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功能检查基础概念与判读鉴别,一文梳理!

肺功能检查基础概念与判读鉴别,一文梳理!
2024年06月27日 19:30 医学界呼吸频道V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这些知识你掌握了吗?

撰文 | Key

引言

每年的6月27日是世界肺功能日。钟南山院士也提出了“像量血压一样测”肺功能的宣传口号,可见肺功能检查在临床的重要性。那么到底什么是肺功能检查?为什么要进行肺功能检查?肺功能检查能查出什么呢?本文将重点解读肺功能检查报告的重要参数,分享相关判读要点,以飨读者。

一、定义

肺功能检查是诊断慢性气道疾病的一种重要检查方式,是通过肺功能仪来检测吸入和呼出的气量及肺流量,从而了解被测者呼吸功能是否正常的一种方法,具有安全、简便、无侵入性、无射线、快速诊断等优点。临床上主要用于疾病诊断及慢性病长期治疗的评估。目前我国临床上应用较多的检查包括常规肺功能检查(肺容积、用力通气功能)、气道反应性测定(支气管激发试验及舒张试验)、弥散功能测定、气道阻力、运动心肺功能。

图1 肺功能示意图

二、适应症和禁忌症

表1 适应症和禁忌症

三、肺容积检测

表2 指标和计算公式

图2 肺容积指标的图解

四、肺通气功能检查

肺通气是肺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从鼻腔到肺泡、肺泡到鼻腔的气体传送,需要动力克服阻力,肺泡与外界环境的压力差是肺通气的直接动力,呼吸肌的舒张收缩运动是肺通气的原动力。通气功能测定为肺功能测定的最基本内容,也是一系列肺功能检查中的初始项目。

主要参数及结果判断

①用力肺活量(FVC,又称时间肺活量),是深吸气至肺总量(TLC)位后以最大用力、最快速度所能呼出的全部气量,是肺容量测定的重要指标之一(图3)。

图3 流速-容量环

②FEV1(1秒用力呼气容积),是指最大吸气到TLC位后,用力快速呼气,在第一秒钟内的所呼出的最大气量。FEV1既是容量指标,也是流速指标。故对于肺容量的改变或是否存在阻塞性病变均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③一秒率(FEV1/VC%或FEV1/FVC%),是用来判断气道阻塞的重要指标,但若同时存在限制性病变,其变化可能被掩盖。正常值一般在80%以上,年幼者可>90%;

④呼气峰流速(PEF),用力呼气时的最高流速,可反映大气道功能;

⑤最大呼气中段流量(MMEF),是指用力呼出肺活量25%~75%的平均流量,是判断气道阻塞(尤为小气道病变)的主要指标之一(图4)。

图4 最大呼气中段流量=bc/ab

流量-容积曲线(F-V曲线)

  • 呼气峰值流量(PEF):指从肺总量位置用最大力量、最快速度呼气所产生的最大瞬间呼气流量。是反映气道通畅性及呼吸肌力量一个重要指标。

异常:实测值占预计值百分比

  • 用力呼气25%肺活量(余75%肺活量)的瞬间流量(FEF25%):是反映呼气早期的流量指标,大气道阻塞时其值明显下降。

  • 用力呼气50%肺活量(余50%肺活量)的瞬间流量(FEF50%):正常值与MMEF相近。FEF50%反映呼气中期的流量指标。

  • 用力呼气75%肺活量(余25%肺活量)的瞬间流量(FEF75%):正常值约为MMEF的1/2,是反映呼气后期的流量指标。

  • FEF50%、FEF75%、MMEF共同评价小气道功能,三者中有2个以上指标降低,小于65%预计值,提示小气道阻塞。

图5 流量-容积曲线(F-V曲线)示意图

最大分钟通气量

  • 最大分钟通气量(MVV):指在1分钟内以最快呼吸频率和最大呼吸幅度所测出的最大呼吸量。正常为实测值占预计值的80%以上。

  • MVV是一项综合评价肺储备能力的可靠指标,是能否耐受胸腹部手术的重要评价指标之一。

  • MVV占预计值70%以上无手术禁忌,手术是安全的;69%~50%可以考虑手术;49%~30%应尽量保守或避免手术;30%以下可视为手术禁忌症。

肺通气功能障碍的分型与程度鉴别

表3 肺通气功能障碍的分型

图6 肺通气功能的鉴别

表4 肺通气功能障碍的程度

五、弥散功能障碍

肺弥散功能主要是指O2和CO2在肺泡和毛细血管血液之间的转移扩散。由于CO2的弥散速率是氧气的20倍,故临床所说的弥散功能,主要指氧的弥散量。临床上常测定CO的弥散量来反映氧弥散量。

主要参数及结果判断

②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是指一氧化碳在单位时间(1min)及单位压力差(1mmHg)条件下从肺泡转移至肺泡毛细血管内并与血红蛋白结合的量(ml),单位是ml/(mmHg*min),是反映肺弥散功能的主要指标;

②比弥散量(DLCO/VA):DLCO与肺泡通气量(VA)之比,由于DLCO受吸入气体量、肺容积影响,因此评价弥散功能时应该考虑受试者的肺泡通气量(VA),以排除肺容积对弥散量的影响。肺弥散功能的严重程度根据DLCO占预计值的百分比分为4级:

表5 肺弥散功能的严重程度分级

弥散功能检查的临床意义

DLCO减少常见于肺泡-毛细血管膜增厚的疾病如特发性肺纤维化、充血性心力衰竭、结节病累及肺实质等;弥散面积减少的疾病如肺气肿、肺切除、多发肺栓塞等,一些肺外疾病如糖尿病、肾功能不全、甲亢、化疗药物及抗心律失常药物的长期使用也会造成DLCO的降低。

DLCO增加常见于世居高原、运动状态、仰卧体位、肥胖、部分左向右分流的先天心脏病变、部分早期的左心衰竭、部分弥漫性肺泡出血等。

六、气道反应性

气道反应性是衡量患者呼吸道对刺激的敏感程度的指标。它可以通过支气管激发试验、舒张试验来评估。

支气管舒张试验(BDT)

痉挛收缩的气道可自然或经支气管舒张药物治疗后缓解的现象,称为气道可逆性。临床上常用支气管舒张试验来检查气道可逆性。通过给予支气管舒张药物,观察阻塞气道的舒张反应,称为支气管舒张试验。

表6 BDT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BDT结果判定

推荐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的标准为用药前后的FEV1或/和FVC,两者分别计算,实测值改善量≥200ml且改善率≥12%为阳性,否则为阴性。例如:吸人沙丁胺醇气雾剂200μg,FEV1增加240ml,改善率16%,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

支气管激发试验(BPT)

支气管激发试验是临床检测气道高反应性(AHR)最常用的临床检查,尤其是诊断FEV1≥70%预计值的哮喘和不典型哮喘的重要方法,可用于慢性咳嗽或长期胸闷患者的病因筛查与其他慢性气道疾病的鉴别诊断。临床上通常采用组织胺或乙酰甲胆碱作为激发剂进行试验。

BPT结果判读

临床常用的乙酰甲胆碱支气管激发试验方法有5种,目前以定量雾化吸入法(APS法)为主流。APS法检测过程中,FEV1、PEF较基线下降≥20%或比气道传导率(sGaw)下降≥35%可判断为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若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且伴明显气促、喘息,应给予支气管舒张剂(如沙丁胺醇)吸入以缓解症状,经过10~20min肺功能指标恢复后终止试验。

总结

临床上,肺功能检查主要用于诊断慢性气道疾病(如慢阻肺和哮喘),评价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肺功能损害程度、类型、治疗效果和病情发展控制程度,以及评估术前风险和耐受性。临床医生在参考肺功能检查报告的结论提示以外,需熟知肺功能检查中各项指标的含义和价值,做出精准的临床判读,从而更好地助力慢性气道疾病的有效管理,让患者受益。同时需要注意的是,肺功能检查结果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对报告的解读必须密切结合临床。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 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 等. 常规肺功能检查基层指南(2018 年)[J].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9,18(6):511-518.

[2].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 支气管激发试验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J]. 中华医学杂志,2024,104(22):2031-2040.

[3]. 葛均波,钟南山. 人卫版内科学(第9版)[M]. 2018. 北京

[4].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 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工作委员会.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21年修订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21;44(3):170-205.

[5].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20年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20;43(12):1023-1048.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