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年脾虚体弱的孩子,年末喝这碗“养脾水”,搞定脾虚不添堵

常年脾虚体弱的孩子,年末喝这碗“养脾水”,搞定脾虚不添堵
2023年11月09日 21:15 羊爸爸育儿

“果果这孩子蕞近瘦得好厉害,也没怎么长高,一眼看过去,比小鱼儿矮了好多哦。”这是昨天爷爷带着小鱼儿遛弯回来,进门的第 一句话。

紧接着奶奶就说:“果果那娃娃之前是不是比小鱼儿高一截哇?”

“是呀,当时大家都说果果身体太好了,也不怎么生 病,能吃能睡能长,比小鱼儿小,还长得比小鱼儿高,蕞近怎么回事呀?”我也插入话题了,属实因为这个孩子在小区属于野蛮生长的代表,我也很关注。

“果果奶奶每天给她一大包零食,然后就去打麻 将了,本来天天就吃这些乱七八糟的,加上上半年的流感,前段时间的支原体肺炎,生了好几次病,果果就没怎么长了,人也瘦了,气色看着也不好。”奶奶对果果奶奶的做法颇有微词,后续又念念叨叨了好多。

内伤、外感夹击

导致脾胃受损,频繁生 病

别人家的事情确实管不了,就是看着孩子生 病心疼。所以,我连夜就写了这篇文章,希望宝妈们不犯同样的错误。

这位邻居家的孩子果果,一开始身体倍棒吃嘛嘛香,很明显是一位脾胃很好的宝宝,但随着胡乱吃零食,反复积食没有得到正确的处理,脾就被伤到了,这时候就算恢复正常的饮食,也很容易反复积食外感。

加上今年,新冠、甲流、手足口和这个月仍在高发的支原体肺炎,这一波接着一波的打击,让孩子本就受损的脾胃雪上加霜。

脾胃虚了

这些问题就接踵而至

1.瘦小不长个。

脾虚,则无力运化食物,孩子胃口不好,不想吃饭,无法吸收足够的营养,就会导致孩子面黄肌瘦,四肢无力,个子比同龄的孩子矮。

2.体质差爱外感。

中 医认为,“脾土生肺金”[1],脾虚肺气不固,外邪入侵,就容易外感。

3.便 秘或腹 泻。

脾虚会导致脾气不足,无力将津液输送到大肠,便便会变硬,所以会出现孩子便 秘的情况。或因为脾虚无力运化食物,有的孩子会出现一吃就拉的情况。

4.虚胖,爱起湿 疹。

中 医认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2]。如果孩子脾虚,废 物无力排出,则容易出现湿气大,痰湿重的现象。这样的孩子会形成虚胖,一运动就喘,浑身是汗,也容易出现湿 疹等皮肤问题。

5.脾气大,性格多变。

中 医认为,肝属木,脾属土,肝主疏泄,与情绪相关[3],当脾土虚弱,则肝木也容易出问题,这叫“土虚则木摇”[4]。

养脾胃就是养元 气

养元 气就是养生命

脾胃是后天之本,它主要负责消化水谷精微,并将其传输到身体的各个脏器部位。我们的机体运动的持续和气血津液的生成,都是靠着脾胃运化的这些水谷精微。

中 医上有种说法是“内伤脾胃,百病由生”[5],意思是如果脾胃的功能弱了,那么就会影响到心、肝、肺、肾其余四脏的功能。当五脏都开始衰弱的时候,各 种疾 病就会找上门来。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中 医名家给人治病,多从调理脾胃入手,脾胃好了,人自然而然就气血足了,经脉通络了,疾 病也就治 愈了。

也正是如此,像果果那样脾虚的孩子今年秋冬更要抓紧调理脾胃。

给脾虚孩子

两招高 效养脾胃法

一、儿推,健脾胃、强体质。

①捏脊:将手搓热,用双手的中指,食指,大拇指捏住脊柱两旁的皮肤,从孩子尾椎骨开始,沿着脊柱往上“爬行”,直到大椎穴处,每天捏5—10遍。

②揉腹:将手搓热,自然地放在孩子的腹部上,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按揉整个腹部。每天5分钟。

③推脾经:从隐白穴一路向上,到阴陵泉。用我们的大拇指,一边打圈,一边向上推过去,每天做上10次,孩子慢慢就会看出变化。

这3个动作都可以让宝宝的脾胃越来越强健,阳气越来越充足,然后少积食,不外感,胃口好了,吸收好了,自然而然就长得好了。

二、老生常谈补脾经,这碗百 年名方—“养脾水”不能少。

补脾胃的食疗方,我们也介绍过很多,比如熬小米油、山药粥,八珍糕啊等等,今天为大家介绍一道专门针对脾虚的健脾补脾方,不管是像果果那样积食、生 病导致的脾虚,或是脾胃本身比较羸弱的,都可以用。

本方出自《医方集解》经 典名方健脾丸,以健脾和胃为主,兼以消 食止泻。[6]

据《证治准绳》记载:“健脾参术苓草陈,肉蔻香连合砂仁,楂肉山药曲麦炒,消补兼施此方寻。”[7]

方中人参、白术、茯苓和甘草并用,即四君子汤,重在健脾益 气。再配伍山药以增强四君子汤补脾益 气的作用,同时配伍山楂、神曲、麦芽消 食和胃,针对食积进行治 疗。

做法也很简单,将上述食材洗净煮水喝即可,健脾丸重在健脾,兼以消 食,以补为主,以消为辅,故方名为“健脾丸”,为补重于消的代表方。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