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孢和氢化可的松联用竟然“醉酒”了,这类药物合用反应需警惕!

头孢和氢化可的松联用竟然“醉酒”了,这类药物合用反应需警惕!
2024年06月22日 19:30 医学界呼吸频道V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酒后不能碰的药可不止头孢!

撰文 | 师春焕

临床中药物间的相互作用需要高度关注。特别是头孢类抗生素与某些药物同时使用时,可能会产生严重的后果,甚至危及生命。我们先来看两个案例~

案例1

患者男,5岁,因发热、咳嗽、喘息就诊,被诊断为支气管肺炎。在治疗过程中,医生给予注射用头孢孟多酯钠和氢化可的松静脉滴注。然而,在输注头孢孟多酯钠后,给予氢化可的松过程中,患儿出现了颜面皮肤潮红、头痛、头晕、呼吸困难等症状。

案例2

患者女,36岁,因患“上呼吸道感染”自服复方甘草口服溶液30ml/次,3次/天,3天共270ml,期间因“尿路感染”于社区门诊静滴注射用头孢曲松2g,静滴结束后1h再次口服复方甘草口服溶液30ml后出现头痛、心慌、气短、恶心、呕吐、呼吸困难,四肢无力伴麻木,被家人急送院治疗。

两则案例中患者为何会出现上述反应?你如何判断?我们一起往下看。

双硫仑样反应

双硫仑样反应,又称戒酒硫样反应或酒醉貌反应,是一种因特定药物与酒精相互作用而导致的中毒反应。当使用某些药物后,这些药物会抑制体内乙醛脱氢酶的活性,导致乙醛无法正常代谢为乙酸,从而在体内大量积聚。如果在此时摄入酒精(乙醇),酒精在肝脏内首先被转化为乙醛,但由于乙醛脱氢酶受到抑制,乙醛无法进一步代谢,造成体内乙醛浓度迅速升高。

轻度反应可能包括面部潮红、多汗、头痛、恶心、呕吐、心慌、呼吸急促等。严重反应则可能出现胸闷、气短、喉头水肿、呼吸困难、心率增快、血压下降、四肢乏力、甚至过敏性休克,血压可能下降至60~70/30~40mmHg,并伴有意识丧失。

Q1

头孢与以上药物合用后为什会出现双硫仑样反应?

头孢类抗生素中的一部分药物(如头孢孟多酯钠、头孢哌酮等)在化学结构上具有甲硫四氮唑(MTT)侧链,这种结构会抑制乙醛脱氢酶的活性。

在案例1中,患者同时使用了头孢孟多酯钠和氢化可的松注射液。氢化可的松不溶于水,氢化可的松注射液的辅料中乙醇含量约为50%,这是一个相对较高的比例,增加了与头孢类抗生素发生相互作用的风险。

案例2中的复方甘草口服溶液成分含有甘草流浸膏和复方樟脑酊。在2020版药典[1]的制备过程:“甘草流浸膏由甘草浸膏加水溶解、过滤,并在滤液中加入85%乙醇充分搅拌至滤液中乙醇成份达65%,经65%乙醇三次提取后,加水与乙醇适量,加工制成的流浸膏。复方樟脑酊:取苯甲酸、樟脑与与八角茼香油,加56%乙醇溶解后,缓缓加入阿片酊与56%乙醇适量,搅匀、过滤,即得。”由此可见,复方甘草口服溶液成分含有酒精,可能导致双硫仑样反应。相比之下,复方甘草片不含酒精,与头孢类抗菌药物合用时较为安全。

Q2

发生双硫仑样反应,该如何处理[2]

(1)首先要立即停药并停用所有含有乙醇的制品和药物。

轻症患者处理:可以观察其症状是否自行缓解。

重症患者处理:可通过洗胃来减少乙醇的吸收。

(2)药物治疗

使用激素类药物,如静脉给予地塞米松,或肌注纳洛酮来缓解症状。

静脉输注葡萄糖液、维生素C等进行护肝治疗,加速乙醇的代谢和排泄。

对于心绞痛患者,应用硝酸酯类药物改善冠状血流循环。

血压降低患者,应用升压药如多巴胺或间羟胺来提升血压。

嗜睡、意识不清或昏迷者,静脉注射纳洛酮来解除中枢抑制。

美他多辛和还原型谷胱甘肽等药物也可考虑用于加速酒精清除和改善肝功能。

易发生双硫仑样反应的药物一览

1

含有酒精的药物

表1 含有酒精的药物

同一种药物不同厂家采用的制备工艺和赋形剂不同,因此使用前应仔细阅读说明书,以了解制剂中是否含有乙醇。需强调并非所有含乙醇的药物都会发生此类反应,而是与摄入的乙醇含量有关,肝肾功能不全或新生儿、早产儿等人群仍需谨慎使用,以免乙醇蓄积中毒。

2

与酒精会发生双硫仑样反应的药物[3,4]

①头孢菌素类药物,头孢哌酮、头孢美唑、头孢米诺、拉氧头孢、头孢甲肟、头孢孟多、头孢曲松、头孢氨苄、头孢唑林、头孢拉定、头孢克洛、头孢替安等。以头孢哌酮的双硫仑样反应报告最多,最敏感。

②硝咪唑类药物,如甲硝唑、替硝唑、奥硝唑、塞克硝唑;呋喃唑酮;

③其它抗菌药物,如呋喃唑酮、氯霉素、酮康唑、灰黄霉素。

④有个别案例报道莫西沙星也可致双硫仑样反应。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0:1088.

[2].于芝瑞. 双硫仑样反应的诊治. 中原医刊,2006,33(18):60-60.

[3].刘秀芳,闫玲. 双硫仑样反应救治66例. 中国实用医刊,2009,36(23):76-77.

[4].许永喜,丛玲,王晓燕. 抗生素致双硫仑样反应35例临床分析. 中国实用医刊,2012,39(09):113-114.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