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愈合理论认为,创面需要保持干燥和氧气供应来促进愈合,这一理论也被称为干性愈合。广为流传的“伤口避免沾水”和“伤口暴露于空气中有助于快速愈合”的观念,均源于这一理论。
然而,我们必须认识到“干性愈合”存在很多局限性,湿性愈合以其独特优势,为创面愈合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湿性愈合,是指在无菌条件下,通过将封闭、半封闭的敷料覆盖于创面,保持适度湿性环境下进行的愈合过程[1]。
与传统的干性愈合相比,湿性愈合具有以下优势:
☑ 调节创面氧张力,促进毛细血管的形成;
☑加速坏死组织和纤维蛋白的自溶性清创;
☑保持创面恒温,促进多种生长因子释放,利于组织生长;
☑无干痂形成,避免更换敷料时新生肉芽组织受到再次机械性损伤;
☑避免创面的神经末梢直接暴露于空气中,减轻患者疼痛[2]
正确运用湿性愈合需注意这几点!
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湿性愈合理念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但是湿性愈合在实践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点以确保其有效性和安全性:
1、正确评估创面情况
并非所有创面都适合湿性愈合,在应用湿性愈合时,应考虑患者的年龄、营养状况、基础疾病等因素,并对创面进行全面评估,包括创面类型、大小、深度、感染情况等,制定个性化的治疗计划。
2、对创面彻底清创
在使用湿性敷料前,必须彻底清洁创面,并在清创过程中严格遵循无菌原则,去除坏死组织、异物和过多的渗出液,减少局部炎症反应。对于渗出液较多的创面,清创过程中还需引流,通过有效的引流,可以减少创面内的液体积聚,降低感染风险,并促进创面的愈合。
3、选择理想的敷料
根据不同类型的创面选择不同的敷料,也需要根据创面的状态及时更换敷料。如水胶体敷料吸收渗出液能力一般,适合浅表层损伤的伤口;泡沫类敷料粘附性差且不透明,适宜轻度烧伤、皮肤移植、手术伤口及溃疡伤口;藻酸盐类敷料以其巨大的吸收特点应用于大量渗出伤口;银离子敷料可以抑制多种病菌生长,适合易感染型伤口等[3]。
4、创面维持适宜湿度
创面环境湿度过高会带来多余渗液,导致创面浸渍和创面周围皮肤的破裂,增加创面感染率,降低机体抵抗力和创面修复能力[1]。医护人员应定期(如每日或根据创面情况而定)评估创面的湿度状况。若发现湿度过高,应及时更换敷料,调整敷料的种类或厚度,以保持创面微环境的动态平衡。胶原蛋白是细胞外基质的重要成分,对于维持组织结构的完整性和促进细胞修复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在湿性愈合理论的指导下,外源性补充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为创面修复开辟了一条新途径,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创面高质量愈合。
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不同于目前常见的动物胶原蛋白、类人胶原蛋白,其作为新型的生物医用材料,具有跟人体自身胶原蛋白对应片段100%相同、结构正确、生物活性高、安全性高等其他类型胶原蛋白不具备的优势,已广泛应用于创面修复领域。为创面外源性补充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能够促进细胞在湿润环境中的迁移、增殖与分化,并促进成纤维细胞合成胶原蛋白等细胞外基质成分,从而促进肉芽生长,促进创面愈合。
同时可以通过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强大的黏附性,有效连接因创伤造成的皮肤断裂的胶原纤维,从而提高细胞活性,填补细胞间质的空隙,增强细胞间的支撑结构,预防瘢痕形成。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能让更多人正确理解与运用湿性愈合,并在此基础上融合医学新技术,进一步提升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更多患者带去福音。
参考文献:
【1】李佳怡 许喜生 “湿性愈合创面管理的研究进展” 《现代医药卫生》2024年6月第40卷第11期
【2】姚鸿 陈立红 “伤口湿性愈合理论的临床应用进展” 《中华护理杂志》 2008 年 11月第 43 卷第11期
【3】刘子怡 张旭娟等人 “湿性愈合研究进展” 《生物技术进展》 2023 年 第 13 卷 第 4 期 534-541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