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读汉末三国史,我们不得不承认,那是一个英才辈出的年代,彼时,无论是能够统筹全局的枭雄,还是能够运筹帷幄的谋士,亦或是能够在战场上逞英豪的武将,都层出不穷。后世之中,曾有人笑称,那个时代汲尽了,中华大地所有的灵气。可是再多的灵气,也无法滋养所有的人,三国时期英才很多,草包也不少,例如本可权倾天下,却因一时糊涂,而命丧黄泉的何进、曹爽等人,很多人因为“乐不思蜀”的笑谈,把蜀汉后主刘禅,也归入到了这个行列。其实这对刘禅而言,相当冤枉,他并不傻,反而有着大智慧。那么他的大智慧,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一、诸葛亮去世之后,迅速稳定局势
刘备去世之后,诸葛亮被选为托孤大臣,负责辅佐后主刘禅。不过诸葛亮生性谨慎,因为刘禅太过年幼,他名为辅政大臣,实则代理政务,用刘禅自己的话说,便是“政由葛氏,祭则寡人”,而且一直到诸葛亮去世,刘禅几乎都没有亲自处理政务的机会。按理说,经过十余年的时间,刘禅早就该被养废了,一旦诸葛亮去世,他便应该手足无措,要么被奸人误导,要么开始胡作非为。
然而刘禅并没有这样,在诸葛亮去世之后,不得志的李邈上表,请求剪除诸葛亮党羽,刘禅不但没有听信谗言,反而直接下令将李邈处死。而且诸葛亮的灵位被送回时,他亲率文武百官,出城二十里相迎,并素服发哀三日,明确的告诉世人,蜀汉朝堂上下一心,避免了任何可能出现的动乱,迅速稳定住了局势。一个从未亲政的人,有这等手笔,如果还算傻子,那世上又有几个聪明人呢?
二、废除丞相一职,逐渐收拢皇权
诸葛亮生前,刘禅从未亲政,也从未争取过,因为他信任诸葛亮的为人,也信任诸葛亮的能力,但是在诸葛亮去世之后,他却没有继续这样,而是以纪念诸葛亮为由,废除了丞相一职。对于诸葛亮选定的接班人蒋琬,他虽依旧委以重任,却没有给予他,与诸葛亮等同的权力。另据《魏略》记载:“琬卒,禅乃自摄国事”,也就是说在蒋琬之后,虽然还有费祎、姜维等人,但是刘禅却不再完全放手,反而开始亲政。如果细究历史,我们不仅发现,从诸葛亮去世,到蒋琬去世,这十二年的时间里,刘禅一点一点的把早已名存实亡的皇权,逐渐收拢到了自己手中。古往今来,又有几个皇帝,可以润物细无声的做到这一点呢?
三、让臣子相互制衡
到了蒋琬晚年,刘禅将董允任命为辅国将军,让其代尚书令,又将费祎任命为益州刺史,之后原属蒋琬的,大将军和录尚书事两个职位,也落到了费祎头上,这几人形成了相互制衡之势。后来蒋琬、董允、费祎相继去世,姜维一人独大,刘禅又开始宠信宦官黄皓,此举看似昏庸,其实是对姜维的一种制衡,这一点从姜维请求诛杀黄皓时,刘禅漫不经心的说,黄皓只是一个小人物,你不用将他放在眼里,四千拔千两,让姜维哑口无言,便可以看出。另外,为了保险起见,除了黄皓,他还培养了一个可以制衡姜维的人物,那就是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元和郡县图志》记载,诸葛瞻临终之前曾言:“吾内不除黄皓,外不制姜维”。诸葛瞻八岁丧父,被刘禅视若亲子,他想要制衡姜维,是刘禅授意的可能性非常大。
通篇分析之后,我们不得不承认,刘禅的确是一个帝王之才,他虽然亲政较晚,但是其政治手段却不容小觑,而且自始至终,都未曾引发任何动乱。有这等成就,莫说是傻子,智商正常的人,又有几个能够做到呢?也难怪蜀汉旧臣李密,曾评价他道“可次齐桓”。说到此处,也许有人会拿乐不思蜀一事来反驳,试想,当时已是人为刀俎,他为鱼肉,若他不这样回答,他和他的家人,以及那些忠于蜀汉的旧臣,又会落得什么下场呢?毕竟他的回答,关乎的并非是他一个人命运。
再说了,诸葛亮去世之后,他亲手经营蜀汉数十载,难道他真的不怀念吗?在这等情况下,他却能够隐藏起自己的真实情绪,骗过司马昭,比起当年越王勾践蒙蔽夫差,刘备骗过曹操,又差了什么?只不过是,他未能在忍辱负重之后,东山再起罢了。
本文所有史料均来自于《三国志》《魏略》《无和郡县图志》等书,小编保证史料之真实性,同时无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