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楼市为什么不能学新加坡?

深圳楼市为什么不能学新加坡?
2021年02月05日 01:30 深圳房产新讯息

公开信息显示,新加坡从1964年开始推行“居者有其屋”计划,鼓励中等收入人群购买组屋。目前,新加坡已形成以政府组屋为主,市场化的私人房产为辅的住房体系。新加坡伟大的住房成就,基石就是“四大支柱”,其表现就是,超过80%的人,体面地、安稳地住宅租屋里,享受着均等化的公共服务,简单点说就是福利房与商品房比例约为8:2。

新加坡美图

1、国有、公有土地占主导(占比87%)。

2、覆盖面广、强制缴纳的中央公积金,“高存低贷”。

3、严苛的税收制度,让炒房没有生存空间。

4、组屋的供给模式,也杜绝了投资的空间。

下面重点来介绍一下组屋,组屋有5个特点:

1、只有新加坡公民才可申请新组屋(单身只能在35岁以后购买),永久居民只能购买或租赁二手组屋。对于离婚夫妻,也需要在离婚5年后才能申请。

2、新建组屋全部满足中低收入家庭自住需求,严格控制收入,三房式新组屋申请的年收入上限为6000或12000新元,四房式或更大组屋收入上限为12000新元或18000新元(多代家庭)。

3、中低收入家庭购买组屋,根据不同情况,都将获得数额不等的购房津贴。比如,小面积两居组屋,补贴后最低仅售9.5万新元(50万人民币),以当地的平均收入水平,普通人3年买房轻而易举。

4、政府主导组屋定价,严控房价收入比保持在3-5倍。

5、严格退出机制,严惩弄虚作假。每个家庭只能拥有一套组屋,要购买新组屋,旧组屋必须退出,每个家庭只有两次购买新组屋的机会;严惩弄虚作假者,一经发现,则面临高达5000新元罚款或6个月监禁。

6很关键的一点,所有组屋都有较完整的生活配套设施,只在面积、卧室数量等方面存在差异,每个社区都很漂亮,附近的学校质量都是一样的,每个社区400米内都要建一个公园,不会产生“贫富分区”的感觉。

那再来重点说一下:深圳为什么学不来新加坡模式?

第一,新加坡组屋需求是封闭的,仅对公民和永久居民(二手组屋)开放,而深圳住房市场是开放的,不仅深圳居民买,深圳落户容易,全国各地富豪都来买,甚至港澳台、海外人士也来买;

第二,组屋成为一项真正覆盖全社会的福利制度,根源在于地方不仅不依赖地产,还把它当作基本社会保障来定位。

第三,低地价、低利率、低房价、政府补贴,这个“四合一”才让新加坡的房价收入比控制在3-4倍。

第四公共服务做到了全球最好的均等化(没有之一)。

第五、深圳二次房改,面临的最大问题,就在于在泡沫最高位上开启改革,但同时要“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还要靠地产支撑深圳的新定位,这是“不可能三角”。

新加坡的住房制度,是从一穷二白的时候,就开始启动了,并一以贯之地坚持下来了。未来,深圳60%的新房要留给公共住房,这些住房供给的效率(交通、教育、社区、物业、体验等),能和商品住房一样吗?这些住房能满足大家想获得资产收益、成为有产者的夙愿吗?

如果不能,最终还是会想方设法追逐商品住房。而且,新房大部分为公共住房,商品住房供给量少了,成为稀缺品了。每个城市有每个城市的个性,很难做到完全一样,希望未来深圳的楼市将为刚需更加谋福利。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