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也是中国屈辱历史的开端。从中学历史教科书开始,清王朝在此战中的占尽数量优势反而被英军狂揍的印象已经成为了国人脑海中的固有印象,冗多而战斗力低下的清朝士兵就像是人们眼中“东亚病夫”的典型代表,始终被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不停摩擦。诚然,鸦片战争中清军的失败固然是事实,但真的如我们印象中那般是80万vs4000的奇迹般失败么?
01、英军人数的变化我们普遍意义上认为的英军四千人是指1840年6月英军第一波攻势袭来之际的军队数量。其中包括16艘战舰以及爱尔兰皇家18团、皇家陆军26、49团与孟加拉志愿军团在内,总计4000人左右。
其实,随后的英军数量一直呈现出增加态势,到1841年时,英军又增加了加略普号在内的7艘蒸汽战舰,马德拉斯步兵团与皇家55步兵团遂舰队渡海而来,此时的英军数量应当在5000-6000人上下。到战争高潮的1842年,英军的军力陡然增高,先后由英军运兵舰调配了五个新的马德拉斯步兵团、皇家陆军90团以及部分印度工兵炮兵,此时的英军陆上作战人数已经达到了12000人,再加上先后调拨的海军水兵,海陆军合计已达两万人左右。此时的英军无论装备、士气还是数量都属上乘状态,对当时清朝的南京产生极大的战略威胁。
02、清军的实际参战人数虽然大清帝国号称有80万大军(其中绿营兵60万,八旗兵20万),是当时世界上常备军数量的绝对bug。然而,大清帝国在拥有庞大军队的同时也拥有当时仅次于沙俄的上千万平方公里疆土,数量庞大的军队如果平摊在如此巨大的国土上进行设防驻军,真正可以灵活调动的军队数量便少之又少。再加上英军与清军对战的区域仅限于广东、福建、浙江与江苏的沿海区域,因此清军可以动员的力量便要再打折扣。
图/晚清八旗根据统计,当时东南四省的驻防军力大概在22万上下,再加上战争爆发之后道光帝下诏从其他省份征调的兵马,清军对敌作战的总人数大概在25.8万人左右。由此看来,虽然清朝军队与英国军队的差距并没有上文般难以置信,但是十倍以上的兵力优势看起来依旧十分显眼。03、局部战争上的反优势作战不过,我们前面讲述的依旧是战略层面上的军力对比。如果深入到战术层面,具体分析每一场战争,我们能够看到战场上双方的兵力对比与我们脑中的刻板印象截然不同。在1841年初双方在广州海外穿鼻洋的大角与沙角之战中,沙角与大角两座大型炮台上的守军相加仅1000余人,而参与登陆作战的英军却有11艘战舰以及战士1461人,对清朝军队形成了近1.5倍的局部优势,最终造成了清军700多人的阵亡。一个月之后的虎门之战中,清军在虎门六炮台的防御兵力合计三千人,而参与攻击的英军有三个步兵团外加炮兵与水军不详,人数应当不低于2000人,然虎门六个炮台相互之间难以呼应,因而单独面对英军依旧存在极大数量劣势。
图/虎门之战随后的几场大规模战役,如广州、厦门与镇海之战中,英军与清军对比虽然处于弱势,但是大部分是处在1/2~1/4之间军力对比,英军在这些战争充分发挥武器与战略的优势取胜乃是属于常理可度的范围之内。到最后的镇江之战时,清军可战之兵仅2800,而英军则已经达7000人左右,由此可知,到战争最后阶段,英军甚至一度形成了局部战场的优势,对清军呈碾压之势。真正的鸦片战争其实并非我们想象中恐怖的吊打模式,清军虽然总体数量巨大,但是可用于战争中的数量却不尽如人意,尤其是清朝自然落后的军事建制与运兵条件,导致清军在大战略调度与局部战场兵力调配方面的效率低下至极,各个军队之间的协调配合几乎为零,导致处在数量弱势的英军可以在战场上实现局部相对优势,对作战英勇的清军实施一边倒的屠杀。
参考文献:1.鸦片战争时期的中英兵力,《历史研究》2.中国全史百卷本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