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口腔医疗行业在政策、经济、技术和市场需求的共同驱动下,迎来了快速发展期,凭借超强“吸金力”和广阔前景,被称为仅次于眼科的“银牙”行业,其市场规模从2015年的923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2610.7亿元,显示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目前,行业格局分散,集中度较低,但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部分企业已经展现出了强劲的增长势头。同时,行业也面临着一些痛点,如公立口腔科超负荷运转、口腔专家资源不足、恶性竞争等问题。
未来,随着政策的支持和市场需求的细分、多元化,以及国产替代的机遇,口腔医疗服务行业有望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作者 | 今夕
千亿市场,显著增长
中国口腔医疗行业正处于快速成长阶段,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据统计,约50%的中国居民患有各类口腔疾病,相关医疗服务需求长期维持高位。2023年,中国口腔服务市场规模已达到2610.7亿元,相比2015年的923亿元,实现了显著增长。
按照上游、中游和下游三个部分来归类国内口腔医疗产业链。其中,上游为口腔医疗器械及耗材、口腔医疗药品。
这一环节的企业众多,竞争激烈。其中,口腔医疗器械和耗材的代表企业有美加医学、现代牙科、西诺医疗等;口腔医疗药品的代表企业有生化制药、南粤药业等。
中游为口腔医疗服务,主要包括口腔修复、口腔种植、牙齿美白、口腔正畸、口腔护理等项目服务。这一环节的服务机构数量众多,既有公立口腔医院,也有民营口腔连锁机构,当前以综合性医院口腔科、口腔专科医院、口腔医疗诊所三种业态为主。其中,通策医疗、蓝天口腔、华美牙科等机构在全国范围内拥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市场份额。
下游为需要接受口腔医疗服务的患者。中国口腔疾病患者众多,2023年患有各类口腔疾病的患者约为7.05亿人。随着口腔健康意识的提高和医疗服务的普及,这一群体的规模还将不断扩大。
目前,行业格局分散,集中度较低,随着2024年半年报的陆续发布,国内口腔行业上市公司竞争格局分化进一步加剧。
格局分散,集中度低
从上游端来看,以隐形矫正器为代表的时代天使上半年总收入同比增长39.8%至约8.6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仅为2248万元,相较去年同期,降低30.42%。呈现明显增收不增利的态势。
金三江上半年营业收入1.68亿元,净利润2346.42万元,同比增长34.10%,是目前国内产销规模领先的牙膏用二氧化硅制造商。
此外,爱迪特作为集口腔材料与设备研发、生产、服务及数字化综合解决方案于一体的全球齿科服务商,上半年实现营收4.14亿元,同比增加16.74%;实现净利润7679万元,同比增加21.41%。
齿科数字化设备及软件生产销售商先临三维,在今年上半年营收5.23亿元,同比增长12.30%,净利润7965.35万元,同比增长72.46%。
除上述提到的口腔材料设备企业的增长情况,还有相关企业的业绩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
赢冠口腔专注于口腔医疗领域的设备、耗材及服务的研发制造与市场供应,在2024年上半年,营业收入相比去年同期下降了0.88%。正海生物主要在口腔行业内从事口腔生物膜的生产与销售,其在2024年上半年的营业收入遭遇了11.80%的同比下滑。
此外,奥精医疗致力于医用生物材料、植入医疗器械以及诊断试剂的研发、制造与销售,在口腔市场上主要销售口腔种植体产品,2024年上半年的营业收入同样出现了15.05%的同比下降。而作为口腔科高端CBCT领域的代表性企业,美亚光电在2024年上半年的营业收入也未能幸免,同比下降了3.83%。
中游端以口腔医疗服务为主,当前主要有综合性医院口腔科、口腔专科医院、口腔医疗诊所三种业态,其中口腔诊所在数量上占据了90%以上,整体格局较为分散。由于口腔医疗行业进入门槛较低,小型口腔诊所初始投入资本较小,因此稍有个人影响力的牙医都有动力和能力实现个人执业,导致口腔诊所较多。但口腔诊所受制于规模和医生服务能力,其盈利能力也相对较低。
被誉为“牙茅”的通策医疗,以14.11亿元的营收稳居行业榜首,不过同比增长率有所放缓,仅为3.52%,实现归母净利率3.1亿元,同比增长仅1.77%。
瑞尔齿科发布的2024财年业绩报告显示,报告期内,集团总收入为17.46亿元,同比增长18.5%,净利润1341.6万元,经调整EBITDA3.49亿元,同比实现32.9%的增长。这是瑞尔集团近五年来首次实现扭亏为盈。
一美社梳理发现,2023年,通策医疗的毛利率仅为38.53%,首次跌破40%的门槛,创9年来毛利率最低;而被称为“港股上市口腔第一股”的瑞尔集团2023年毛利率仅为22.49%。
目前已上市的口腔医疗机构有9家,其中通策医疗在A股上市,瑞尔集团于香港上市,另有蓝天口腔、华美口腔、可恩口腔等在新三板上市。营收规模均在一亿元上下。
增长空间大,但道阻且长
近年来,中国口腔医疗市场虽然整体规模庞大,但人均消费量仍远低于欧美、日本等成熟市场。随着医疗改革的推进和民营资本的进入,中国民营口腔医疗机构发展迅速。民营口腔医院的数量已经超过公立口腔医院,且差距越来越大。同时,随着执业医师流动性增强和口腔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民营口腔医疗机构将呈现快速增长态势。
根据头豹研究院《2024年中国口腔医疗服务行业概览:“医疗”+“消费”千亿市场加速渗透》行业报告,预计2024-2028年,口腔医疗服务行业市场规模由2.345.2亿元增长至3.836.9亿元,期间年复合增长率13.1%。
市场规模变化主要受到以下两点因素驱动,首先是中国口腔疾病患者基数较大,治疗渗透率低,口腔医疗服务需求不断增长;其次,中国口腔医疗服务水平逐步提升,口腔诊疗人数波动增长。
不过,集采等多种因素影响,整个行业已经从曾经的“蒙眼狂奔”状态过渡到“审慎前行”。
根据医涯DSO每年的“全国口腔医疗机构大数据调研“调研结果:2019年全国口腔医疗机构总数约在5万多家,而到2022年底达到122248家,三年时间里口腔医疗机构数量激增了110%,增速惊人。
但是到了2023年12月底全年口腔医疗机构数量为126746家,相比22年底的122248家只净增长了4498家,全年增长率只有3.6%。2023年全年歇业,注销的口腔医疗机构高达46797 家,说明整个口腔医疗服务市场进入到2023年踩了急刹车。
目前来看,行业还存在不少痛点。首先,综合性医院口腔科仍是公立占据主导,通常具有较强的区域性品牌影响力,但长期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导致在消费体验上有所欠缺。
相比之下,兼具了医疗技术和服务优势的口腔专科医院成为市场竞争的最优业态,而由于高水准的口腔专家医生关注平台和学术地位,小规模的诊所不易聘请资历深技术好的口腔专家;同时,由于医生数量少及个人能力的局限,中小型诊所难以解决疑难病症,无法全方位满足客户需求尤其是高层次客户的需求。
而近年来,各类低价战越演越烈,恶性竞争的情况也变得越发普遍,透支着消费者的信任。部分机构甚至甘冒风险采取极端行为,如冒顶知名公立口腔医院名义进行低价诱导消费等。这些行为不仅损害了消费者权益,也扰乱了市场秩序。
因此,口腔行业在国内依然处于一个“草莽”阶段,还未形成绝对寡头。即使是口腔行业龙头企业通策医疗,今年半年度营收规模也不到15亿元,对比眼科,爱尔眼科今年上半年105.45亿元的营收体量,通策医疗不及其七分之一。
为什么口腔医疗机构难以实现规模化?
是因为该行业呈明显的“穷庙富和尚”特点(对科技设备依赖程度低,对高资历医生依赖程度高),口腔医疗行业高度依赖高资历人才,一方面,口腔专业十分依赖临床经验;另一方面,专业的牙科医生培养时间漫长,包括10年的本硕博、3年以上的临床及合规培训,总计13年甚至更多。
此外,口腔门诊是属于地域性很强的行业,在机构扩张过程中,就很考验其连锁运营能力,对运营人才也有极强的需求。
在此背景下,口腔医疗机构陷入扩张乏力的窘境。“目前80%的民营连锁口腔机构都处于亏损状态,且存在规模越大亏损越高的情况。”某医疗行业投资总监向一美社表示。
参考资料:
《智研咨询发布:中国口腔医疗行业发展环境及市场运行态势研究报告》
《2024-2029年中国口腔医疗服务行业发展态势及投资建议报告》
《2024下半年口腔消费总额或跌30%》
《2024年全球及我国口腔医疗器械行业市场监测及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排名调研报告》
《2024,口腔行业现状与未来分析》
《2024-2030年口腔医疗服务行业全景调研及投资趋势预测报告》
《口腔行业:2024年中回顾与下半年展望》
《上市口腔企业2024上半年成绩单:冷暖自知,谁在逆势飞扬?》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