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的这两种模式很“伤心”

夏天的这两种模式很“伤心”
2024年08月02日 13:39 和信康

伏天期间,全国多地纷纷踏入“酷热难耐的盛夏模式”,晴朗无云时,干巴巴的炎热令人难耐;而一旦降雨,又转为闷热潮湿,令人窒息。事实上,无论是干燥的热还是潮湿的闷,都对心脏健康构成了不容忽视的威胁。

干热、湿热都伤心脏

气温的波动能够干扰人体自然维持的体温稳态机制,进而诱发自主神经系统的失衡,这一变化随后作用于心率与血压的调控,加剧了心血管系统的负担。据科学研究揭示,每当外界温度攀升1摄氏度,心血管疾病的总体发病风险便会平均提升6个百分点,具体到疾病类型,冠心病的风险增幅可达7%,而脑卒中的风险则上升3%。

此外,气温的上升还会微妙地改变心脏细胞的动作电位特性与心率变异性,这两个关键指标的变动直接关联到心脏的自律性,进一步影响心脏的正常工作节奏与功能。

湿热环境

人体为了维持体温稳定,会采取增加汗液排放的方式来进行调节。然而,当环境湿度较高时,这种调节机制会受到阻碍,因为高湿度会延缓汗液的蒸发速度,导致身体难以有效散热,进而促使心率加速。

值得注意的是,即便在温度相对温和,如34摄氏度的潮湿环境中,人体也可能面临心血管系统的紧张状态。相比之下,若是在干燥条件下,人体能够更好地通过汗液蒸发散热,从而允许在更高的温度阈值下,如高出7摄氏度,才达到相同的心血管紧张水平。

干热环境

随着人体新陈代谢与血液循环的加速,皮下血管发生扩张,血流量显著提升,这一变化显著加重了心脏的负荷。

与此同时,交感神经系统的活跃促使心率加快,心肌的耗氧量也随之增加。特别是在外界环境干燥的情况下,汗液的大量蒸发导致体内水分与电解质平衡被打破,血液变得更为黏稠,进而增加了心肌缺血与心律失常的潜在风险。

无论是干热的还是湿热的环境,高温都是一个共同的危险因素,它能引发严重的热射病。热射病作为一种严重的热应激反应,可对心血管系统造成广泛影响,包括但不限于心肌功能的抑制、心脏传导系统的异常以及血液流向的重新分配,这些都极大地威胁着人体的健康与安全。

高温还会给心脏带来这些负担

除了温度的“直接伤害”,炎热的天气里,心脏还会遭到一系列“打击”。

情绪影响

心理学领域存在一个术语,即“气象情绪效应”,它揭示了人们的情绪状态与天气变化之间的微妙联系。当步入每年的七、八月,持续不断的高温天气往往会加剧个体的情绪波动,使得心情更容易变得烦躁不安。这种情绪上的“高温”状态,在极端情况下,可能导致“情绪中暑”,表现为个体更易与他人产生摩擦或争执。

值得注意的是,当情绪处于激动状态时,人体的生理反应也会随之加剧,其中包括心跳的加速、心肌耗氧量的上升,以及心脏所承受负荷的增大。这一系列变化进一步凸显了情绪与身体健康之间的紧密联系。

睡眠变差

据了解,人类存在季节性睡眠,夏季睡眠相对较少。炎热的天气也会让人辗转难眠,且昼长夜短,易睡眠不足,提高血压和心率的平均水平,增大心血管系统的工作压力

出汗增多

当气温攀升且气压偏低时,空气中的氧气含量会相应减少。在这样的环境下,人体容易大量出汗,导致体内水分流失,进而使血液变得更为黏稠,血液循环速度减缓。这种变化不仅增加了心血管系统的负担,还容易引发血管堵塞的风险,特别是可能导致心肌缺血的情况发生。更为严重的是,长期或急剧的血管堵塞还可能诱发心肌梗死、脑血栓等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

学会夏季心脏“保健法”很重要

气温太高会对心血管非常不利,尤其是65岁以上年长者和慢性病人群。建议大家生活中做好“护心”防护。

时刻补水

夏季即使不渴,身体也容易脱水,应持续补水,而不是只在口渴时喝水,同时要减少摄入含咖啡因或酒精的饮品;最好喝常温的白开水,不要喝冰水,可适量饮用含电解质的饮料。

高温时段少外出

每天最热的时间段为中午12点到下午3点,尽量避免户外活动,这个时间段患上热相关疾病的风险更高。外出时不要一直暴晒,若需要在户外活动,应隔一段时间在阴凉处休息几分钟。

遇事勿急躁

急脾气的人时常提醒自己,做事三思而后行,遇事摆正心态,不要急躁。一旦感觉到自己的愤怒在冒头,最好借机离开一下,比如接个电话、续点茶水等,之后深呼吸几次,用冷水洗洗手,让自己放松冷静下来。

康小盒,是和信康自主研发的医用级可穿戴设备,在小巧灵活、便于携带的基础上,更将心电、血氧、血压、体温以及心率变异性集于一体,并已获得二类医疗器械认证。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