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病危时,阿斗问了一个问题,诸葛亮才后悔没有早日放权

诸葛亮病危时,阿斗问了一个问题,诸葛亮才后悔没有早日放权
2023年05月07日 16:24 栓哥的历史课堂

阿斗就是刘禅,蜀国的第二任皇帝,许多人都认为他是虎父犬子,民间更是称其为“扶不起的阿斗”。人们之所以这样评价刘禅,主要是认为他有两件事做的很差劲。第一件事是邓艾兵临成都时,他不战而降,刘备戎马一生好不容易打下来的江山就这样被他轻易地葬送掉了。公平地讲,在这件事上刘禅做的确实不咋地。

当时邓艾的部队仅有数千人,而成都城内却有数万之众,钟会的大军又被姜维挡在了剑阁。邓艾这数千人只是一支孤军,同时南中一带的援军也正往成都赶,如果刘禅选择坚守的话,邓艾这数千人马在蜀军内外夹击之下大概率会全军覆没。但刘禅却以“不愿百姓再受战火之苦”为名,选择了投降,邓艾不战而得成都,并由此迈入名将行列。

刘禅投降后,司马昭在宴请群臣时让他作陪,席间还有歌姬表演。司马昭问刘禅是否思想故乡,刘禅想也没想就回答说:“此间乐,不思蜀”。这就是乐不思蜀这个典故的由来,人们因此认为刘禅胸无大志,只知享乐。但我个人认为,这恰恰说明刘禅是个聪明人,如果不这么回答,很可能遭到司马昭的猜忌并最终丧命。历史上亡国之君很少有善终的,但刘禅不仅善终,而且还活了64岁,在当时来说,已经算高寿了。

刘禅之所以被称为“扶不起的阿斗”,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诸葛亮造成的。关羽死后,刘备不听诸葛亮劝告,执意出兵伐吴,结果在夷陵遭到惨败,蜀军精锐尽失,刘备也命丧白帝城。阿斗登基后,尊称诸葛亮为“相父”,诸葛亮为了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数次出师北伐,但都无果而终,并最终在五丈原殒命。诸葛亮病危时,刘禅派人来问他身后事的安排,诸葛亮交代完公事后,使者又问:“丞相过世后,您的儿子该怎么办呢?”

在这之前,诸葛亮一直认为阿斗没有处理政事的能力,把军国大权全部抓在了自己手中,史书记载“事无巨细,咸决于亮”。刘禅名义上是皇帝,实际上和傀儡无疑。诸葛亮此举带来了两个极为严重的弊端,一是刘禅完全被架空了,根本就没有机会处理军国大事,并对诸葛亮产生了严重的依赖心理,很容易被别人左右。邓艾数千人包围成都后,刘禅束手无策,最终在谯周的蛊惑下不战而降,就是最好的例子。

诸葛亮大权独揽的第二个弊端是加重了自己的负担,透支了自己的身体,并间接导致了蜀国人才凋零。但诸葛亮自己一直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直到他病危时阿斗问他他的儿子诸葛瞻该如何安排时,诸葛亮才发现阿斗其实一点也不傻,完全有能力处理朝政,如果自己早日放权给阿斗,也不会这么劳累,更不会为一些琐事分心,完全可以集中精力来处理北伐的大事。正是因为他放权太晚,才导致刘禅缺乏该有的历练,在危机到来时毫无主见,蜀国也因此灭亡。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