就给他交学费。在村委会和爱心人士的资助下,明明顺利上学了。

平日里,连红自己出钱给明明买些衣服,带点学习用品。一年后,明明现在一见到连红,都会直接叫妈妈,“一般别的孩子都叫我童伴妈妈、老师或者阿姨,他就直接叫妈妈,我真是有点感动。”

在贵州农村,大人带着孩子在田间劳作是常有的事。根据2018年8月民政部发布的农村留守儿童摸底数据显示:目前中国不满16周岁的农村留守儿童有697万人。2016年,中国扶贫基金会、贵州省民政厅在贵州启动了留守儿童关爱项目——“童伴计划”,中国公益研究院对此项目给予了技术支持。2017年1月,绥阳县作为遵义市唯一个“童伴之家”项目推进试点县,计划连续3年、每年每村投入5万元全力打造,现已惠及18836名留守儿童。

在绥阳县,像连红这样的“童伴妈妈” 有18个。风华镇溪源村42岁的张贵容也是其中的一员,在做童伴妈妈之前,张贵容也有在外打工的经历。1999年,张贵容外出打工,整整三年的时间没有回家见孩子。

2002年,大女儿在老家不慎被开水深度烫伤,家人半年后才告诉她。“每天以泪洗面,很想回家看看,厂里面的领导和同事都很关心我,都劝我等情绪平稳的时候再回去。”现在,说起这件事,张贵容仍然很愧疚。

张贵容回忆:“等儿子快过5岁生日的时候,我提前一个星期回来了。一家人聊天到12点后,再和2个孩子在床上聊到半夜2点。”由于自己的亲身经历,张贵容走上了童伴妈妈的道路,选择通过对其他孩子的关心关爱来弥补对自己孩子的亏欠。

风华镇溪源村目前有60多个孩子需要照顾,张贵容说:“具体工作,初步就是走访,详细了解我们村儿童的情况。比如:大病儿童、残疾儿童、留守儿童、单亲儿童有多少这些,然后用档案袋分类进行管理,定期跟踪他们的行踪,并实时更新,掌握这些孩子们的心理状况,进行疏导。”

13岁的女孩金灵(化名)患小儿麻痹症,下身瘫痪不能走路,由于母亲改嫁,全靠父亲照顾。父亲每天要出去干活养家,有时候要等到下午父亲回来,金灵才能吃上一顿饭。张贵容了解了这个情况后,经常去她家陪她聊天、帮她热饭、收拾碗筷,照顾她上厕所,有时候还会给她带一些书。

张贵容把金灵手机里的第一个电话设置成自己的电话,有什么需要就能第一时间拨出,张贵容也能第一时间赶过去。同时,张贵容长期和金灵的继母沟通,经过沟通劝导,现在金灵的继母也愿意照顾她了。

当“童伴妈妈”一年多了,张贵容说她和孩子们的关系也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从以前的碰面不认识到喊我嬢嬢,再到喊我张妈妈。感冒的时候有孩子给我倒开水,还有孩子为我唱《因为遇见你》……”

目前,童伴妈妈项目(原名童伴计划)已经覆盖了四川、贵州、江西、云南、湖北53个县的553个村,覆盖儿童32万余名。在贵州省,童伴项目覆盖17个县178个项目村。按照计划,3年后,张贵容的“童伴妈妈”的工作也将结束,但是张贵容希望这个项目继续开展下去,“希望社会关注“童伴之家”,让这个“家”能长期运营下去,能满足孩子更多的需要,哪怕是一个文具盒、一个书包、一支笔、一张画纸……”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