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交所专题报告:北交所成立,中小创公司迎历史性机遇

北交所专题报告:北交所成立,中小创公司迎历史性机遇
2021年09月27日 14:23 未来智库官网

(报告出品方/作者:开源证券,任浪、孙金钜)

1 北交所成立,新三板迎最大力度改革

1.1 北交所成立,新三板改革进入新的历史阶段

新三板改革发展历程:为了推动多层次资本市场整体改革、提升融资并购交易效率,2019年10月新三板全面深化改革启动,引入 公开发行并推出精选层、增加连续竞价、降低投资者准入标准等。

1.2 北交所意义:深化新三板改革,助力资本市场支持中小企业壮大

深化新三板改革,完善多层自资本 市场建设。深化新三板改革,提升市场融资和 定价功能,激发市场活力,建立起 更具包容性和适应性的多层次资本 市场体系,提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 对实体经济的支持。

探索完善契合中小企业特点的制度安排。尊重中小企业发展规律和成长阶段,持 续探索具有特色、差异化的制度安排。 通过试点注册制,探索适合中小企业的 注册制安排;通过实行公司制,探索交 易所组织形式和管理模式的创新。通过 实施转板制度,强化多层次资本市场之 间的互联互通。

打造服务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专业化 平台。围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需求, 夯实市场服务功能,完善政策支持体 系,形成科技、创新和资本的聚集效 应,逐步发展成为服务创新型中小企 业的主阵地。

形成支持中小企业持续成长的市场 服务体系。满足创新型中小企业多元化融资需 求, 提供多种融资品种选择、建 立各类制 度安排和灵活的发行机 制,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

1.3 新三板公司潜力大,北交所助力快速成长

新三板精选层盈利能力接近甚至超过创业板和科创板 。毛利率方面,2020年精选层/创业板/科创板公司的毛利率平均值(整体法)分别为27.67%/21.14%/33.76%,精选层的毛利率水 平接近甚至超过创业板整体水平;净利率方面,2020年精选层/创业板/科创板公司的净利率平均值(整体法)分别为 11.27%/17.29%/12.02%,精选层净利率水平同样与创业板和科创板接近;ROE方面,2020年精选层/创业板/科创板公司的ROE 平均值分别为11.49%/16.11%/8.61%,精选层ROE表现优于科创板,与创业板差距亦不大。

新三板精选层战略配售比例更高且解禁收益率亮眼。 对于战略投资者而言,投资精选层的回报相当可观。一方面,精选层个股平均战略配售比例为11.34%,创业板/科创板为 1.82%/9.22%,另一方面,精选层的一般投资者战略配售解禁期为6个月,解禁后股价平均涨幅达42.85%,科创板战略配售解 禁需满12个月,解禁后平均涨幅为-3.62%。两因素共同作用下,精选层个股战略配售解禁后平均收益达3092.65万元,科创板 仅有1085.62万元。

摘牌上市助力新三板公司持续提升经营规模,改善基本面 。药石科技于2017年6月16日摘牌并于同年11月10日在创业板上市,上市后药石科技的营业收入实现快速增长,由2017年的2.7亿 元上升至2020年的10.2亿元,CAGR达53%;君实生物于2020年4月8日摘牌并于同年7月15日在科创板上市,2021上半年的净 利润首次实现扭亏为盈。

2 北交所聚焦专精特新,中小型高端制造企业迎发展良机

2.1 北交所聚焦“专精特新”企业

北交所将以现有的新三板精选层为基础组建,由创新层公司产生,形成基础层、创新层与北交所 “层层递进”的市场结构, 同时北交所与沪深交易所、区域性股权市场错位发展,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未来,科创板聚焦“硬科技”,面向世界科技前 沿与国家重大需求;创业板服务“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定位“三创”“四新”,即企业符合“创新、创造、创意”的大趋 势,或者是传统产业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深度融合;北交所定位“中小创新企业”,助力专精特新中小企 业茁壮成长。

2.2 “专精特新”以中小型制造业为主

“专精特新”上市公司主要集中于高端制造业领域,同时以科技创新的创业板和科创板的中小市值公司为主。 从行业分布来看,专精特新上市公司主要分布在高端制造业领域,特别是属于制造业核心基础零部件、先进基础工艺和关键 基础材料领域以及解决我国产业链卡脖子以及短板领域;从板块分布看,307家“专精特新”上市公司主要集中于科技创新 为主的创业板和科创板,主板、创业板、科创板分别有87家、131家、89家;从市值分布来看,专精特新A股上市公司的整体 市值规模较小,在307家上市公司中,百亿以下规模的公司占主导地位。

新三板“专精特新”企业主要集中于基础层,同时以工业、信息技术、原材料等行业的小市值公司为主。 第三批入选专精特新“小巨人”的企业共计 2930 家,其中来自新三板的公司有 213 家。从新三板层次角度看,新三板专精 特新企业主要来自基础层与创新层,分别占比63.85%、30.52%;从行业角度看,工业、信息技术和原材料为本次新三板第三 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占比较高的行业,分别占到本次入选企业的38.50%/27.23%/15.49%;从市值角度看,市值位于 0-5 亿层次的公司高达150 家,占比 70.42%。

2.3 新三板“专精特新”企业成长性优于精选层

从营收层面看,新三板“专精特新”企业总体营收在 2019 年和 2020 年同比增速分别为 13.38%和20.27%,较精选层整体营 收增速分别高 8.79pct 和 9.47pct;从归母净利润层面看,2019/2020 年新三板“专精特新”企业整体实现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 分别为 28.43%/40.76%,较精选层整体同比增速分别高出 13.79pct/24.67pct,同样表现出了较精选层整体更快的同比增速。

3 以史为鉴,北交所有望复刻科创板发展路径

3.1 科创板推出两年多,融资规模超传统A股

与 A 股其他板块相比,科创板发行节奏更快。 截至2021年9月24日,科创板开市两年多以来共实现341家科创公司上市,明显高于主板/创业板的281/270家。融资额方面, 开市两年多以来科创板共实现首发募资4203.56亿元,同期主板/创业板分别为4254.18/1862.52亿元。可见,自2019年7月正式 开市以来,科创板已成为企业上市融资的重要渠道。

3.2 科创公司成长性好,营收利润增长快

科创板上市公司成长性表现突出,收入、利润增长较快 。从2020年年报体现的增长速度来看,科创板整体以19.76%的营收增速和57.84%的净利润增速领跑市场。营收方面,近三年 CAGR在10%以上的公司占比为88%,20%以上的公司占比为53%;归母净利润方面,近三年CAGR在30%以上的公司占比为 53%,50%以上的公司占比为41%。

已上市公司科创属性强,充分体现科创板定位 。科创板开市两年多来,虽然上市公司数量保持较快增长,但以证监会和上交所制定的科创属性指标衡量,科创板的科创成色 保持较高的水平。从行业分布来看,科创板企业主要聚集新兴科技领域,其中新信息技术、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分布家 数最多,分别占比39.8%、21.6%、15.7%;从研发来看,97%的科创板公司的研发人员比大于10%,72%的科创板公司的研发 收入比大于 5%。

3.4 科创板公司科创属性明确,研发实力强

已上市公司科创属性强,充分体现科创板定位。 科创板开市两年多来,虽然上市公司数量保持较快增长,但以证监会和上交所制定的科创属性指标衡量,科创板的科创成色 保持较高的水平。从行业分布来看,科创板企业主要聚集新兴科技领域,其中新信息技术、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分布家 数最多,分别占比39.8%、21.6%、15.7%;从研发来看,97%的科创板公司的研发人员比大于10%,72%的科创板公司的研发 收入比大于 5%。

4 内生、外延并举,中小创业绩迎拐点

4.1 新一代技术革命驱动下,中小创业绩开启拐点向上

中小创业绩已率先回暖,疫情冲击后2020Q2开始中小创快速回暖。 供给侧改革、金融去杠杆、中美贸易摩擦、疫情冲击等对中小企业经营的负面影响已充分体现,中小创业绩在2020Q2开始快 速回暖,并且在新一代技术革命(能源革命、智能汽车、元宇宙、半导体等)推动下,中小创业绩开始拐点向上。

4.2 政策放松推动定增融资破万亿,直接融资助力中小企业发展

供给端新发预案率先复苏,新政后新发预案融资规模已破万亿并以竞价为主 。截至2021年8月,2020年以来定增市场已新发定增融资预案共计1140例,合计预计融资超过1.73万亿元。

电子、机械、化工、电气设备、医药等制造业融资需求旺盛,中小市值公司融资需求更迫切。 分行业来看:2021年以来新发定增融资预案数量前五大行业依次为电子(48例)、机械设备(46例)、化工(40例)、电 气设备(32例)、医药生物(29例),全部为高端制造行业。从市值来看,2020年2月14日再融资新政以来的397例定增融 资中,超过六成的公司在发布定增融资预案时的市值不超过100亿元,其中36.52%的公司市值不超过50亿元。

4.3 并购市场回暖,商誉风险充分释放,外延贡献由负转正

并购市场见底回暖,创业板外延业绩贡献2020年开始持续回升 。2019年10月证监会修订了《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对并购重组进行松绑,并购重组市场开始逐步回暖,带动外延并购对 中小创业绩贡献占比提升。

商誉减值风险充分释放,外延并购对中小创的业绩贡献将由负转正。 2018年开始外延并购增加的商誉已经低于商誉减值规模,从而带来A股商誉绝对规模的下行,商誉占净资产比例开始持续下 滑。较成熟的纽交所和纳斯达克而言,A股商誉绝对规模和占净资产的比例都还很低,未来继续会有并购重组潮出现。 2014-2016年牛市并购的后遗症商誉减值集中在2018-2020年释放,2021年后商誉减值风险将大幅下降。叠加并购重组规模回 暖,2021年外延对中小创的业绩贡献将由负转正。

报告节选: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官网】。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