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的黄鹤楼作为官商行旅“游必于是”、“宴必于是”的观赏楼,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一直以来都十分受文人墨客的欢迎,很多诗人都喜欢为黄鹤楼题诗,其中崔颢的《黄鹤楼》更是深受大家的喜爱。
这首诗主要是对黄鹤楼的美好景色进行描写,同时也抒发了作者不知何处是归途,怀念故乡的失落心情。此诗气势恢宏,在艺术描写上更是惟妙惟肖,被人称为题黄鹤楼的绝唱,甚至更被《唐诗三百首》誉为“七律之首”。
据说我国唐代的著名诗人李白,在游览黄鹤楼时,本想借黄鹤楼的美好景象,作一首诗,但无意之中看到了崔颢所写的《黄鹤楼》,于是立马自叹不如,并没有为黄鹤楼写诗就离去了,后来他还模仿此诗,写了一首《登金陵凤凰台》,同样成为千古绝唱:登金陵凤凰台作者: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而就是这样一首七言律诗,这么多年来一直没有人敢模仿,也没有人能超越。鲁迅竟然在自己的悲愤情绪引导下,仿作了《黄鹤楼》,名为《剥崔颢黄鹤楼诗吊大学生》,而且开篇就十分惊艳,事情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近鲁迅。鲁迅是一位民主战士,他敢于抨击当时腐朽的社会,用自己的文章作为武器,揭露当时会的种种丑恶面貌,也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之一,被一代伟人称为“中国民族新文化的方向”。就是一个这样看到社会不公的伸张正义者,在日本侵华之时,彻底地愤怒了!当时的东北已经全面沦陷,日本人的下一个目标便是华北地区。
面对日本侵华的不断扩大,当时的政府决定紧急从华北撤离。就在这个人命关天的时候,政府竟然优先选择用列车运走华北的贵重文物,导致华北的大量学生没有办法离开华北。这种忽略人的性命,却去保护文物的行为,简直是本末倒置,政府很明显是更看重国家的财产,而根本不在乎人民的死活,这令鲁迅十分愤怒。于是写下了《剥崔颢黄鹤楼诗吊大学生》来讽刺当地政府,全诗是:剥崔颢黄鹤楼诗吊大学生鲁迅阔人已骑文化去,此地空余文化城。文化一去不复返,古城千载冷清清。专车队队前门站,晦气重重大学生。日薄榆关何处抗,烟花场上没人惊。这首诗的前三段主要描写的是当时华北的景象,生动地写出了当时政府的冷血无情,困在城中的大学生的无奈。而最后一句则用对比的手法,描写日本人都准备打到华北了,而富贵人家却流连于各种夜场之间,醉生梦死,浑然不知道中国的严峻局势。
全诗浅显易懂,但又让人设身处地感受到了当时华北的一片混乱的景象,并从字里行间里我们可以明显地感知到鲁迅的愤怒,和拯救国家的心切。鲁迅虽然不像前线战士一样,走在敌人的最前面,但他却用自己铿锵有力的文字,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唤醒中国这只“沉睡的狮子”。虽然我们现在已经过上了幸福美好的日子,但是我们仍要铭记每一段历史,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要强大起来,不要让历史再次重演。
参考资料:《唐诗宋词鉴赏》、《鲁迅文集》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