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诛杀少正卯,到底是真是假?为何朱熹之前的大儒鲜有异议

孔子诛杀少正卯,到底是真是假?为何朱熹之前的大儒鲜有异议
2022年09月18日 15:12 汉周读书V

鲁定公十四年(公元前496年),孔子以大司寇身份代理、行使宰相的权利,执政第七天,以五恶的罪名,诛杀鲁国文化名人、著名学者少正卯于东观,并暴尸三日。

孔子说:“坐下,我告诉你为什么要杀他。人有五种罪恶,是盗窃所不能类比的。”孔子指出少正卯有五种罪恶,第一是事理通达而用心险恶;其二行为怪异,反传统而意志坚定;其三是言论荒谬却能言善辩;其四是对异端邪说的记忆力强大,知识渊博;其五是把顺应非正统的歪理邪说,如同江河泛滥一般,把违背道德的思想传播到四面八方。“心达而险、行辟而坚、言伪而辩、强记而博、顺非而泽。”

这五条战了一条就足以受到“君子之诛”,而少正卯这五条都占全了,具有聚众煽动造反的能力,你说他该不该被处死?孔子还引用《诗经》中的话说:“忧心悄悄,愠于群小”——重重忧愁难以化解,小人成群实在可恶。事实上,这五条理由很牵强,用心险恶需要有真凭实据,心里活动谁能知道呢?反传统未必就是犯罪,传统的东西属于糟粕的就应该剔除;言论是否荒谬需要思想界的评判,凭一家之言就否定一种思想,就是彻头彻尾的耍官僚。能辩论,没人可以赢了他又怎么成为有罪的理由呢?孔子还强调说:“此小人中的战斗鸡,不可不除掉。”孔子除掉了少正卯,一时引起舆论哗然,有人找出真正的原因,说孔子官报私仇。

《论衡》记载:少正卯在鲁国讲学,和孔子属于同行,由于少正卯讲课很有吸引力,孔门弟子都跑到少正卯走廊听课。“少正卯在鲁,与孔子并。孔子之门,三盈三虚,唯颜渊不去。”孔老师讲课,下面只剩下颜渊同学一个人,这把孔老师弄得十分尴尬,恼羞成怒,怀恨在心,等到他当了鲁国的代理二把手,迫不及待结果了曾经的同行少正卯老师。孔子杀少正卯,《荀子》、《史记》都有记载,孔门子弟编辑的《孔子家语》也没有讳莫如深。

到了宋代,大儒朱熹认为这是有人污蔑圣人,理由是,先秦时期,诸子百家作品多有寓言,并非真实历史。再者,成书早于《史记》的《左传》、《论语》、《孟子》都没有记录这件事;代理宰相不具备诛杀同为大夫的权力;还有,有鲁国大夫曾提出“杀无道以就有道”,孔子是坚决反对的,诛杀少正卯和孔子的一贯主张相违背。朱熹为孔圣人辩解是否正确,史家也一直争议不断。孔子诛杀少正卯一事,到底是真是假?如果是真,于朱熹之前的大儒,为什么几乎没人觉得不对劲?如果是假的,为什么这样漏洞百出的故事流传至今?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