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时血管也会有斑块吗

年轻时血管也会有斑块吗
2024年07月12日 15:01 和信康

不少年轻人在体检后,被诊断出颈动脉中膜增厚。然而,由于尚未达到“斑块”形成的明确标准,并且诸如坏胆固醇等心血管健康风险指标均处于正常范围,他们往往对这份检查结果并不重视。然而,近期的一项新研究却发现:即便是处于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发展阶段,个体面临的心血管事件风险也会显著上升。

血管斑块“年轻化”?

据了解,部分三四十岁的中青年群体,在缺乏慢性疾病背景、血压、血糖、血脂及尿酸水平均维持正常,且自感身体状况良好的情况下,体检结果却意外显示了动脉斑块的存在。

动脉硬化,这一由多重因素引发的血管壁增厚、弹性丧失及管腔狭窄的病变过程,是冠心病与脑梗塞的潜在威胁。过去,动脉粥样硬化主要被视为老年性疾病,但当前趋势表明,中青年人群中发现斑块的情况日益增多。

根据标准,颈动脉中膜厚度在0.9~1.5毫米,诊断为颈动脉中膜增厚,属于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厚度大于1.5毫米,诊断为斑块形成。前者是后者发展的前期,即便没有临床症状,只要出现颈动脉中膜增厚,就已存在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特征。

无独有偶,《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近期发布了一项针对4000名处于40至54岁年龄段的健康个体的新研究成果。该研究表明,在这些受访者中,有高达63%的个体其颈动脉、主动脉、股动脉及冠状动脉中,至少有一处呈现出亚临床状态的动脉粥样硬化迹象。之后在为期三年的跟踪观察,即便是在原本无症状的群体中,也有41.5%的个体被观察到动脉粥样硬化有所进展。尤为值得注意的是,在40岁的健康人群中,尤其是男性,已经能够检测到全身性动脉粥样硬化的存在;而在45至49岁的年龄段内,超过半数的人体内至少存在两处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

评估斑块危险性主要关注两个指标:

斑块的负荷,即堵塞占据血管腔的比例,如果占比50%~70%,可造成缺血症状;占比70%以上,可造成严重影响。

斑块的稳定性,不稳定型斑块一般为软斑块,表皮纤维薄,易破损,炎症明显,或者斑块有新生血管、内出血;而稳定型斑块表面是硬的,表皮纤维厚,或有钙化。

小心斑块“年轻化”,关注这些因素

动脉粥样硬化具体处于何种发展阶段,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但能确定的是,危险因素越多,动脉粥样硬化进展越快、程度越重。在不可干预的致病因素中,遗传倾向、年龄递增以及性别差异都扮演了重要角色。具体而言,有家族病史的个体患病风险显著高于一般人群,且风险倍数可达2至6倍;随年龄增长,血管自然经历重构与硬化过程。

另一方面,仍有一些可通过生活方式干预加以影响的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尿酸血症等代谢性疾病,这些均为动脉粥样硬化的关键推手;肥胖状态通过加剧炎症反应和代谢失衡,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程;而吸烟行为,包括被动吸烟,也是公认的促发因素;过量饮酒通过提升血压水平及诱发慢性炎症,促使病变慢慢形成。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