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饿”5分钟,你的生活就多了8分钟的“美”?

少“饿”5分钟,你的生活就多了8分钟的“美”?
2020年09月15日 18:06 坤舆商业

近日,一篇名为《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的文章刷爆互联网。文章指出互联网外卖系统下被算法和数据所困的骑手,与时间赛跑、违反交规、疲于奔命完成送餐任务,造成交通伤亡事故增多及其他一连串社会问题。这在社会上引起热议,声浪一波高于一波。

面对舆论压力,外卖头部企业饿了么选择第一时间回应:“你愿意多给我5分钟吗?”

9月9日凌晨,饿了么官方微博宣布将发布新功能:一是结算付款时增加“愿意多等5分钟/10分钟”按钮,二是针对历史信用好、服务好的蓝骑士提供个别订单的“超时免责”权益。

饿了么官网宣布截图

一石激起千层浪,饿了么回应发出后,引发网上更激烈的讨论。一些网友认为消费者要有同理心,不要急着催单,可以多等几分钟;也有一些网友认为,这是外卖平台对责任与风险的转移。

外卖行业居首位的美团,在对手提交了一份并不尽如人意的答卷后,也于9月9日给与回应:“没做好就是没做好,没有借口。美团系统将给骑车留8分钟弹性时间。”美团外卖在发布的声明中表示,将更好优化系统,在为用户提供准时配送服务的同时,调度系统会给骑手留出8分钟弹性时间。恶劣天气下,系统会延长骑手的配送时间,甚至停止接单。骑手申诉功能将升级,对于因恶劣天气、意外事件等特殊情况下的超时、投诉,核实后,将不会影响骑手考核及收入。

美团官方回应骑手问题

互联网的出现,一直以来给大众以方便、快捷、高效的印象,特别是算法、数据以及AI技术加持后,更是留给人高科技的炫酷形象。

移动互联外卖平台的出现,在给消费者提供了丰富、快捷、省心的外卖服务的同时,也把无数外卖骑手像紧箍咒一样箍在算法、系统里,引发高交通伤亡事故以及一系列社会矛盾。在外卖平台系统的掌控下,餐饮商家、外卖骑手和消费用户这三者之前的关系,如何从矛盾中“脱颖而出”?

AI算法下的“摩登时代”

在喜剧大师卓别林的电影《摩登时代》中,美国工业时代下的工人们,像机器人一样,在流水线上,不停地拧螺丝,没有任何休息时间,甚至连吃饭时间都要“被”压缩。

互联网外卖平台被困在系统、算法里的骑手们,与影片《摩登时代》的工人们何其相像。外卖骑手自穿上外卖服的那一刻起,就像机器人一样进入系统中指定的流程:等待出餐、配送环节、上楼送餐,等送完餐,最后迎接的是顾客评价,这被骑手们视为“致命问题”——一个差评要扣50元,一单5元钱,也就意味着10单白送。

在这样的算法、系统里,为了生计、生活、活着,外卖骑手们往往要靠超速、逆行、闯红灯等违反交规的行为,缩短绕路时间,与死神赛跑,争分夺秒才能按时完成送餐任务。

有一组数据显示,外卖骑手的送餐时间,从50分钟降到40分钟,又降到30分钟,有的订单甚至降到20分钟。送餐时间越来越被压缩,在算法不断吞噬时间下,2019年中国全行业外卖订单平均配送时长,比3年前减少了10分钟。

与不断减少的时间形成反比例的是,外卖骑手引发的交通事故数量急剧上升。据数据显示,2017年上半年,上海平均每2.5天就有1名外卖骑手伤亡;2019年,广州交警查处外卖骑手交通违法近2000宗。

《三联生活周刊》对此评价道,只讲效率的算法没有温情,高科技的AI恰恰不懂何为“爱”。在这场以一敌三的博弈中,平台是整个游戏的主导者,餐饮商家是天平的一端,而消费者是天平的另一端,夹杂在这一段距离中间的则是外卖骑手。无法控制出餐时间,也无力改变顾客评价情况,归根结底,完全被外卖平台的算法、系统所控制。

算法、系统是无情的,但人却是有情的。问题就出在于,算法系列的设置,不近人情,没有温度。外卖骑车订单只要超时不问原因就被扣款,申诉很难通过。更重要的是,超时的订单有投诉、有差评,就要封号一天。也就是说,外卖骑手得“失业”一天。

在算法、系统面前,人似乎成了工具。困在系统里的外卖骑手,看似是技术带来的问题,背后却是资本在推波助澜的结果。

互联网巨头的资本竞争

外卖行业被困在系统里的骑手们,是互联网世界的冰山一角。外卖骑手之外,有多少人被困在算法里、系统里?

揭开算法、系统的面纱,幕后的推手则是资本。

资本是嗜血的,它的目标就是利益的最大化。通俗地说,就是赚取最大的利润。饿了么与美团外卖是目前外卖行业的两大头部企业,两家企业的发展壮大史,实际是互联网世界资本的烧钱抢占市场份额史,关键的筹码就是算法、系统。

2008年创立的饿了么,是由上海交大学生张旭豪、康嘉等人创办,一开始仅为交大学生的内部外卖平台。2011年拿到金沙江创投A轮100万美元融资后,2012年3月推出第一版APP,2013年APP功能已基本齐全。

2013年,对饿了么来说,是发展重要的一年。这一年,拿到经纬中国和金沙江创投领投的B轮600万美元融资后,饿了么开始正式全国化布局。年底,获得红杉中国领投C轮2500万美元融资的饿了么,无论是线下布局,还是APP开发,亦或是资金实力,都已稳居外卖行业头把交椅,将其他外卖竞争对手远远甩在后面。

恰恰这一年,王兴带着团购网站美团,火线“杀”入外卖领域,与饿了么、淘点点、百度外卖等竞争对手,展开外卖烧钱补贴大战。

2015年1月,账面资金只能维持1~2周的饿了么,终于获得中信产业基金、腾讯、京东、红杉资本、大众点评等投资机构投资的3.5亿美元E轮融资。同年8月,再获6.3亿美元F轮融资。

与此同时,拿到D轮7亿美元融资的美团,开始与饿了么正面抗争。关键的转折点来了,2015年10月,美团与大众点评宣布合并,大众点评直接退出饿了么董事会,饿了么由此失去一个重要的入口。

之后,美团外卖与饿了么,就落入了腾讯系与阿里系两队之间简单粗暴的“烧钱占地”游戏,直到美团O2O算法开始起作用,每单浮亏明显低于饿了么。这样一来,美团外卖给骑手的工资与补贴,逐步高于饿了么。于是,天平开始慢慢倾向美团这一端,饿了么逐渐失去外卖市场第一的宝座。

2018年,随着美团点评在港交所上市,美团外卖的日均订单突破2100万单,占外卖市场份额60%,2019年日均订单近3000万单,市场份额为65%。2020年,美团一度宣布日订单量突破4000万单,市场份额逼近70%,稳居第一。

值得注意的是,美团外卖2019年的经营溢利,由2018年的负值111亿元,转为正值27亿元,成功实现首次年度盈利。据公司财报显示,全年来看,每单毛利为2毛钱左右,这个数据现在扩大到最新的每单5毛左右。饿了么市场普遍预期至今仍未实现每单毛利转正。

算法是无情的,算法背后的资本更是无情。商场如战场,有情与无情,如何正确选择?这是一个问题。

AI算法是双刃剑

一个在某个领域创造巨大价值的行业,为什么同时也是一个社会问题的制造者?科技进步的同时,是不是也是新问题的创造者?

互联网作为一个快速发展起来的新兴事物,在带给人高效、便捷、省心的同时,也制造了社会的新问题、新矛盾。

我们知道,科技是把双刃剑。AI算法有情或者无情,关键取决于创造及应用这个算法、系统的人。

互联网企业的出现,总是给人颠覆世界的最初印象。美团、饿了么这样的互联网外卖平台的诞生,给餐馆增加了生意,让消费者生活更便利,让骑手们获得了工作的机会。当然,也给平台方获得了商业收益。

从理论上看,这是多方获利的互联网共享经济典范:通过移动互联网外卖平台,链接需求和供给,借助AI算法的调配系统,支持一个足够效率的线下履约体系。

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互联网巨头的参与,资本助推下的“骑虎难下”,移动互联网技术红利吃到极限后,科技公司推动的数字化,来到了深水区,系统内的不平衡就产生了:

更快的送餐速度,更低的送餐成本,才能吸引足够多的用户,从而在外卖市场激烈的竞争中胜出。这对消费者而言,自然成了享受系统效率收益最大的人。

另一端供给侧是餐饮商家,由于我们餐饮行业产品的非标准化、多样化、低集中度,成为难以翻阅的效率高墙,这是目前系统无法改变的一环。

一端不能碰,一端搞不定,系统两端被堵死,唯一可以优化的就是系统中的配送体系,也就是骑手现在遇到巨大压力的根本原因之一。

作为互联网科技公司,在创造巨大商业价值的同时,也要承担起企业的社会责任。对于外卖平台而言,比较好的一个解决方案是,平台优化算法,计算更加合理的配送时间,提供选择的权利;消费者可选择加急不加急,外卖骑手也可以选择性接单。社会问题方面,除了外卖平台外,社会公共素养也亟需提高,愿更多的人能够对外卖骑手,多一份尊重。与此同时,外卖骑手也要提高自身素质,激发全社会的正能量。

-------------------------------

《青财经》是中国企业报全媒体矩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根据读者的阅读习惯和公众的信息需求而倾力打造的财经新媒体平台。中国企业报由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主管主办,是中国唯一以企业和企业家为报道核心的中央级媒体,是国务院国资委系统最重要的宣传媒体和新闻信息平台。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部分资料和图片来自网络,不为商业用途,如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我们及时联系,沟通删除处理。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