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城投仍活跃在土地市场 后果几何?

地方城投仍活跃在土地市场 后果几何?
2022年11月02日 17:58 可研智库

可研智库

致力于企业组织管理、公司治理研究及评价的专业机构。

公众号

©️作者:可研智库

本文版权归可研智库所有,未经授权请勿随意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配合!

文章1328字,预计阅读3分钟。

距离财政部发文规范国企拿地已有1月有余,但从部分城市集中供地结果来看,地方城投仍在大举拿地。

—01—地方城投及国企拿地热情却并未减弱

可研整理出在财政部发文规范国企拿地后,各地区的拿地情况

10月10日广州第三批集中供地共揽金479亿元,成交地块15宗,其中9宗被城投和地方国企竞得,拿地占比达60%。

10月17日天津年内第三轮集中供地落下帷幕,共收金98.986亿元。天津本次土拍中,城投平台仍成为拿地的主力军,挂牌的17宗地块中,西青、北辰、武清、滨海区的5宗地块均由当地城投企业收入囊中,总金额34.19亿元,占比34.5%。

10月20日,南京进行了第三批次集中供地出让,最终成交31宗地块,成交总价274.7亿元,其中地方城建或城投公司拿地金额占比高达62.4%。

10月31日,济南第三批次集中供地收官,本次共推出18宗涉宅用地(含莱芜、章丘、济南起步区地块),总规划建筑面积143.31万平方米,总起始价56.48亿元,最终所有地块均底价成交。本土城投公司长清城建、市中控股、槐荫控股、济南城投均进场拿地,成为了本次土拍的绝对主力军。

10月31日,江苏省苏州市出让2022年第四批次集中供地,总计18宗涉宅用地全部以底价成交,共获土地出让金179.22亿元。从拿地企业的性质来看,依旧以地方国资城投为主,部分民企参与积极性提高,共有8家民营企业参与此次竞拍并取得地块。

—02—

原因是什么?

地方城投仍在大举拿地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地方财政仍需城投拿地进行输血,化解地方在支出压力下,无法以土地向金融机构抵押融资的问题;二是为了活跃土地市场氛围,避免土地流拍。

一位房地产分析师认为,地方城投不是不能拿地,而是不能拿了不开发。财政部通知是针对兜底拿地,纯粹只兜底拿地并不开发的城投会被限制。

另一位房地产分析师认为,城投依然是拿地主力军的原因还包括,如果土地成交规模下降,将导致地方财政收入减少,提高地方负债率。

数据显示,2021年全年,土地出让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例高达41.47%。对于经济实力较强的区域,其对土地市场下滑容忍度或更高,但对于经济财政实力不足以支撑市场信心的区域,容忍阈值或要相对小一些

可研智库在之前发布的文章《控制“三公”消费对地方城投真的有影响吗?》中写到,“虽然没实权,但是影响依然存在。这些影响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讲,是有一定的利好方向的。

—03—城投继续拿地所存在的风险

统计显示,在2021年第一批成交地块中,规模房企拿地开工率高达61%,而平台类公司拿地开工率23%。截至2022年8月,2021年集中供地的项目央企国企整体入市率超四成,民企入市率超三成,混合所有制企业因拿地总量不高,入市率在六成以上,而地方国资平台拿地多为市场托底,整体入市率仅9%。

城投入市固然可以稳定市场运行,但城投公司本身开发能力不高,在资金压力下拿地会造成资源占用。城投公司拿地推高了资产规模,但开工率明显不足,也低于专业规模房企,无形中增加了资金压力和财务风险。

—04—

总结

在房地产市场基本面未有明显回暖、民企拿

地信心尚未恢复的情况下,地方城投兜底拿地现象或将持续一段时间。房地产行业将会在现有政策框架体系中维持宽松状态,直至市场恢复平稳

End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