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期的通讯技术是什么状态呢?简单概括起来就是三句话:近距离用电话,远距离靠电报,海底光缆最可靠。
一战之前的1895年,意大利人发明了无线电收发报机。
1897年,电话在美国诞生了。 一战期间,使用长波通讯。 二战的时候,超短波通讯已经实现,甚至还能像接力赛那样,进行长距离接力通讯。 二战时期夜战电话已经开始广泛在作战中应用,比如美军的EE8,在战前用的是铝制的笨笨的箱子,后来变成了体积小点的塑料,外部是帆布做的。
日军也有便携形的供电电话,一部分是自己生产,一部分是从美国进口的。 英国军队在部分作战时使用莫尔斯电码进行联系,但通讯信号无法持续,是时断时续的,只能使用密码,比电报要先进,但跟现代意义上的电话还有区别。
而且由于日本跟英国是交战国家,这种技术,日本军队是无法掌握的。
二战前,SCR-300电话诞生,当时产量很小,只给美国总统和他的保镖配备,到了二战中期才开始给美国海军陆战队配备。
这种电话最大的优点就是重量从几十千克下降到2千克,通讯距离从5公里提高到20公里,跟我们后来的对讲机有点相似,频率不能调。 同样因为是交战国,美军的通讯设备日军也无法拥有。
总之,二战期间,短波、超短波电台开始推广,无线电接力机、传真机、载波机也应用于作战,微波站和有线电通信支线等大量技术应用于战场,成为实施指挥的主要手段。
那么山本为什么不在本土指挥作战非要冒险上前线呢?
1、 距离太远,电话通讯根本无法实现。
我们已经知道,二战无线电话也就是手机还没有诞生。 长距离通讯靠的是接力电话,一站又一站往下传。
长距离通讯还可以靠基站发射信号,实现中转。 但是日本联合舰队作战的范围都是在烟波浩渺的太平洋,日本本土跟战舰和飞机的距离动辄都是上千公里,日本本土到珍珠港的距离6000公里,到瓜达卡纳尔岛也有2500公里左右,这么长是距离在当时的条件下,根本无法用电话接力,也没有中转站可以使用。
2、 战场特点决定。
太平洋战争不是长途奔袭,不是步兵作战,都是舰队和航空兵近距离作战,这就决定了战争的突然性和多变性。
用那句常用的话,战场形势瞬息万变,敌人如何行动,是不会事先通知你的,己方如何应对,必须在现场才能做出正确而及时的反应。 战舰行动的速度比步兵快多了,战机行动速度更快时速在500公里左右,往往一个命令还没有下达,战舰或者战机就被干掉了,根本就来不及听取汇报,或者决策还没有下达就已经过期作废了。
3:日本军人的习惯。
大家知道以色列军队打仗是时候,军官往往冲锋在前,他们冲锋时的口号是“跟我来”,不是“给我上”。 日本军官这一点虽然不能跟以色列比,但日本军人没有在后方指挥作战的传统,军官也是不怕死的,将领也是如此。
有些军队作战,师长离前线始终保持100公里的距离,日本军官作战必须跟部队同时前进,好掌握前线情况进行指挥。
1939年11月,日本名将之花,旅团长阿部规秀被我军击毙在战场。阿部规秀来中国作死是罪有应得,但也从一个侧面说明日本军队有大将上前线这个传统。
山本是个敢于玩命的赌徒,喜欢铤而走险,在后方指挥军队被看做是懦弱的表现,是军人的耻辱,依他的性格,根本就不可能在大后方,哪怕条件允许。
尽管如此,日本军部大多数时间,还是通过无线电指挥联合舰队作战,山本事实上也没有始终都在一线指挥作战。 日军前后方的联系,军队调动,战略意图很多时候是通过电报实现的。
可是美军在日军偷袭珍珠港之后,就破译了日军的密码,对于日军前后方的通讯内容和战略意图以及兵力调动都了如指掌,因此才牢牢掌握了战场主动权,取得了太平洋战争的胜利。准确地说,山本最后被除掉,也是电报暴露了行踪。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