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蛋“最佳”做法不是水煮,蛋类这样吃,能消也能化,吸收好得多

鸡蛋“最佳”做法不是水煮,蛋类这样吃,能消也能化,吸收好得多
2023年11月03日 20:12 羊爸爸育儿

我和我家两个孩子一样,喜欢吃各种蛋类:鸡蛋、鸭蛋、鹅蛋、鹌鹑蛋。

一颗蛋里包含着小动物孵化到生长过程的全部营养物质,所以它的营养全面,能量很高。蛋类口感绵软,可以有各种烹饪做法。不论老少,爱吃蛋的人很多。

中医上看,蛋类是偏补的,《本草纲目》上说鸡蛋:味甘,性平,能补血,能养阴,润肌肤。

“阳化气,阴成型”,蛋的性质整体偏阴,所以想要把蛋消化吸收得很好,需要有足够的“阳气”,吃法也有些门道。

鸡蛋,吃法最多,别煮老了

对于鸡蛋,中医是分蛋白和蛋黄两部分来看的。

蛋白,也叫鸡子白,甘,凉,宣肺利咽,清热解毒。《本草思辨录》里用蛋白治疗小儿的热性拉肚子,就是取的蛋白气清微寒之性。小孩子的经络脏腑清灵,稍稍用一点偏寒凉的食疗就可以了。

蛋黄,也叫鸡子黄,甘,平,入心肾经,滋阴润燥,养血息风。《伤寒论》里治少阴病的名方黄连阿胶汤里,一副药要放两个鸡子黄。而且要趁着阿胶微微放凉的时候,放入生的蛋黄,因为生蛋黄是血肉有情之品,且又是黏黏糊糊的状态,滋阴的效果最佳。

平时我们怎么吃呢?

1. 蛋黄蛋白最好一起吃。

中医上认为鸡蛋的蛋白和蛋黄正好构成一对阴阳。单纯吃蛋白或者单纯吃蛋黄,都比不上阴阳搭配好一起吃,这样补益的作用更全面。

吃的时候,把鸡蛋的蛋白蛋清混合打散了再烹饪,相对更好消化。

2. 适合搭配葱姜一起

炒鸡蛋或者煎鸡蛋的时候,搭配一些葱花或者姜末,葱姜的辛温可以中和蛋的阴寒,用火炒或者少油煎,这类似于中医的炮制方法,可以给蛋类增加“火”的能量,中和它的阴性。尤其是对于体质虚寒,又爱吃蛋的人来说,很合适。

3. 蒸水蛋很适合孩子

鸡蛋打散后上锅蒸,出来软软嫩嫩的口感,好消化,很适合孩子。

蒸水蛋仍然有一些清火滋阴的作用,如果小孩子平时上焦容易出现热症,比如容易口腔溃疡、流鼻血、讲梦话、舌尖偏红,蒸水蛋可以安排起来。如果是脾胃虚寒的孩子,可以考虑在蒸水蛋时适当加入姜末。

4. 水煮蛋记得趁热吃,别煮太老。

水煮蛋里的蛋白蛋黄是分离的,相对不好消化。如果大家吃水煮蛋,记得不要煮到蛋白已经很脆很老的状态,消化难度更高了;也不要空腹吃凉的水煮蛋,有些脾胃弱的孩子吃了可能还会拉肚子。

加入红茶和香料一起煮的茶叶蛋相对好一些,鸡蛋会吸收茶叶和香料的温性,但要注意不能过咸和煮得太老。

5. 用蛋黄熬的油,针对皮肤问题很好用。

用蛋黄熬的油,可以治疗湿疹、烧伤、溃疡。因为鸡蛋容易买到,蛋黄也是食物,蛋黄油自己在家捣鼓也是容易做出来,所以蛋黄油也是深受中医粉老母亲们的喜欢。给孩子们用的安全有效是她们对疗法的要求之一。

鸭蛋最补阴,适合阴虚的人

鸭子平时生活在水中,相比鸡而言,阴性重些。鸭蛋比起鸡蛋,蛋腥味稍微浓一些,也更偏凉性。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在蛋类里,鸭蛋是最补阴的。

像最近秋季凉风习习,燥气比较重的天气,阴虚的人会比较难熬,常见的表现如:五心烦热,就是手心脚心总是感觉到热,盖不住被子,心里烦;有的人容易口干口渴,想喝凉水,还有的会在睡眠中盗汗,消瘦,尿黄等。看看舌头,往往是舌苔比较薄少,舌头比较瘦,舌质偏红。

这类人很适合吃鸭蛋,味甘,性凉。《彝族动物药》记载:“清虚热,清心醒脑,养阴益神。治老人体虚,阴虚火旺。”

平时早起吃白粥的时候可以配点咸鸭蛋。咸味是往下走的,入肾。经过盐的腌制,一方面压制了鸭蛋的腥味,一方面让鸭蛋滋阴、养肾水的效果更强。肾水足可以平衡心火,又加强了清火清虚热的效果。

鹅蛋、鹌鹑蛋,孕妇和老人的滋补品

鹅蛋,性平,味甘。归脾,胃经。能益五脏、补中气。适用于虚羸、消渴、营养不良等症。

鹅蛋最常见的用法是怀孕七个月之后吃一些,补充氨基酸和蛋白质。鹅蛋的蛋黄中也富含大量对人体脑部发育有很大好处的卵磷脂。对胎儿的发育会有好处。

鹌鹑蛋味甘,性平。可以补益气血、强身健脑。

鹌鹑蛋中营养物质含量丰富,比同量的鸡蛋高,而胆固醇则较鸡蛋低约三分之一,所以是各种虚弱病者及老人、儿童、孕妇的理想滋补食品。

蛋类,一天吃多少比较合适?

《食疗本草》中说鸡蛋的蛋白:动心气,不宜多食。《本草求真》写鸡蛋的蛋黄:多食则滞。鸭蛋偏凉,脾阳不足,寒湿下痢,以及食后气滞痞闷者不宜食。鹅蛋:多食易伤胃、滞气。

越是高蛋白高营养的食物,同时也越意味着身体需要花更多的能量去消化和吸收。不论古人也好,现代研究也好,都告诉我们:吃蛋必须要适量,不要吃多了呀。

我们经常遇到小孩子过量吃鸡蛋后,发烧要退烧比较困难,烧的时间要久一些,甚至要到拉出黑色的油状大便才会完完全全退烧。这是高蛋白黏附在大肠壁,身体要排出来需要时间更久些。

中医会强调生病时最好可以吃素忌口,忌肉、蛋、奶、水果。如果是本身脾胃很虚弱的,吃蛋易出现不消化、痰多、肚子胀、放臭屁等反应的人,那么就不一定需要经常吃它。

还有痰湿体质比较明显的人,身体已经比较不通畅了,舌苔已经很厚腻了,运化能力已经不足了,吃蛋也可能加重这种痰湿的状况。

也有很多人担心,蛋类吃得不够,营养跟不上怎么办?

我小时候是没多少鸡蛋或者其他蛋吃的。那时农村里的鸡蛋鸭蛋都很少。偶尔,大人们才会煎个蛋。番茄炒鸡蛋,那是没有的,番茄炒咸菜就有。过个生日,我妈讲究些就弄个水煮蛋给我。

同村的孩子们也大多是这样,从小吃的蛋确实不多。但也没见我们缺乏这个那个的什么营养。我们天天在户外疯跑,零食和水果也很少的,一日三餐,粗茶淡饭。除了我本人体弱多病些,其他人都健健康康,茁壮成长至今。

比起食物的营养好坏,中医的关注点在于人能不能去消化它。能消化,吃多少都可以。

最后总结一下,以鸡蛋为例,推荐的食用量:一岁以内的婴幼儿少吃或者不吃,六岁以内一周1~3个为宜。中国营养学会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建议普通成年人每天吃0.5~1个鸡蛋。高血脂患者,为保险起见,每周不要超过2~3个鸡蛋(黄)。

这个食用量也是因人而异,如果觉得自己或者孩子消化能力好,吃多些也是可以的。还是那句,能消能化就好,反馈式喂养,不必执着,饮食要均衡。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