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燃烧的岛群
为防止走丢,可以先关注本号
1、清兵南下劫掠,连破数十城,无人敢战。有一日,明军与清军隔河相望,明军大骂,内容有点类似今日的国粹:“吾×若妻女。”清兵大笑,随即从营中赶出上百妇女,指着妇女对明军说:“此若辈妇女,尽为人淫,反欲淫人耶?”
说完就以数十骑渡河,明军众达数千,落魂而逃,蹂践而死者甚多。
2、在大明朝,什么事都是要花钱,就连进监狱都要花钱。
傅宗龙因为上疏触怒了崇祯而下狱,去拿他的人一进他家门就向他要钱,押着他行至天下太平一门时,傅宗龙身上的钱就被搜刮干净了。到了监狱,监门者不让他进去,傅宗龙没有办法,赶紧让人拿钱来之后才得以进去。
兵部侍郎谢启光入狱的时候没钱,牢头没拿到钱很不爽,直接上去给了他几巴掌。
3、明朝的太监的官职只能在正四品到正六品之间,这是因为朱元璋害怕宦官专权,特别做出的规定。从后来经验来看,这样的规定并没有能阻止宦官干政。而内阁大臣为正五品,之所品级定得低,其逻辑和太监是一致的。但是,明朝权力最大的恰恰是司礼监的太监和内阁大学士。
4、朱棣修改历史,说自己一出生就让朱元璋觉得:这个儿子必定不凡。真实的情况是,朱棣出生之时,朱元璋忙着打仗,根本没有空来料理他,直到他7岁时,朱元璋才给他取名。
5、崇祯时期,有一科道官员叫沈迅,他为了增加人口,就建议让和尚同尼姑配对,说如此可以增加10万户。这个提议的爆炸性不言而喻,很快就在京城传开,并且越传越离谱,甚至有人说马上就要执行这个建议。于是京城里面的尼姑纷纷出逃,或易装出行,或远匿他乡。
6、六部一般为一个尚书,两个侍郎,也就是一个正部长,两个副部长。但在朱元璋时期,并不是这样的。朱元璋提倡尽量少用官员,以减轻百姓的负担,所以六部除了户部因为事务比较多,配备了两名侍郎,其他各部都只配备了一名侍郎。
7、下级官员在称呼部门之时并不直接叫尚书,而是用历史上的称呼,比如兵部尚书称大司马,户部尚书称大司农。
8、崇祯时朝廷财政极度紧张,于是就将民间租房所得租金借来,说是借,其实就是有借无还。京城怨声四起,有人将年号“崇祯”称为“重征”。
实在是太缺钱了,崇祯就把万历朝积攒下来的辽参出售,一共卖了数万金。这批辽参质量很好,只是上面有小孔,但味道很浓。
9、朝鲜使者记录努尔哈赤在宴会时会主动跳舞,还会随着音乐声舞动肩膀。
10、在努尔哈赤壮大以前,随时担心明朝的军队来打他,所以在对抚顺、开原等方向设置了大量的哨岗,耗费了大部分兵力。这跟后来开战后,明朝防备努尔哈赤是一个道理。
11、葡萄牙人想与明朝贸易,嘉靖帝不许,双方开战,在屯门之战中,明朝获胜。但葡萄牙人虽然战败,但他们还是在澳门站住了脚,重要的原因是嘉靖皇帝热衷于道教,对龙涎香十分着迷(龙涎香的实质是抹香鲸科动物抹香鲸肠内分泌物的干燥品,有的抹香鲸会将其吐出来,有的则会从肠道排出体外,仅有少部分抹香鲸将其留在体内。排入海中的龙涎香起初为浅黑色,在海水的作用下,渐渐地变为灰色、浅灰色,最后成为白色。历史上人们主要用它来做香水的定香剂。),而这种稀有的香料掌握在葡萄牙人手中,官员们为了能够得到龙涎香,对于葡萄牙人在澳门的存在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是令葡萄人没有想到的!嘉靖为了寻到龙涎香免了两任户部尚书。新任户部尚书却在很短的时间里寻得了龙涎香,这龙涎香是从哪里来的呢?原来宫里起了一场大火,所有香料都被焚毁,但这其实是太监们的把戏,他们把一些值钱的东西趁机偷走,这其中就包括龙涎香,被户部尚书重金购得。
12、崇祯帝在阅奏章之时,必定会召皇太子在旁边观看。东西两宫的妃子跟崇祯帝对话,都自称女儿。(叫爸爸的癖好由来已久?)
13、明代皇帝吃的药,要熬制两份,其中一份御医先尝,接着太医院的院判尝,最后太监尝,没有问题,才把皇帝那一份进呈送上去
14、蒙古人南下抢掠,掳走一些人口,不掳走的也会砍去他们的头发,用作来做线。
15、万历搞矿税是很疯狂的。
壬辰战争后,派人到朝鲜去开矿,一番折腾下来却一无所获。
万历三十年(1602),福建人张嶷给万历打了一个报告,说海外的马尼拉的金子和银子很多,可以去那里去开采金矿和银矿,每年能获得黄金10万两、白银20万两。
万历一听,非常高兴,马让其带着人去马尼拉采矿。
此时的马尼拉为西班牙人所有,张嶷把想在马尼拉采矿的想法告诉了西班牙人,后者极其愤怒,驱逐了明朝的这些人,还对马尼拉的明朝商人进行了血腥的大清洗,被杀的明朝商人多达2万人。
在马尼拉的明朝商人的处境是十分困难的,常遭受欺凌,甚至生命也难保。
郑成功占领台湾之后,对于马尼拉的外国人屠杀明朝人的事情非常生气,其想从台湾带着水军去马尼拉,向外国人复仇,但是因为其很快去世,这件事也就泡汤了。
16、武功秘籍《葵花宝典》中讲:欲练神功,须引刀自宫,为了绝世武功,小说里还真有人如此。
在明朝,同样有人自宫,只不过是为了富贵。
天启元年(1621),有一则消息在北京城传开,说皇宫内要选用宦官3千人,一时间竟多达2万多名自宫者涌向礼部,以期望能够顺利进宫当宦官。粥少僧多的情况下,礼部的一些官员和负责此事的宦官乘机索贿,群情激愤,这些自宫者遂开始大声鼓噪,引起了一片混乱。
这里的2万人,显然不是全部的自宫者,而只是部分,全天下自宫的人数远在2万之上。
明朝屡屡下令严禁自宫,但却没有任何效果。
后来魏忠贤还把一些宦官和自宫者召集起来,组成了一支军队,称为:净军。
17、明朝官员上朝的时候,百官站立的时候分为东西对立,但每一列的官员并不是一整列,而是分为三段。就以文官来讲,前面总共六列:一、二品为第一行;三品第二行;四、五品第三行;宫坊(太子的官署)五、六品为第四行;翰林六、七品为第五行;两房中书第六行。上面这六行为第一大段,后面还有两段,段与段之间是留出了空间的。第二块是六科、吏部、中书舍人;第三段是御史、和五部(吏部在第二段)的官员。
18、郑成功收复台湾时,清军联系被围的荷兰人一起合进攻郑成功,但要求荷兰人先派船帮助清军攻击思明(厦门)等地,荷兰人那个兴奋啊,赶紧派了几艘船来,没想到船队指挥趁机溜之大吉,逃了。剩下的船去帮清军作战,也一无所获。
19、明朝中后期的太监地位很高,他们的墓志往往会请当时名声显赫的人来为其撰写墓志,而且并非是司礼监的大太监才有这个资格,一些有身份的太监就可以。比如,今天我们可以看到徐阶、李东阳等高官为太监撰写的墓志。
太监去世,墓地的费用大概在50两左右,一个太监虽然不多,但宫里太监上万,这就不是一个小数目了,有官员给武宗建议减免,但没有任何效果。
20、明朝有很多人逃往蒙古,比如大同兵变之后就有数千人逃去。这些人对蒙古帮助很大,带去新的生产方式和技术,并帮助蒙古南下劫掠。
于是明朝又给了很多优惠政策,引导这些人南归,这些人又被称为:走回人。
但回来的人又面临着严厉的审查,因为害怕他们是奸细。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